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東西(公衆号:chedongxi)
作者| James
編輯| 曉寒
蘋果造車又有新進展,就連供應商都快确定了。
就在近期,南韓媒體《IT News》發表了一篇獨家消息,稱蘋果在近期拜訪了南韓的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讨論汽車零部件供應。蘋果甚至還想直接買下一家電子零部件廠商的部分股權,以滿足蘋果的産能需求。
很明顯,蘋果的造車計劃正在快速推進當中,還有消息稱,蘋果在今年秋季的釋出會上,就會亮相自研的汽車。
按照蘋果和供應商的合作流程,這個時間表或許還比較靠譜。
并且,蘋果近期上線了一部原創電影《天鵝挽歌》,當中就展示了任意點對點自動駕駛、沒有方向盤的車輛,并且車内互動全靠AR眼鏡。不知蘋果這是有心還是無意,提前洩露了未來出行設想。
電影《天鵝挽歌》劇照
與此同時,近年來蘋果大力布局自研晶片、其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富士康布局電動汽車業務,也讓蘋果汽車的智能和電動化有了明顯眉目。
可以說,蘋果汽車的原型基本已經形成,但要形成一輛整車,還需要大量的測試驗證。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我們就能一睹蘋果汽車真容。
一、電子部件:蘋果兩度赴韓 供應商将确定
根據南韓媒體《IT News》的報道,去年12月,蘋果通路了南韓的多家電子零部件制造商,目的就是為了搭建起汽車供應鍊。實際上,2021年蘋果兩次前往南韓,與汽車行業供應商接觸。
南韓媒體釋出的報道
報道中說,蘋果計劃在今年年内完成對整車供應商的選擇,并進入全面研發階段。
蘋果通路了幾家電子零部件制造商之後,對其現有的量産技術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對于其中一家電子零部件制造商,蘋果直接提議希望進行股權投資,讓這家公司将産能增加兩倍,以滿足蘋果的供應需求。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家電子零部件廠商是否接受了蘋果的報價。
在與電子零部件廠商進行面對面會談之後,蘋果将繼續通過線上方式與這些零部件廠商聯系。
一位零部件行業負責人表示:“蘋果汽車的相關業務沒有對外公開,如果将資訊向外界洩露,這家公司将會被蘋果從供應商名單中除名,是以現在所有公司都處理得非常謹慎。”
此外,已經在蘋果供應商名單中的一些電子零部件廠商,現在正在陸續成立對接蘋果汽車業務的專項小組,對接蘋果的汽車項目。
很顯然,蘋果的汽車項目正在加速布局,并且供應商早已看到了蘋果汽車這塊眼前的“肥肉”。
從現有的産品布局上看,南韓最大的兩家蘋果供應商非三星和LG莫屬,每年向蘋果供應大量的螢幕、存儲部件。
2021年,顯示屏行業内規模量産了mini LED技術,這是近年來顯示技術的最大創新之一。與此同時,LG Display已經将這項技術運用于汽車當中。
奔馳EQXX采用mini LED車機螢幕
本月釋出的奔馳EQXX車型中,就搭載了一塊47.5英寸mini LED顯示屏,全屏擁有超過500萬像素(分辨率7680*660),并擁有超過3000個背光分區。在奔馳、凱迪拉克等品牌将OLED顯示屏帶入車内後,mini LED能夠量産上車隻是時間問題。
與此同時,蘋果希望打造出全套裝置的顯示效果的一緻性,讓mini LED上車更近了一步。小到Apple Watch,大到Pro Display XDR,他們的全屏亮度都能達到1000nit,并且還有P3廣色域、以及很高的對比度。
是以,當蘋果要裝一塊螢幕上車,其顯示效果應當與現有裝置保持一緻。
很顯然,OLED顯示器在小螢幕上表現良好,但大屏的全屏亮度表現不足,且有壽命短的問題。現階段最好的選擇就是mini LED,未來更好的選擇或許是micro LED。
不過,對于業内暫未釋出的産品,蘋果一向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甚至連供應商資訊都不會公布,供應商和蘋果之間的合作關系顯得十分神秘。
但我們能夠從蘋果的另一個合作項目中找到線索。
2016年的時候,蘋果曾經推出過一本紙質書,算是跨界消費電子品類推出的産品。當時為蘋果代工印刷的廠商就是國内的雅昌集團。
距離這本書的推出已經5年之久,雅昌近期釋出了一篇工程師采訪文章,透露供應商和蘋果合作的曆程,這與目前蘋果汽車零部件選型非常相似。
蘋果《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雅昌海外專項銷售組的餘娟透露,蘋果為打造一本書,從尋找供應商到商品上架,用了超過3年時間。其中,前一年半的時間裡,蘋果從多家供應商中選型,并确定供應商。量産前的最後一年時間,蘋果不同部門的工程師會駐廠保證生産的進度和品質。
從2020年底開始,業内不斷透露出蘋果正在為汽車項目尋找供應商,到現在已經超過1年的時間,前期的選型工作很可能在今年年中之後結束,與《IT News》的預測基本相同。之後,蘋果将根據确定的零部件進行生産驗證,最終實作量産。
很顯然,蘋果造車正在快速推進中,從動力電池、電子部件等多方面同時發力。與此同時,蘋果汽車能有多強的智能化表現呢?這不得不提到蘋果自研的晶片。
二、晶片:M1 Max能多晶片內建 未來将裝車?
