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作者:卧觀史

毛主席在求學時,遇到過許多良師,例如楊昌濟、徐特立、袁仲謙等人,他們和毛主席的情誼深厚,師生佳話廣為流傳。

但也有這麼一位老師,曾與毛主席水火不容。

在學校時,毛主席更是帶頭反對他,甚至将他轟下台。

而這位老師,就是曾任湖南一師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張幹。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的第6天,在中學當校長的張幹,看到報紙上登載蔣介石邀請毛主席,去重慶談判的公開信。

張幹遠在邵陽,卻擔心毛主席不會受邀,不利于和平解決中國的問題。

于是,他興沖沖地發了封電報到延安去,電文如下:

延安毛潤之兄勳鑒:

抗日獲勝,建國彌艱,萬懇應召赴渝,贊襄國政,幸勿固執,緻失人望。

電報發出後,張幹還信誓旦旦的對學校的老師們說:“毛潤之就是毛主席,他是我以前的學生,我的話他會聽的。這是國家的大事,他也必須聽。”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張幹可能也沒想到,這封緻毛主席的電報,讓他以後每每想起時,心中有多麼後悔。

年輕有為的校長

1913年,20歲的毛主席報考湖南公立第四師範學院,張幹是當時的閱卷老師,他看了毛主席的作文試卷後,拍腿大笑道:“這樣的文章,我輩之中又有幾人能做得出來!”

張幹對毛主席極為賞識,毛主席亦不負衆望,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師範學校。

1914年,30歲的張幹,在教學方面小有所成,很受大家的歡迎,他在湖南教育界也是個有作為的青年才俊。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是以,當湖南省立四師和一師合并後,他也升官到校長之位,并着手改善一師的教學風氣和品質。

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等對毛主席影響甚遠的老師們,都是張幹聘請的。

張幹為人公正嚴明、制定的校規校紀也很嚴苛。

在管理方面他極為謹慎細緻,像學校的辦學情況、費用支出等資訊,他都要在學校的展闆櫥窗進行公示,便于師生齊心,一起監督提升學校的工作進展。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當時的學校有沿襲陳舊的特權教育制度,對不同出身家境的學生差別對待,出身貧寒的張幹對此很反感。

他以身作則,立下全體教師學生統一食宿标準的規定,并倡導勤儉節約習慣,湖南一師經他帶領,學習風氣日益嚴明。

但是對比一師前任校長孔昭绶的溫和大度、思想開明,善于因材施教,還鼓勵學生們參加愛國活動。

而張幹的為人古闆嚴厲,又是舊式教育出身,是以他認為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一心一意在教室裡上課讀書,他禁止學生去參加救國活動,是以還開創了“月考”制度,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成績。

這也引起了許多學生們的不滿。

驅張運動

在1915年,張幹遇到了一件糟心事。當時的湖南省下達了一道指令:每個學生須交納的10個銀元學雜費。

湖南一師是一所公立學校,許多寒門學子都因為在這裡能減免學費,才來此上學。他們忽然得到消息又要交納學雜費,還要10個銀元之多!

家境貧寒的學生們,紛紛抗議反對,非議之聲愈演愈烈時,有人說這是校長張幹想讨好湖南政府當局,才向上提出的建議。

這番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師的學生們“新仇加舊怨”掀起了一場學潮“驅張運動”。

毛主席看到同學發給他的宣言傳單上寫的“驅張”理由:“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他覺得這完全沒有刺中張幹的要害。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他看着宣傳頁,說道:

同學們,咱們反對的是張幹當校長,那既然要趕走校長,就要從他辦學校辦不好的問題入手。

大家聽完,紛紛認同他的觀點。

毛主席親自執筆,寫了一份《驅張宣言》,文章論點犀利,有理有據,一經發出,很快就傳遍了全城。

鬧學潮的事影響越來越大,湖南教育廳特意派遣一位督學,在一師召開大會,要求學生複課,不準繼續“胡鬧”。

這次大會,無疑是火上澆油!學生們紛紛給這位督學遞紙條,上面寫着:“張幹一日不離校,我們一日不上課!”

