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在如今汽車行業中,自動駕駛一詞被提及的越來越廣泛。更多的車企都力争“上岸”,無論傳統老牌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繞不開自動駕駛這一環節,似乎慢了一步,就會汰劣留良。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雖然以目前技術來看,實作完全自動駕駛還有一定距離,但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經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很多十幾萬級車型甚至已經把它當作标配。

實作自動駕駛輔助,需要幾個至關重要部分。如果把車比作人,那麼雷達、攝像頭就是汽車的“眼睛”;運算電腦也就是“大腦”;車輪、轉向和動力系統則是“腿”。一個人想實作正常行走,三者缺一不可,一台車想實作自動駕駛,這些硬體必須配齊。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這三者之中,至關重要的一定是“眼睛”,因為隻有先看清障礙物和道路環境,才能駕駛。如果沒有一副好的“眼睛”,再談其它也是空談——因為如果安全都沒法保證,又有誰願意為了代步而搭上生命呢?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目前主流的汽車感覺接收裝置有3種: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而在最晚出現,也是技術最先進的雷射雷達領域,我們就不得不提及速騰聚創,一個行業内真正的龍頭企業。

為什麼雷射雷達最強?

在說速騰聚創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在感覺領域最具優勢的雷射雷達,看看它為何是高階自動駕駛不可缺少的裝置。前面說到,目前主流的汽車感覺接收裝置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而這3種裝置各有優劣。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以特斯拉為一類代表的車型采用攝像頭感覺方案,通過圖像算法而計算出資料,好處就是成本低廉,車規級攝像頭CMOS尺寸那麼小,價格能高到哪去?缺點也很明顯,陰雨天、黑天、強光等視線受阻情況下,攝像頭的視野也同樣會受阻,同時,攝像頭對于距離深度的感覺也完全靠算法,算法遇到一些沒“見過”的障礙物很可能分辨不出來——看看特斯拉駕駛輔助的事故次數,我想你肯定不想把自己安全交到幾顆攝像頭手上吧?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毫米波雷達目前也已經被廣泛應用,優勢很明顯,探測距離足夠遠,而且受環境幹擾幾乎為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毫米波雷達分辨率極低,碰到需要精準識别的情況就“抓瞎”。是以為了取長補短,很多車型會把毫米波雷達與攝像頭相結合,但對晶片算法要求就高了,為了保證算力達到要求,很多靜止物品就不會被計算在内,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危險就發生了!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舉一個經典的例子。上圖是美國車主Richard FS的行車記錄儀拍下的事故視訊。2019年7月15日,他的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公路行駛期間,連續撞上了11個施工用的隔離樁桶,并最終停在了道路旁邊。這起事故中,特斯拉的3目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遍布車身的十幾個超音波雷達,完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在特斯拉的前車之鑒下,雷射雷達作為一種高精确度、高分辨率和感覺深度的傳感器,自然而然受到車企關注。雷射雷達可以不受環境光影響,通過測量物體的距離方位、深度資訊、反射率等,精準地獲得高分辨率三維資訊。再配合上AI感覺軟體,可對車輛周圍障礙物進行識别,讓車輛擁有更好的“眼神”。看得清,才能開的更穩!是以雷射雷達也成了高階自動駕駛功能不可缺少的一環。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接下來再來說回速騰聚創,為何說它是龍頭企業?很簡單,速騰聚創品牌旗下的雷射雷達,在國内車載前裝市場已經坐穩了頭号交椅。我們熟知的比亞迪、廣汽埃安、威馬、上汽智己、極氪等品牌,都選擇速騰聚創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截至目前,速騰聚創已經獲得了40+車載前裝定點車型合作,是2021年獲得定點車型數量最多的中國雷射雷達企業。

各車企旗艦都用它!