近年來,蘋果自研的S、A、M等多個系列的晶片在業内都有比較強的性能和效能表現,尤其是自家的電腦産品線,更換了自研的M1系列晶片之後,實際體驗非常優秀。
實際上,蘋果自研的幾個系列晶片并非孤立存在,反倒是幾款晶片之間的緊密聯系,讓蘋果能夠快速研發晶片,并實作多裝置的緊密融合。很顯然,在蘋果的首款車型内,也少不了自研的晶片。并且蘋果為了實作更高的處理能力,很可能會采用多晶片內建的形式。
2021年,蘋果幾款主要的晶片産品分别為S7(用于Apple watch)、A15(用于iPhone和iPad)、M1系列(用于Mac和iPad),其中S7是基于A13晶片的效能核心開發,M1則是擴大了A14的CPU、GPU等核心的規模,而A15則是A14的疊代。
iPhone中的A15晶片
也就是說,蘋果雖然每年都有産品更新,并推出多款晶片,但實際上A系列晶片是其他所有晶片的基礎。
說到多顆晶片的內建,蘋果更是能夠玩轉整個晶片行業。
在去年下半年推出的M1 Max晶片中,蘋果沒有對外公布兩個資訊,其一是M1 Max還有一個16核神經網絡加速單元被屏蔽了,另一個是M1 Max有能力實作多晶片內建,實作更強的算力。
蘋果M1 Max
是以,蘋果的M1 Max神經網絡單元理論上能夠實作22TOPS的算力。
加上M1 Max出色的性能表現,蘋果能夠基于這顆晶片打造出業界非常優秀的智能座艙體驗。
至于自動駕駛,蘋果可以使用多顆晶片內建的方式實作。
在此之前,推特使用者@VadimYuryev展示了M1 Max的隐藏部分,能夠讓M1 Max實作多晶片子產品內建(MCM),通過這種方式實作更強的計算性能。
M1 Max的隐藏部分
甚至有網友做出了4顆M1 Max內建的形态,這也被認為是2022年高端Mac産品線即将采用的晶片形态。
而這種形态封裝的晶片将非常适合自動駕駛。
先來看業内其他玩家是怎麼做的。今年即将量産的蔚來ET7、智己L7都将搭載最多4顆英偉達Orin晶片,理論算力能夠達到1016TOPS。根據蔚來汽車公布的自動駕駛與控制器圖檔,能夠發現4顆Orin晶片分别內建在4塊小闆上,然後再連接配接至主機闆。
蔚來ET7使用的4顆英偉達Orin晶片
傳感器感覺的資料輸入主機闆上的主要晶片,然後配置設定給不同的晶片計算。其中兩顆Orin晶片為主要計算單元,一顆Orin用作備份備援,還有一顆Orin用于學習。
是以,四顆晶片與主機闆之間需要大量的資料通信。同時,自動駕駛對延遲極為敏感,需要更高的帶寬,以實作更快地通信。
現階段,最新量産的PCIe 5.0擁有128GB/s的帶寬,可以搭建起晶片之間的“橋梁”。然而,PCIe帶寬不夠、晶片之間通信距離太長的問題卻沒有解決。
蘋果的M1 Max晶片則有望解決PCIe的瓶頸,這與其統一記憶體架構有緊密的聯系。通過晶片邊緣隐藏的MCM內建接口,最多四顆M1 Max晶片能夠緊密內建在一起,大幅減少了晶片之間的通信距離。
現有連接配接方式下,兩顆晶片之間隻有幾厘米或是十多厘米的距離,看似已經很短了,但是4顆M1晶片內建,晶片之間的距離可以做到毫米級别,能一下縮短數十倍。
實際上,業界也有玩家嘗試類似的連接配接方式,AMD就曾推出內建兩顆晶片的顯示卡,搭載于蘋果的Mac Pro電腦中。其兩個核心之間用Infinity Fabric Link連接配接,帶寬能夠達到84GB/s。此外,AMD的霄龍系列伺服器晶片也能使用類似技術。
