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作者:航天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當今社會的結婚率越來越低,很多人忙着在外打拼,卻忽視了自己的婚姻問題,這也導緻了很多人晚婚晚育、甚至選擇自己生活。

對于農村青年來說,有很多同齡人可能會去外地工作,導緻社交圈子越來越窄。并且加上性格、學曆、收入等各方面的綜合原因,農村光棍這個群體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個怪象,農村裡的光棍,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

雖說在社會進步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個人生活,組建一個小家庭不是絕對的。但有迹象表明,那些常年單身的人,往往活得更短,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一、獨自生活而産生的孤獨感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睡覺……這種生活最開始看起來是不錯的,畢竟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事,不用太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也不會有人在旁邊指手畫腳,給人一種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體驗。

但久而久之,當夜深人靜、閑暇之餘,或者是沒有社交活動時,難免就會産生一種油然而生的孤獨感。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說,如果我們能夠敞開心扉,積極地去接觸外界的人和事物,便不會讓自己陷入到孤獨的情緒中。但有時候,往往是客觀現實不太允許的。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特别是随着年齡增大我們會發現,在30歲之後很多朋友已經步入家庭,即便周末想約人出來玩,可能對方也正陪着自己的家人,沒有沒有辦法抽身。

另一方面,工作也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非常大的闆塊,是以平常要找朋友聚聚,還得互相錯開一個共同清閑的時間,也是不太容易的。

是以對于那些光棍來說,因為沒有伴侶在家陪伴,是以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孤單。

孤單感與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關系。這一點在老年人相關的研究中比較多,因為對老年人而言,他們面臨着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社交網絡減小、子女不在身邊、甚至是喪偶等問題,孤獨感悄然而至。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在2016年公布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報告》中,高達25%左右的老年人會報告強烈的孤獨感,主要表現為沒有人陪伴、感到被孤立。

并且追蹤研究也發現,報告了更高孤獨感的老年人,會體驗到更多主觀痛苦,并且往往會在之後更容易出現身體或心靈的健康問題。

二、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合理滿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反映着我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基本需求和成長需求,是一個人内部動力的本質展現。

并且這五個需求往往被描述為金字塔的等級,最底層的是一些基本的生理和物質需求,包括食物等。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這點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那些整天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他們又哪裡有心思去思考更多的個人成長以及成就方面的東西呢。

不過随着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這一點需求基本上很多人都可以滿足。

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精力都花在了最高層級的自我實作需求上,他們去追求自我能力的最大化以及工作上的成就。

但這個時候往往忽略了那些安全感、歸屬感、愛、社交等中間層級的需求。

“歸屬與愛的需要”意味着我們希望與他人建立起情感聯系,具體的行為,比如說結交朋友、擴大社交圈、追求愛情與建立家庭。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比如,這一點會用在團隊的建設上,通過促進同僚之間的社會交往,或者舉辦一些團建活動、聚會,讓彼此更加熟悉,建立起更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而讓員工覺得對這個團體有歸屬感。

同理,更泛化地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隻要我們覺得自己屬于某個小團體,便能更容易從這個團體中找到自我認可感,以及自身的社會價值和存在意義。

有這麼一個說法,将我們每個人都比作地球這顆星球上孤獨的個體,也就是說,即便有周圍人的陪伴,我們也很難找到那個完全了解自己的人,是以人的本質是孤獨的。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但也正是因為我們有着愛與歸屬的需要,能夠與這個小團體的成員或者是戀人、朋友、親人建立起聯結,才讓我們更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義,讓我們有了堅定的信念與更豐富的追求。

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羁絆,讓我們在迷茫或者停頓時,也能堅守這一份愛與責任,繼續勇敢地前行。

相反,對于那些光棍來說,可能除了平常接觸的那些朋友外,關系最深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但畢竟父母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存在一定距離感的,是以他們的歸屬感沒有那麼強烈,有時候甚至會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有的人可能缺少了一份對家庭的責任感,是以當遇到生活中的困惑或者是打擊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遲疑、不知所措,因為沒有伴侶,他們完完全全是為自己而活,少了一份羁絆,是以沒有那麼多的能量去克服和戰勝遇到的困難。

同理,他們也缺乏一個伴侶,給自己更多的支撐和建議,陪他們一起渡過難關。

三、缺乏親密關系的支援作用

親密關系是個體所體驗到的情感和身體上的親近,主要指戀人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伴侶往往和我們年紀相仿,有着差不多的成長經曆和生活體驗,是以往往也能夠更了解我們的心情和感受。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另一方面,一個好的伴侶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情緒上的價值或實際上的幫助,這自然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的輕松、舒服。

比如有的觀點會認為,通過建立親密關系能夠實作自我概念的擴張,比如當我們親密的人有着某些我們所不具備的特質和能力時,我們也會認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進而有了更多的自信去應對外界事件。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 婚姻的本質是讓兩個人的資源更加的整合。

在過去的社會如果單靠自己的力量,想要立足是比較困難的,畢竟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為什麼農村裡的光棍,大多在五十多歲就相繼離世?三大原因很紮心

是以對于那些光棍來說,他們缺少來自伴侶的親密關系,當有煩惱的時候無人傾訴,當感到孤單的時候無人陪伴,隻能靠着自己的力量去應對生活,沒辦法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撐與社會支援,自然會感到更多的無助與困難。

而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是以這也反映了,為什麼那些長期光棍的人,壽命往往也越短。

不過對于那些暫時沒有伴侶的人來說,也不需太過着急,隻要我們能夠去積極的經營,與他人的社交關系,不固步自封,那麼也不容易受到孤獨感的反噬。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