南宋書法家張即之,“大字古雅遒勁”,清爽不落俗套。
書史記載,北宋有宋四家,即蘇黃米蔡,南宋前期有趙構推行複古之風,并倡導楷、草并舉,中期有“中興四大家”,即陸遊、範成大、張孝祥、朱熹,迎來了南宋文化的鼎盛時期,及至南宋末年,随着社會局勢的動蕩,文化不斷地走向衰敗,書法自然也開始式微。張即之作為南宋後期的書法家、革新家,試圖力挽狂瀾,為振興書法藝術窮其一生之力,以期改變書法衰落之場景。
《雙松圖歌卷》是張即之行書的代表作之一。

張即之《雙松圖歌卷》,縱33.8厘米,橫1196厘米
釋文: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纎末,滿堂動色嗟神妙。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迴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前落。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爲直幹。張即之七十二歲寫,時積雨連黴,槐龍舞翠,與客小飲,醉中戲書。
在此卷中,張即之側鋒、中鋒并用,筆畫粗細對比強烈。此卷的最後,張即之款署:“張即之七十二歲寫。時積雨連黴,槐龍舞翠,與客小飲醉中戲書。”
張即之稱“與客小飲醉中戲書”,看來他并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