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區市黨代會福山篇|打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福山

作者:大小新聞
聚焦區市黨代會福山篇|打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福山

砥砺奮進正當時,乘風破浪再揚帆。1月19日上午,中國共産黨煙台市福山區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如期召開,區委書記李金濤在開幕大會上作了題為《勇擔新使命 開啟新征程 譜寫新時代現代化強區建設壯麗篇章》的報告,為福山未來五年發展擘畫新藍圖,啟航新征程。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福山區未來五年怎麼幹?《報告》以“新”字當頭引領率先發展,為我們描繪了“繁榮之城、創業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的多彩畫卷。

五年是積累、是勃發,更是起步。今天的福山,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向新征程邁進!

聚焦區市黨代會福山篇|打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福山

五年砥砺奮進 交出滿意答卷

站在時間交替的節點上,我們深情回眸,區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福山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重大任務交織、經受重重考驗的五年,也是戰略機遇疊加、實作跨越發展的五年。

五年來,福山區委深入貫徹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衆,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加壓奮進、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無愧于組織信任和群衆重托的發展答卷。

五年來,新舊動能轉換邁出堅實步伐。堅持工業立區不動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71家、達到233家,産值、利潤分别達到514億元和35億元,年均分别增長7.8%和11.6%;産值過億元、納稅過千萬元工業企業分别達到85家和51家。汽車部件跻身“山東省特色産業叢集”。

五年來,高水準對外開放取得豐碩成果。舉全區之力抓“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累計引進過億元或千萬美元的大項目105個,新引進中鐵建、中交等世界500強項目16個,總數達到40個,獲評“全省對外開放先進區”。總投資1500億元的123個項目入選省市級重點項目,上汽自動變速器等77個項目建成投産。夾河新城跻身全市“五城驅動”、夾河生态景觀帶納入“兩帶提升”,智造芯城布局省級國際招商産業園和市級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在全市率先探索國企央企合作開發模式,總投資43億元的51項基礎工程全面啟動,建構起南北互動、産城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五年來,區域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累計争取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65項,對外開放、食品安全等120多項經驗被中央和省級推廣。圓滿完成黨政機構、園區體制改革任務,順利完成經開區和臧家莊鎮區劃調整,福山轄區面積擴大46%。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1179個依申請事項集中進廳,創新施工許可證“階梯式”審批,積極建構“1+2”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營商環境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

五年來,城市功能品質蝶變更新。全面拉開城市發展新架構,中心城區面積擴充到64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到72%,入選“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高效完成塔山南路、濰煙高鐵征遷任務,老岚水庫1100戶群衆征遷協定簽訂100%,試點安置房率先建成,為解決煙台“缺水之困”作出又一重大貢獻。穩妥有序實施城市更新,累計啟動棚改闆塊15個、簽約群衆8300戶,規劃建設總面積百萬平方米的10個回遷安置區,3個闆塊竣工傳遞。

五年來,廣大群衆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連續多年超過80%。新改建懿榮中學等16所中國小和幼稚園,新增學位1.5萬個。率先引進智慧社群醫養服務平台,實作鄉鎮特困人員集中供養,被評為“全省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區”。文體事業全面發展,文化惠民公益教育訓練、冰雪運動進校園等活動廣泛開展,被評為“全國群衆體育先進機關”和“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區”。集中攻堅化解曆史遺留問題,累計幫助3.2萬戶群衆解決辦證難題,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1個、惠及群衆1.8萬戶。

擘畫宏偉藍圖 引領時代征程

未來五年,是福山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區的關鍵五年。時代風起,奮楫揚帆,福山已經找準了目标和航向,全力進發。

向未來,福山區将緊跟市委“1+233”工作體系和“12335”中心城區建設格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強化基層基礎,深入實施雙城驅動、老城更新、城鄉統籌“三大戰略”,奮力譜寫新時代現代化強區建設壯麗篇章。

聚焦區市黨代會福山篇|打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福山

福山河濱路全景。

——産業發展質效雙優。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640億元,汽車産業力争突破300億元;産值過百億企業實作零的突破,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别達到300家和80家。

——對外開放活力迸發。形成全方位、寬領域、高水準的開放格局,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增長,外貿進出口額超過200億元,打造全市領先的世界500強聚集地。

——城鄉環境綠色秀美。夾河新城全面崛起,智造芯城優勢彰顯,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門樓水庫、老岚水庫碧波蕩漾,内夾河水清岸綠,現代化城市形象充分展現。

——共同富裕成效顯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8%以上,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完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全面發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機制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安定和諧。

不懈奮鬥 譜寫發展新篇

美好發展藍圖,必須靠奮鬥來實作。未來五年,福山将努力建設“繁榮之城、創業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聚焦創新發展,打造活力湧流的繁榮之城。全面實行産業“鍊長制”,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突破新興産業,發揮延鋒安道拓、博格華納等世界500強項目支撐作用,推動汽車部件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更新;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産業園,推動新能源商用車、乘用車和核心部件項目落地,打造全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膨脹壯大裝備制造業,圍繞工程機械、礦山裝備等領域,聚力突破一批“鍊主”項目和“頭部”企業。精準招引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築等項目,加快傳統建材向新型建材提檔更新。鼓勵支援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進裝置更新換代、技術疊代更新,加快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适應“雙循環”時代高品質消費需求,充分挖掘福山文化、生态、魯菜等優勢,打造一批業态多元的商業集聚區和城市綜合體,精心布局旅遊、康養、教育等新型消費項目,引領消費潮流風向标。加快現代物流業提質增效,用好用活濟鐵物流園等平台,創新發展高端倉儲、幹線運輸等業态,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環渤海的現代物流産業叢集。緊盯前沿科技和未來産業,搶抓5G、大資料等行業先機,大力培育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産業。

