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傾茶是美國獨立戰争的标志性事件,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國的開始。不過,曆史真相總是被隐藏在一片迷霧中,英國人其實并沒有增加茶葉稅,反而是減稅,以降低英國茶葉在北美的銷售價格,那為什麼殖民地人民還要反對呢?
原因也簡單,因為損害了茶葉走私商的利益。英國隻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北美銷售茶葉,價格比歐洲市場要貴得多。荷蘭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向北美殖民地走私茶葉,價格自然比官友善宜得多。殖民地的人民又不是傻瓜,幹嘛放着便宜的茶葉不要?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賣不動,先是要求殖民地當局打擊走私,後來發現這種走私是全民性,根本無法遏制,隻好退而求其次,索性遊說英國政府降低茶葉稅,使官方茶葉比走私茶葉更便宜,多利薄銷總比沒生意要好吧,這樣也可以把走私鍊條給破了。
英國人想得挺好,殖民地人民卻不幹了,在茶葉走私商的大力鼓動下,獨立思想越來越強烈。但是,僅憑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茶葉走私商的勢力并沒有強大到能夠左右各殖民地的議會。
從哪裡可以看出這一點?美國獨立的元勳人物華盛頓、傑斐遜,以及大陸會議的絕大部分議員都與茶葉走私商關系不大,更沒有從茶葉走私鍊中獲益,反而與英國的關系更深一點,像華盛頓曾服役于英國軍隊,官至上校,他們這樣的人又為什麼會支援獨立呢?
因為英國妨礙他們獲得更大的利益——向西部擴張。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位于阿拉巴契亞山脈以東,山脈以西的土地非常廣闊,殖民地開發到一定程度後,漸漸把目光對準西部,打算擷取更多的土地,而妨礙他們的正是宗主國英國人。
英國不允許開發西部,主要原因是害怕金融投機,防止有人借此來炒作,引發金融動蕩。1720年,英國出現一家南海公司,這個“南海”是指南美洲,公司宣稱南海有數不盡的财富,會得到上百倍的回報。
于是,英國人瘋搶南海公司的股票,發行僅半年便漲了8倍,然後越漲越離譜,股價飙升到30倍。當年秋天,英國人終于發現南海公司是在吹牛,泡沫一下子被戳破,股價跌到了地闆上,千萬人破産或一貧如洗,連牛頓都是以賠了兩萬英鎊,讓他從此落下個笑柄。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發生,英國政府在1722年頒布了《泡沫法案》,對公司進行嚴格審查,不允許開發新土地,自然也包括北美殖民地的西部,這就與殖民地的要求産生了沖突。
随着時間的推進,殖民地内部的可開發土地越來越少,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包括華盛頓在内的頭面人物都想突破《泡沫法案》的限制,向西部進行擴張,但英國政府始終不肯松口。
是以,茶葉問題隻是個導火索,點燃了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願望,并且與向西擴張的需求一拍即合,既然英國人不同意,那我們就不當英國人了,自己幹吧。這麼說來,新生的美國與俄國倒是有幾分相像,對土地的渴望造就了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