眼看着,學生們的情緒越來越高漲,督學隻好先穩定住他們的情緒。

同學們,你們繼續上課,張校長下學期不會再來了。

張幹知道後十分惱怒,在學校隻有校長開除學生,哪有學生開除校長的?

此時正好有一個學監向他告密,這份《驅張宣言》正是毛主席所寫。

張幹一怒之下,下發通告将毛主席包括在内的17名鬧學潮的學生,予以開除,以儆效尤。

他這一決定發出後,當即遭到了學校進步老師們的強烈反對。

以楊昌濟、徐特立、袁仲謙等老師為代表的教師隊伍在會議上為毛主席等學生據理力争,老師們都一緻認為毛主席是優秀的學生,學生運動這件事,不能草率的開除了事。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張幹堅持要開除毛主席等人,楊昌濟等人一看,勸不通校長,隻能表示若要開除毛潤之等人,他們全體職工停課罷工!

張幹無法,隻能退一步。

毛潤之等人可以不開除,但是這次的事情要記大過,并貼在學校的通告欄裡以示處分。

此舉一出,學生的情緒更加反彈,都覺得張幹在和他們别苗頭。

才剛平息下來的驅張運動又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學校裡随處可見“張幹一日不離校,學生一日不上課”的智語。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學潮愈演愈烈,湖南教育廳對張幹也逐漸不滿起來,張幹面臨着四面楚歌的境地,他再也堅持不下去,隻能辭職。

離開校長辦公室的時候,張幹仔細地把辦公桌擦得幹幹淨淨,靜靜地站立許久,離開了。

小小的10元是他和學生沖突激化的導火線,也是他結束一師校長的主要原因。可誰又能明白這10元錢的背後,張幹那些有苦說不出的故事呢?

他明白眼下的世道,民權寫在法律裡,法律高懸于廟堂之上,有誰當過一回事?

拿槍的說話才是硬道理,真正掌權的,是像湯芗銘那樣的軍閥屠夫啊!

這個亂世,他壓着學生們老老實實不往槍口上撞,等到時機到來之際再去施展他們的才華和抱負。

在當時軍閥湯芗銘斷了一師的經費,還逼着學校收學生的錢。張幹苦求無果,隻能自掏腰包,變賣家産給學生湊口糧,他本也不是什麼有錢人,唯一值錢的懷表變賣後也填不飽學生的肚子。

他隻能四處找人借錢,長沙巨富曾滿口答應張幹的請求,他甚至提出捐給一師5000大洋,條件隻有一個,就是開除毛主席。

但張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并且朗聲說道:“我張幹決不拿學生的前途換大洋……”但他從來沒有向學生透露過一句。

他不能告訴大家真相,因為萬一有學生沖動起來惹出事端,吃虧的隻能是學生。是以他背負了所有的罵名和怨氣,等學生罵夠,出完氣,也就沒事了。

往事曆曆難啟齒

1950年國慶前夕,時任湖南一師校長的周世钊來到張幹家看望他。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老校長,潤之前段時間給我傳信,邀請我去看國慶大典呢!”

“他還記得你呀?”張幹想起那個已經成為國家主席的學生,不禁吃了一驚。

“我們常常通信,張校長你有什麼話要和他說麼?我幫您帶去。”

“這……”張幹語塞了,他有一肚子話想和這位當了國家主席的學生說,但話到嘴邊,隻有一句,“你代我向他問聲好吧。”

周世钊走後,張幹坐在椅子上想起往事,他能說些什麼呢?當年自己在一師當校長,下令要開除毛主席的學籍,這等錯誤不知道能得到他的原諒?

1945年的那封電報,他大言不慚地要毛主席“應召赴渝”,其次他還尊稱自己為毛主席的“兄長”,向别人說了偉大領袖是個“固執”的脾氣……

1950年10月5日,毛主席家的客廳正在舉行家宴,柔和的燈光灑在擺滿菜肴的餐桌上。

毛主席歡快地和老師們一邊飲酒一邊暢談學生時代的趣事。

喝到一半,毛主席放下手中的酒杯對老同學周世钊問道:“咱們的老校長張幹還在麼?”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周世钊見毛主席主動問起,便回道:“在的,張校長如今還一直在教書......”

