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同得勝堡俺答封貢

文史春秋

大同得勝堡俺答封貢

大同得勝堡俺答封貢

  

韓祥瑞

  距離大同45公裡的得勝堡是明隆慶五年 (1571)明蒙議和、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的地方,筆者心向往之久矣。其中的原因是,隆慶議和是長城功能轉型的起點,從此明蒙之間化幹戈為玉帛,長城沿線馬市勃興,為長城兩邊的群眾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得勝堡封順義王的史實,史籍多有記載。《俺答列傳》記載,隆慶五年 (1571), 為了搞好這次盛典, 明朝特意在得勝堡外九裡的地方,搭建了一個長寬各三丈的廠棚,并搭彩亭四個,插彩旗二十對。中廳設黃帏,焚香供着明朝隆慶皇帝的诏書。五月二十一日, “俺答躬率諸夷迎诏,南向叩頭者四。已, 漢官抄黃開讀,畢, 俺答行謝恩禮, 複脫帽叩頭者四。夷禮以卸帽叩拜為敬也。” 明朝搭廠棚、搭彩亭、插彩旗,隆重預備之況,俺答兩次脫帽南向四叩頭,行禮唯謹之态,躍然紙上。但比之于現在平常一個典禮儀式, 僅插彩旗40面,可謂不可同日而語了。

  《三雲籌俎錄》 則記載:“隆慶五年五月内,俺答在得勝市邊外晾馬台封王。”儀式包括俺答令頭目四名對天叫誓:“中國人馬八十萬,北虜夷人四十萬,你們都聽着,聽我傳說法度。我虜地新生孩子長成大漢,馬駒長成大馬,永不犯中國。若有那家台吉進邊作歹者,将他兵馬革去,不着他管事。散夷作歹者,将他老婆孩子牛羊馬匹盡數給賞别夷。”俺答部的誓詞完全口語化,原汁原味地記述了當時的情景,今天讀來依然很接地氣。但不知道叫誓時喊的是蒙古語還是漢語。其中叫誓一詞最為生動,其時沒有擴音器,隻能由嗓音響亮者,大聲喊叫。俺答以對天發誓的方式,向明朝再表真心 “永不犯中國”的過程,活靈活現。

  目前,得勝堡整體儲存尚好,四周堡牆依稀可辨, 南門甕城輪廓猶存,有的地段土牆儲存完好。城堡南門保持原貌,堡内玉皇閣基座完好。在堡内居住的隻剩30幾戶人家, 大多居民搬到堡子南面的新村。堡子幹淨整潔,特别是刻在南門和玉皇閣基座上的六則匾額,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我們這個城堡是得勝的保障,因為這裡有一心保民護國的、威震朔漠的英雄部隊。更值得關注的是,南門門洞上面精美的垂花磚雕,反映了隆慶議和之後得勝堡和平發展的生動景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