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作者:南風一史

1949年上海解放後,鄧小平率部隊進城安頓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上妻子卓琳,一起去上海江灣公墓,祭拜誰呢?就是他已經去世19年的發妻,張錫瑗。雖然時間已經過去19年,但鄧小平顯然還沒有忘記她。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鄧小平晚年

莫斯科中山大學

張錫瑗是河北人,年紀比鄧小平小3歲,人很漂亮,活潑開朗,她是1925年下半年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當時她已經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産黨員,思想激進,向往革命。

據記載,進入學校後不久,她曾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個療養院,跟二十多個女同學拍過一張照片。照片中,張錫瑗一頭幹練的短發,面露微笑,展現出一路青春昂揚的姿态。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張錫瑗

因為出衆的外形和開朗的性格,張錫瑗在中山大學收獲了很多同學的喜愛,其中就包括一位操着四川話的小個子上司者,鄧小平。

鄧小平是1926年1月被派到莫斯科,因為此前已經具有相當豐富的革命鬥争經驗,是以一到這裡就被分到了進階理論班,并擔任黨小組的組長,與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是同窗。

鄧小平雖然個子不高,俄語也不好,國語還帶着濃厚的四川口音,但讓同學們敬佩的是,他一點也不自卑,反而樂觀積極,頗有大家風範。

據悉在校學習期間,鄧小平常常戴着一條藍白條紋的大圍巾,走哪兒都不摘下來,非常惹眼。有一次,蔣經國不了解,就問鄧小平:為什麼一直戴着這條圍巾。鄧小平說,這是因為他之前在法國的時候,因為生活艱苦常常做清潔工,撿馬糞,而法國的清潔工都喜愛戴着這樣一條紅白圍巾,鄧小平很喜歡,也就一直戴着。

說這些話的時候,鄧小平帶着燦爛的微笑,一點也不因為當過清潔工而自覺低人一等,其樂觀開朗的性格讓蔣經國頗為震撼。

而且不隻是蔣經國,鄧小平出衆的才能,以及開闊的心胸,也讓包括張熙媛在内的大多數同學自歎不如。兩人當時雖然不同班,但常常一起參加黨組織工作,結下了親密的同學情誼。據鄧小平的女兒毛毛著書回憶,當時鄧小平和張錫瑗兩人雖然沒有确立戀愛關系,但一同學習、工作的經曆讓他們感到非常契合,也為後來的重逢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年輕時的鄧小平

在武漢久别重逢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了将近1年後,1926年底,鄧小平被調回國内,到西北馮玉祥的部隊工作;不久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他被調到了武漢中央秘書處工作,并擔任秘書。

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安排,1927年秋,剛剛回國的張錫瑗也被調到了武漢的中央秘書處工作,更加巧合的是,她竟被分到了鄧小平的手底下工作,這是何等的緣分!

久别重逢,不期而遇,美麗的邂逅讓兩位年輕的男女很快走到了一起。據悉,當時張熙媛因為人長得漂亮,俗話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身邊不乏追求者,其中也有不少優秀的人,但讓人佩服的是,她堅持選擇了其貌不揚、才華橫溢的鄧小平。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鄧小平張錫瑗夫婦影視想象

兩人墜入愛河後,很快于1928年春結婚了,當時他們已經被調到了上海,在上海的一家四川飯館舉行了簡單的中式結婚儀式。說是儀式,其實就是擺了三桌酒席,邀請了30多個同僚和朋友,一起熱熱鬧鬧喝酒。

當時正是軍閥混戰時代,社會動蕩,鄧小平張錫瑗在緊張的工作之餘,還能這樣公開地開辦酒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們收獲到了來自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李維漢、王若飛等許多人的美好祝福。婚後,鄧小平帶着張錫瑗一起回了趟四川廣安老家,尋根問祖,之後便回到上海繼續工作。

婚後在上海的大半年生活,是鄧小平張錫瑗夫婦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當時,他們和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住在同一幢樓的樓上和樓下,交往非常親密。據鄧穎超晚年回憶,當時她常常在樓下都能聽到樓上傳來的爽朗的笑聲,後來鄧小平女兒毛毛跟父親求證了這件事,鄧小平說,當時都是年輕人,自然有說有笑。

