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篇老父親的口述文章——《我們的天才兒子》在網上刷屏,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作者的兒子金曉宇是一名躁郁症患者,曾因為發病住進精神病院,但他卻是個擁有外語翻譯天賦的天才,十年來,他翻譯了英語、日語、德語共22本著作,讀了浙江圖書館幾乎所有外語小說,并細心照顧了患阿茲海默症的媽媽生命中最後三年。
金曉宇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躁郁症”,躁郁症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疾病?躁郁症與“天才”的誕生有何關聯嗎?如何與躁郁症患者相處?帶着疑問,記者采訪了精神領域有關專家。

“冰”“火”混雜
躁狂和抑郁可同時或交替出現
躁郁症,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專家介紹,躁郁症有一個别稱是雙相情感障礙,又稱雙相障礙。
躁郁症患者在躁狂發作時存在明顯的“三高”症狀,如心情異常興奮開心,興趣活動增多,自我感覺精力充沛,睡眠需求減少,整天忙忙碌碌,持續至少1周以上,此外還可能伴有花錢明顯增多等表現,且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均受到影響。如果上述情況較輕,持續時間較短(如4天以上),且個人日常生活、工作并未受到明顯影響時,則為輕躁狂發作。
而這些患者在另一時間段,又會出現抑郁情緒表現,比如心情不好,四肢疲勞感,整天無精打采,自我感覺欠佳,如認為自己腦子變笨了,變得不靈活了。他們的活動量會減少,甚至伴有消極、悲觀,甚至自傷自殺的想法,症狀持續至少2周以上,便可稱之為抑郁發作。
《我們的天才兒子》中,金曉宇在一段時間裡不上學,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在一段時間裡又狂躁不安,在家裡打砸破壞,可謂“冰火”兩重天。專家表示,目前普遍認為躁狂和抑郁可以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也可快速轉換,也可以中間有一段時間完全正常。
并非“天才病”
躁郁症會直接影響正常生活
比刷屏的“天才譯者”金曉宇更矚目的是,不少大衆熟知的天才級别的人物也有躁郁症,例如畫家梵高、作家海明威,因而躁郁症又被稱為“天才病”。有美國心理學家曾統計了一千多位藝術、科學、商業等各個行業的佼佼者,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躁狂症困擾過。
為此,有人認為,患有這種病的人都能在某一領域有着較高的建樹。專家表示,這并無絕對性關聯,躁郁症比大家印象中要沉重得多,千萬别以為躁郁症是天才們的專屬。在精神類疾病中,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常見病。
躁郁症并非“天才病”,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疾病。抑郁時,患者出現情緒低落、自責焦慮、消極輕生的情緒,而躁狂時,又會表現為沖動易怒、精力充沛、自負自滿。躁狂和抑郁不管是交替出現還是以混合方式同時出現,不及時處理治療的話,會直接影響工作、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久而久之,患者最終可能會走上自殺的道路。金曉宇在躁郁症發作曾吞安眠藥欲自殺,曾嘗試上吊自殺,這都是躁郁症發作時的極端表現,
關于躁郁症的病因,專家表示,目前醫學上對躁郁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有結論,普遍推測可能涉及遺傳、腦神經遞質水準的變化、心理因素。
積極走出霧霾
躁郁症患者需接受有效治療
面對躁郁症患者,社會更應該包容他們、鼓勵他們、陪伴他們,引導他們走出霧霾,走出極端,成為一個健康、樂觀的人。
實際生活中,由于大衆對躁郁症相關知識擷取不多,加上對精神疾病的“羞恥感”緣故,真正得到确診以及得到規律有效治療的躁郁症患者并不多。假如懷疑自己也在經曆躁郁症的變化,甚至懷疑周圍也有人在經曆上述變化,需及時向有關專業機構尋求幫助或咨詢。
專家表示,躁郁症治療,分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維持期治療。在急性期,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實體治療,如MECT治療,可以快速控制躁狂病情或抑郁的病情;到了鞏固期,繼續原藥物治療,也有其他實體治療和康複治療,比如經顱磁、生物回報、康複訓練等來緩解患者其他有關的情緒、睡眠方面的症狀;到了維持期,醫生對原治療藥物會根據情況作适當調整,繼續一些實體治療和康複治療,輔以心理治療,包括個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延緩患者複發,減少複發的次數,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改善生活品質。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春鳳
一審黃若冰 二審林海燕 三審吳志雲
【來源:惠州日報官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