毛主席放下筷子,“他還在吃粉筆灰啊?他辦事果敢有魄力,才30多歲就當了我們一師的校長,我當時還以為他一定會往上爬,沒想到他并沒有進入仕途。解放前吃粉筆灰,解放後還吃粉筆灰,真是難能可貴......”

毛主席真誠地贊賞自己的校長和老師。

回想當年,毛主席略帶歉意地說道:“當時規定每個學校都要交10元學雜費的事,也不能把罪推到他身上;而且當年要我們多讀半年書,還是一件好事呢!我現在就恨自己讀書讀的少呢!”

幾位老師聽了毛主席的話,都呵呵笑了起來。

老同學周世钊歎了口氣說道:

潤之,張校長他們一家6口人,生活也是十分艱難,張校長現在身患重病,整日卧在床上,一家大小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資,有時還無米下鍋!

毛主席聽後猛地站起來,略帶責備地看着周世钊:

這事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像張校長這樣的老教育家應該多照顧照顧。

家宴結束後,毛主席直接給湖南省的政府主席王首道寫了一封信:

.......張幹、羅元鲲兩位老教育家,現如今都已70多歲,一生教書育人從未做壞事......但如今聽聞兩位老先生生活貧苦......拟請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情發些津貼米糧,借資養老......

王首道接信後,立即給張幹一家送去1200斤的救濟米和50萬元人民币(舊币)。

張幹看到毛主席寫給王首道的信,不禁淚如雨下,他低估了這位學生的寬廣的胸襟,以德報怨的品德。

毛主席還親自寫信給張幹,關心他的“生活困難情形”,對他表示“極為系念”。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張幹看完信後,又把全家人都叫到身旁,将信高聲地朗讀一遍,讀到“極為系念”時,他再次熱淚盈眶!

他小心的把信折好,對着家人們激動的說:“孩子們,這就是一字千金啊!”

我從未和你們說過,以前毛主席在一師讀書時,我曾記過他一次大過!也隻有像毛主席這樣偉大的人,才會不計前嫌!

話說完,張幹看着手中的信,哈哈大笑起來。

赴北京之約解心結

1951年8月,一張從北京寄來的信到了張幹家,原來是毛主席邀請他到北京觀看國慶盛典。

同年9月,張幹提早到了北京,與老友會和。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但此時毛主席正忙于處理抗美援朝等急迫問題,不能親自接待他們。

好在毛主席派來的從業人員,一直陪同張幹、李漱清、羅元鲲、鄒普勳四人遊覽故宮等風景名勝。

直到9月26日,事情告一段落後,毛主席趕忙派專車接他們到家裡吃飯。

中午11點整,一輛小轎車停在了毛主席家的豐澤園門前,車一停,便見毛主席滿臉喜色地迎上去。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張校長,您好!”毛主席緊緊握住張幹的手,30多年沒見,老校長已經早生華發。

“你好!潤之!”張幹蒼老的眼裡噙滿了淚水。

“請進!請進!”毛主席微笑躬身。

老人們走進客廳,毛主席謙讓着,一定要老師們坐上席,自己坐下席。

張幹握着李漱清的手,“李老,您可是潤之的啟蒙先生,應該您坐上席。”

“您還是潤之的校長!一校之長,當然要坐首席!”八十高齡的李老風趣地說。

“好!就依李老的話,”毛主席笑着說,“那今天就請老校長坐上席吧!”

張幹見謙讓不過,隻好應衆人之請坐在上席。

談了一會兒話,毛主席便回頭向屋裡喊,讓女兒們出來給老師們打招呼。

“來來,你們都來見見太老師們!”毛主席打趣道,

你們平時常常跟我說你們的老師怎麼好怎麼好,我的老師們也很好。

等毛主席說完,李讷、李敏恭敬地向在座的老師們深深一鞠躬。

等正式開席,毛主席不停的替四位師友夾菜送湯。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推杯換盞間,張幹站起來看着毛主席,終于說出憋在心裡幾十年的道歉。

潤之,當年一師鬧學潮的時候,我實在是被你的虎氣吓住了,是以才想開除你,老師在這裡向你說聲對不起!