此外,在電影《鄧小平·1928》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量的鄧小平張錫瑗夫婦的父親恩愛的細節,比如當看到羅亦農夫婦結婚的時候,鄧小平緊緊握住身邊張錫瑗的手;鄧小平對張錫瑗說,以後要讓我們的娃娃也能吃到擔擔面、棒棒雞....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鄧小平張錫瑗、周恩來鄧穎超影視形象

張錫瑗生長于河北,有着北方人的爽朗性格,與鄧小平的堅韌、持重相輔相成,他們是工作中的最佳搭檔,是生活中的最佳伴侶,一起在上海度過了非常幸福的新婚時光。

正是因為這一點,鄧小平直到晚年依然對上海念念不忘,記憶猶新。有一次他對女兒講述當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時候,也提到了張錫瑗,曾不由自主地感歎:她是少有的漂亮。

然而,人生總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動蕩的年代。他們的幸福時光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被迫分開了。

1929年8月,鄧小平被派到廣西前線工作,與此同時,張錫瑗已經身懷六甲,兩人戀戀不舍分開。當時誰都沒想到,鄧小平這一去,兩人就再也沒有享受到那種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幸福。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鄧小平張錫瑗影視形象

在上海寶隆醫院,厄運降臨

1930年1月,成功上司了百色起義的鄧小平申請回上海,一方面是彙報工作,另一方面是她的妻子張錫瑗要生産了,他即将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這是何等的幸福!

當時,鄧小平處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後,迅速來到上海寶隆醫院看望正在此處待産的張錫瑗。這雖然隻是一家貧民救濟醫院,但在當時緊張的鬥争形勢下,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條件。

誰都沒想到,一個非常普通的生産手術,最後竟然奪去了兩條鮮活的生命。

原來張錫瑗被推進了手術室後,出現了難産的迹象,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她飽受撕心裂肺的痛苦,雖然生下了孩子,但自己卻因身體過于虛弱,以及産後護理不當,患上了産褥熱,傷口嚴重感染,連續高燒不退,鄧小平雖然時刻陪伴身邊,但沒過幾天還是去世了。

産褥熱如果放到現在醫學發達的時代,根本算不上大病,隻要悉心護理便可痊愈,但在當時這卻是一種奢望。

1930年的上海正是白色恐怖的年代,國民黨反動派本着“甯可錯殺一千不能放掉一個”的原則,在上海街頭巷尾大肆搜查、抓捕共産黨人,在人人自危的社會裡,鄧小平張錫瑗夫婦平常不敢使用真名,假裝開着一家雜貨鋪、古董鋪等掩飾身份。

當時的驚險程度,鄧小平直到晚年也沒忘記。他對女兒說,自己至少有兩次都差一點被捕,一次是因為看到有個擦鞋的人用手指了一下,這是我們自己人,迅速意識到危險而逃走;另一次是當他傳回一個聯絡點的時候,特務已經在裡面搜查而他事先不知道,正常敲門等待,幸好我們隐藏在特務中的一位同志機敏,故意答應了一聲,鄧小平一聽聲音不對,趕緊逃掉,才僥幸逃過一劫,前後就隻差一分鐘。

總之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共産黨員面臨着極其險惡的生存條件。張錫瑗的意外去世,一方面是源于當時的醫療技術,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當時緊迫的鬥争形勢。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不過更讓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張錫瑗意外去世後,她好不容易生下來的女兒,鄧小平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也因為難産、照顧不周等原因,在生下來後不久就去世了,甚至還沒有滿月。

一大一小兩條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年僅26歲的鄧小平突然遭受到了重大變故,原本滿懷着初為人父的喜悅,突然之間跌倒了谷底。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們才剛剛結婚不到兩年,幾乎沒過過什麼好日子,就這樣被分散了,陰陽相隔,給鄧小平留下了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疤”。對此,鄧穎超直到晚年也記憶猶新,說張錫瑗的死使得鄧小平十分悲痛。