兩個顯示卡核心采用Infinity Fabric Link連接配接
今年上半年,我們或許就能看到內建多顆M1 Max晶片的電腦,屆時蘋果也将公布其通信帶寬。
此外,M1的統一記憶體架構,讓CPU、GPU通路記憶體的延遲大幅降低。通過動态記憶體配置設定,晶片的計算能夠更加高效。同時,M1 Max擁有400GB/s的記憶體帶寬,這一表現堪稱“恐怖”,業内少有玩家能實作這樣的水準。
說回自動駕駛,蘋果的統一記憶體架構、M1 Max的晶片隐藏的MCM內建接口,都讓這顆晶片更加适合自動駕駛。而蘋果要做的,或許隻是擴大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規模,減小GPU規模,實作快速開發。
三、富士康卡住時間點 最新電影曝光大量細節
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同樣也看好蘋果造車的前景,早已開始布局造車平台和汽車代工廠。不過以蘋果現有的造車進度,富士康布局速度已經有些慢了。
2021年,富士康公布了自己的造車平台,并且還開發出了Model C、Model E和Model T三款原型車,分别定位SUV、轎車和商用巴士。
富士康Model E原型車
同時,富士康和日本電産、Stellantis、Lordstown、Fisker等零部件企業和整車廠達成合作,推進車輛量産。
很顯然,富士康瞄準并不是傳統車企和名不見經傳的新勢力企業,因為傳統車企有自己的工廠,新勢力企業的産量非常有限,其目标一定是蘋果這樣的大客戶。
根據蘋果汽車的量産節奏,今年年内确定合作夥伴,明年就應當開啟試生産。根據富士康電動汽車工廠的布局節奏,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工廠,也将在2023年開始營運,剛好卡住了蘋果的造車時間節點。
實際上,除了富士康之外,麥格納在整車代工領域也是赫赫有名,麥格納為豪華品牌代工了奔馳G級,寶馬5系、Z4,捷豹E-Pace、I-Pace等豪華車型。
麥格納整車工廠
根據此前的報道,麥格納也是蘋果考慮的代工廠之一。
或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蘋果造車的最新成果。
在真車亮相之前,不知道蘋果是有心還是無意,近期上線了一部原創電影《天鵝挽歌》,其中就展示了未來自動駕駛出行場景,讓外界能夠提前一睹蘋果的自動駕駛未來。
蘋果原創電影中的自動駕駛汽車
片中男主擁有一輛長相科幻的電動汽車,車标是個斜體的“S”,擁有貫穿式的LED頭燈和尾燈,整體造型非常圓潤,類似面包。
車輛的内飾十分簡潔,整體内飾風格并不豪華,但十分現代。車内共有四個座椅,并且是面對面乘坐。車内甚至沒有一塊螢幕,車内所需的互動全部由乘員佩戴的AR隐形眼鏡完成,這也和蘋果正在布局的AR眼鏡不謀而合。
此外,這輛車已經取消了方向盤,車内已經不需要駕駛員了,車輛自己就能實作任意點對點的自動駕駛。
蘋果所期待的未來出行大門,正在一點點向我們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