毛主席連忙拉住張幹的手,誠摯的說道:

老校長,當年您要我們每個學生都交10元學雜費,我們後來才知道,您是受了軍閥湯芗銘的逼迫,才不得以做的。為了保護我們這些學生,您忍氣吞聲,我那時候年輕氣盛,沒有了解真實情況,就沖您發難,逼得您離職,學生深表慚愧。

張幹聽完毛主席的一番話,眼中也是含着淚心中感動不已。

到了晚上,毛主席又派人從業人員給四位師友送來禮物,每人一套被褥、枕頭、毛呢大衣、布鞋、還有香皂牙刷等等。

送東西來的從業人員,還笑着向老人們解釋:“這些都是毛主席用自己稿費買的禮品,不是用的公款......”

張幹聽後,笑着點點頭,“潤之還是以前那個脾氣,一絲不苟。”

第二天,衛生部的副部長特意跑來,“我是受毛主席委托給各位檢查身體的。”

張幹一行人見此,都紛紛感慨毛主席對他們的上心。

國慶節當天,張幹一行人登上天安門觀禮台,看着廣場上人民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的場景,張幹忽然感到一個教師的偉大和自豪。國慶過後毛主席派身邊的從業人員,招待師友們遊覽了京津地區的名勝古迹,飽覽長城和首都的壯麗風光。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11月8日這天下午,在中南海,毛主席終于有點空閑時間,他陪張幹、李漱清、羅漢溟、鄒普勳四位師友到中南海瀛台參觀并合影留念。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11月12日,是張幹回家的日子,一位從業人員跑過來攔住他,“張老,這是150萬元(舊币)毛主席說給您做零用的錢”,從業人員又打開一個小布包,“這是一瓶鹿茸精,主席要我叮囑您,鹿茸精每天飯前20分鐘服用20滴。”

張老,毛主席本來像今天親自為您送行的,但最近實在是太忙了,主席讓我代他給您說聲抱歉。希望您多多保重身體。

張幹邊聽邊點頭,他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後來的許多年裡,毛主席多次用自己的稿費接濟張幹,送他物資和藥品,讓老校長晚年生活不至于太落魄。

用稿費助老師安享晚年

1951年10月24日,張幹回到長沙後不久,湖南軍政委員會聘用他為參議員,他積極熱情地參議湖南事務,兢兢業業,省會各界對他都十分敬重。

在教育事業上張幹始終嚴謹如一,即便是年紀越來越大,也希望自己能夠發揮餘熱。

這段時期裡,毛主席和張幹的師生情誼越發深厚,毛主席與張幹之間一直有書信往來。

張幹曾要開除學生毛主席,晚年窮困潦倒,毛主席拿自己稿費接濟他

1963年春季,張幹因為孫女的工作調動問題,寫信求助毛主席,毛主席念及他的困難,緻信有關機關,希望能夠幫助老校長将她孫女調回長沙工作,以便于解決張幹的養老問題。

同年,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得毛主席的囑托,親自來探望重病的張老校長。

張平化拉着張幹的手,貼着他的身子說道:

老校長,我剛從北京回來,毛主席惦念你的病情,特地讓我來看看您,您可要好好保重身體呀。

張幹一聽見毛主席,吃力的從病床上坐起來。

張平化打開公文包,從裡面拿出兩千元人民币遞到老人手裡。

“啊,不敢當!不敢當!”張幹顫抖着雙手連連推拒。

張平化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地解釋道,

這是主席的稿費,他惦念您的病情,主席請你一定要收下,他還讓我和你說,若是缺錢缺物都可以寫信告知他。

張幹看着手裡的錢,他顫抖着雙手,“張書記,這錢我受之有愧啊!我如今常卧病榻,再不能挺起腰杆來為人民做點工作,這錢……我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呀!”

1967年1月2日,張幹已經行将枯木,在最後的生命裡,老人忽然将兒子喚到床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替我給毛主席寫封信,謝謝他對我的照顧......”

結語:

俗話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毛主席曾對張幹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我這樣的‘寸草心’,是怎麼也報答不完老師的三春晖”!

身為人民的領袖的他,以身作則,傳承了尊師重道”品質,更值得我們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