19年後,帶卓琳尋找發妻墳墓

張錫瑗和孩子去世後,因為上海形勢緊急,鄧小平無法親自為妻兒收殓,他很快就被迫離開,傳回廣西工作。途中,他特意繞道香港,通過秘密管道聯系上了在香港負責地下工作的李強同志,請求他代替完成剩下的安葬事宜。

李強後來也曾回憶,那時候鄧小平還托我埋葬他的夫人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小平同志。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李強趕赴上海後,順利将張錫瑗以及我黨另一位同志,一同安葬在了上海江灣公墓。因為地下工作性質特殊,墓碑上不能寫張錫瑗的真名,寫了“張周氏”,立碑人更不能寫鄧小平的真名,而随便寫了一個名字。

整個過程中,鄧小平都在廣西前線工作,後來隻是在1931年傳回上海的時候,在李強的陪同下,去看過一次妻子墳墓,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張錫瑗烈士墓

張錫瑗去世後,鄧小平先是與金維映有過一段短暫的感情,後來因為鄧小平遭受打壓,金維映便與鄧小平斷開了來往。之後很多年裡,鄧小平再也沒有走入了婚姻。

直到1939年,在延安黨内同志的介紹下,鄧小平才終于迎來了一段新的感情,他與小12歲的雲南姑娘卓琳喜結連理。幸運的是,鄧小平這一次收獲了最完美的愛情。

婚後,卓琳給予了鄧小平最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原本是北大實體系的高材生,但在家庭瑣事面前,主動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相夫教子;因鄧小平工作喜歡安靜,她就規定家裡誰也不準吵;如果鄧小平工作累了,她就主動把小孩子拉到他跟前,陪他散心。卓琳陪伴鄧小平度過了最艱難的“二起二落”,尤其是1969到1972在江西長達3年半的下放生活。

在生活中,卓琳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在工作上,卓琳是一位好助手、好秘書;與此同時,在鄧小平的感情上,卓琳也展現了自己的開闊心胸。跟鄧小平結婚後,卓琳知道了張錫瑗這個人,令人意外的是,她不僅不介意,反而用女性特有的包容,幫助鄧小平化解了當年那樁痛徹心扉的遺憾。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鄧小平卓琳夫婦

1949年上海解放,卓琳随鄧小平進入上海城,之後兩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李強的帶領下來到上海江灣公墓,好好祭拜張錫瑗。這是鄧小平幾十年的夙願,當年下葬時無法親力親為,如今新中國成立在即,卓琳決定陪着鄧小平一起圓了那個夢。張錫瑗不僅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光榮的優秀共産黨員。

不過,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因為自從上海被日本人占領後,上海江灣公墓便被大肆破壞,日本人在這裡修建了一個機場,不少烈士的墳墓被破壞了,尋找張錫瑗墳墓的過程變得分為艱辛。最後,他們是在一片被水淹沒的土地上找到的。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當時因為那裡已經不适合安葬,鄧小平便命人打開張錫瑗的墳墓,取出遺骨,之後再尋他處下葬。

在确定新的安葬地點前,鄧小平卓琳将張錫瑗的骨灰安放在當時住的上海勵志社的樓下。原本打算再尋他處,但後來因為戰争形勢突變,他被迫火速離開上海,從此,張錫瑗的骨灰就一直被存放在上海勵志社裡。

直到1969年,張錫瑗的骨灰被重新葬入上海烈士陵園,此時距離她去世已經将近40年。

張錫瑗去世19年後,鄧小平念念不忘,帶着卓琳一起了卻心中的夙願

往事悠悠,歲月無法沖刷愛情的美好,雖然鄧小平與張錫瑗隻有過短暫的兩年相處時光,但由于張錫瑗的去世過于惋惜,也由于兩人早年在上海生活的幸福回憶,鄧小平直到晚年依然沒有念念不忘,談起張錫瑗,總是不由自主陷入沉思。

鄧小平雖然是一位時代的偉人,但與此同時也是一位平凡的丈夫,期盼着平凡的愛情和婚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