深化改革促創新,激活發展新動力。高标準推進城鄉融合、現代服務業等30項改革試點,推出更多在省市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改革亮點。創新探索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加大與央企國企合作力度,引領撬動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建構環節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政務服務體系。

廣納人才育創新,點燃發展新引擎。全面打造“聚福英才計劃”更新版,突出精準化引進、流程化幫扶、個性化服務,着力引進培育一批産業契合的複合型人才、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着力集聚支援一批創新型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依托大院大所和總部平台,加快建設創新型園區和科技孵化器,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廣闊舞台。

聚焦開放發展,打造環境一流的創業之城。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緊盯“三類”500強、行業領軍企業以及高校院所,常态化開展招商推介,每年簽約引進投資過億元或千萬美元大項目20個以上,累計利用外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每年篩選确定一批重點項目,深入實施區級上司包幫和“雙特派員”制度,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精準破解瓶頸制約,以最高效率把項目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奏響園區建設“最強音”。立足智造芯城建設,深入實施園區“二次創業”,努力打造規劃建設好、創新平台好、産業集聚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的“五好園區”。高新區福山園要鍛長闆、補短闆,用好國際招商産業園和“标準地”試點,在招商引資上領跑、在産城融合上領先,打造在全市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加強“誠信福山”建設,不折不扣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全面兌現黨委政府承諾,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深入開展“護航企業發展”活動,依法妥善處理經濟運作中的沖突糾紛,形成公平法治、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

聚焦協調發展,打造整體提升的宜居之城。統籌新城開發與老城更新。高點定位建設夾河新城,發揮央企國企合作優勢,分批啟動路網、橋梁、景觀等工程,優化布局科創、文旅等重點功能片區。堅持“治水、塑景、興城”一體推進,深入實施内夾河水環境治理,積極融入外夾河生态景觀打造,加快濱河城市公園建設,形成岸綠景美的生态景觀廊道。科學有序推進老城更新,論證明施一批土地整理、片區開發項目,努力建立美好社群、塑造高品質生活環境。全力保障老岚水庫、濰煙高鐵、城市快速路等重大工程,打造全市征遷安置工作典範。紮實開展疏堵保暢行動,建立改造10多條主幹道路,積極争取跨區路網建設。加快雨污管網改造更新,實施綠化景觀品質提升,讓城市内外兼修、生機盎然。

聚焦區市黨代會福山篇|打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福山

銀月廣場。

統籌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緊盯農業産業精品化,堅持大櫻桃、蘋果同步提升,用五年時間完成2萬畝老劣果園改造、建設6萬畝高标準農田,打造全市果蔬特色産業引領區。積極推行“電商+農戶”營銷模式,支援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培育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策劃推出精品旅遊線路,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緊盯鄉村環境生态化,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補齊鄉村道路、供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短闆,統籌推進廁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有序實施鎮駐地改造提升工程。

統籌物質文明與公德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用好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态化開展文明城市建立活動,實作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雙提升”。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等場館設施,推動王懿榮紀念館争創國家一級博物館。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五送六進”,辦好大櫻桃節、魯菜文化節、民間美食大賽等節慶活動,更好滿足群衆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

統籌發展與安全。聚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築施工、瓦斯等領域,常态化開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準。探索建立掃黑除惡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智慧警務”建設,打造更高水準的“平安福山”。抓實抓細常态化疫情防控,精準精細抓好重點人員、重點場所排查管控,守護群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聚焦綠色發展,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态之城。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做到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堅決打赢“藍天”保衛戰,持續加大揚塵、汽車尾氣等治理力度,強化工業源污染排放監管。着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重點實施内夾河、柳子河、仉村河等河道整治和生态修複工程,從嚴抓好水源地保護,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堅決守好全市用水安全底線。紮實開展“淨土”保衛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切實抓好土壤改良修複,有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做到立足長遠、循序漸進。紮實開展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堅決淘汰低端落後産能,嚴格控制“兩高”項目,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準确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内涵,有序推進重點行業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絕不搞運動式減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深入推進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聚焦共享發展,打造均衡普惠的幸福之城。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牢牢把握共同富裕要求,堅持就業優先、民生至上,推動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更加協調。持續擴大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供給,建立擴建20所中國小和幼稚園,鞏固提升區鎮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加快象楠中醫産業園、婦幼保健院等建設營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醫保、低保、“五保”标準,大力發展普惠養老、托育服務,規範發展保障性住房,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實作應保盡保、應享盡享。

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标,健全完善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機制,以“小網格”支撐“大治理”,逐漸建構以為民服務為核心、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實施“法德共進”,縱深推進全民普法,實作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抓好“三無”社群建立,用好“和為貴”社會治理中心,完善上司包案、定期接訪等制度,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YMG全媒體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潘丹丹 胡斌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偉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