我們觀察一下目前搭載速騰聚創RS-LiDAR-M1(下文簡稱:速騰聚創M1)的車型,如AION LX、威馬M7等,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各品牌的旗艦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速騰聚創M1呢?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說到旗艦車型,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貴,除此之外就是技術先進。旗艦車型也代表了每個品牌最強的造車水準,是以在硬體上,旗艦車型一定要用最好的。無論是從産品本身配置來講,還是在車輛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先程序度上,以及為車輛OTA時提供的硬體基礎,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都是更好的選擇。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那麼如果這些品牌想選擇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很遺憾”隻有速騰聚創M1可以選擇,速騰聚創M1也是目前市面上已知唯一一款能做到車規級前裝量産的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對車企而言,要麼是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代産品,要選擇二代産品隻有速騰聚創M1。而旗艦産品,當然不能委屈它,是以不能做“選擇題”,一定是“必選題”。

速騰聚創M1強在何處?

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的第二代,可不僅是說說而已,想要打動車企,一定要有真材實料。

目前,固态雷射雷達分為MEMS、OPA、Flash三種方案,而速騰聚創采用的MEMS方案是利用微機電系統微振鏡對雷射進行精準控制,相比OPA相控陣與Flash面陣,MEMS是量産落地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而汽車探測距離的遠近,不僅影響到安全性,也同樣影響到舒适性。舉個例子,假設車速為120km/h巡航,這時車輛的探測距離一定要高于85米,如果低于這個數值,遇到突發情況,很可能就會出現追尾等交通事故;不過,即便是高于85米探測距離,如果遇到堵車甚至是靜止物體等急停情況,車輛也會緊急刹車,不能保證車内人員體感的舒适度;想要保證一個舒适的響應距離,車輛探測距離就要達到160米以上。如果車速高于120km/h,舒适響應距離還要更長。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而速騰聚創M1的MEMS方案,配合智能可變焦的遠/近場“凝視”功能,障礙物檢測能力可以達到200米,性能足夠強大,也能讓車輛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更早更快地響應,極大程度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以及車内乘客舒适性。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同時,速騰聚創自研的二維MEMS晶片掃描技術,在掃描方式上更加靈活,相比第一代機械式雷射雷達,很大程度減少雷射元器件,同時也省去了掃描電機的調平衡。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這樣的設計,讓速騰聚創M1相比第一代固态雷射雷達大幅減少零部件,成本更低,體積更小,重量僅730g,裝車後的美觀程度也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車頂上頂個“小水桶”吧。

同時,速騰聚創M1還有個最大優勢,就是擁有極高良品率,可制造性更高,配合上全球首條自動化生産線,這也造就了它快速量産的成就。速騰聚創M1也完成了車規級認證,其中包括SGS與Goebel的Class1人眼安全認證,以及IMDS、RoHS、REACH、FCC、CE等産品安全認證,樣品測試也超過了80萬小時與200萬公裡,并斬獲數個科技類大獎。

先發制人才能更強

同樣是雷射雷達,也有華為、大疆等多個著名廠商在研發,為什麼速騰聚創能第一個完成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量産?是因為核心技術嘛?

我認為,核心技術隻是其一,更大的因素還是速騰聚創的戰略預判。對于車載雷射雷達市場的崛起,速騰聚創在2016年就有了初步判斷,經過5年的研發疊代,才成為國内最早上場的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企業。類似于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領域、甯德世代在锂電池領域的統治地位,都是上場更早,才有了先發制人的機會。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速騰聚創在2014年正式成立,2016年在毫米波雷達還并未普及的時候,速騰聚創已經掌握了雷射雷達的核心技術,并在年底将研發重心轉向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而在同年,雷射雷達甚至在很多人的字典中,都沒有被提及過。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2020年7月,速騰聚創獲得北美豪華新能源車企Lucid定點訂單;2021年廣汽埃安、阿裡巴巴、威馬、極氪、比亞迪等都宣布與速騰聚創的合作,算是M1真正的量産元年。不僅在乘用車領域,速騰聚創在商用車、商用機器人、無人物流車等領域都有極高名氣,并且還廣泛發展戰略合作夥伴。據悉,在今年年底,速騰聚創M1所有産線落成後,年産能将達到百萬台。

有了它自動駕駛更安全,雷射雷達了解一下

截止2021年9月,速騰聚創車載前裝市場已經占全球市場10%,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未來随着自動駕駛規模的擴大,雷射雷達市場前景會更加廣闊,到2026年預計将達到57億美元,2030年預計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以及出行服務創收超5000億美元,毫無疑問,速騰聚創将在這個“大蛋糕”上分走一大塊,甚至可能是最大的一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