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曾言,如果俄羅斯沒有了,還要世界幹什麼。在涉及俄羅斯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普京從未妥協過——逢敵必亮劍、該出手時就出手一直是其鮮明的個人标簽。

眼下,俄烏關系緊張加劇,就烏克蘭問題,俄羅斯已與美國和北約先後進行了三次戰略穩定談判,但結果卻是“越談越崩”。
華盛頓不但對莫斯科提出的“承諾北約不東擴”等安全要求至若惘然,還威脅稱,如果俄對烏克蘭動武,美國将啟動新一輪對俄制裁,包括制裁普京本人。
但正所謂“鐵打的普京,流水的美國總統”。先後與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扳過手腕的普京,早已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戰略大師”。
為應對美國的圍堵,善于縱橫捭阖的拜登祭出兩大殺招。
1,尋求外交突圍。
20日,普京在莫斯科會見了到訪的伊朗總統萊希,這是自伊朗政府換屆以來,兩國首腦首次進行面對面會晤。
普京和萊希就俄伊雙邊關系、地區局勢、西方制裁和伊核協定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另外,伊方還向俄方送出了一份兩國開展長期戰略合作的檔案草案。萊希告訴普京,德黑蘭願與俄羅斯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開展并擴大合作。
俄羅斯與伊朗有很多相似點——都是著名的“反美國家”,也是華盛頓的主要制裁對象……也正因如此,伊朗一直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兩國政府的互動也非常頻繁。
而萊希此次訪俄,展現了俄伊之間深厚的友誼和高度政治互信。有了伊朗的支援,普京在應對美國及其盟友時将更加遊刃有餘。
2,加強俄羅斯武器現代化建設。
普京深知,很多時候,在談判桌上談一千次、一萬次,也不見得比轟炸機扇動一次翅膀管用。唯有拿出“一拳打得開,免得百拳來”的魄力,才能讓美西方望而卻步。
在軍費有限的背景下,俄羅斯正重點研發高精尖武器。
例如,俄軍目前已擁有“先鋒”、“匕首”、“锆石”3種超音速飛彈,在超高音速武器領域,俄羅斯已将美國遠遠甩在身後。
更讓美國擔憂的是,俄軍的高超音速飛彈飛行速度超過8馬赫,美軍防禦系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攔截。
另外,俄海軍還在去年年底正式服役了2艘核潛艇、下水1艘潛艇,其中包括被稱為“滅國重器”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在普京祭出上述兩大殺招後,西方的态度也出現了松動。
上周,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向德國政府喊話,要求柏林向基輔提供武器援助,以避免來自俄羅斯的“入侵”,并證明德國是烏克蘭的“真正朋友”。
然而,梅爾尼克的要求卻遭到了德方的無情拒絕。
18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通路烏克蘭,在與烏外長庫列巴舉行會晤期間,貝爾伯克當着後者的面表示,德國不會改變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立場。
貝爾伯克還強調,進一步軍事更新隻會給烏克蘭帶來更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
雖然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但在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方面,柏林一直非常謹慎.
去年,德國就動用否決權,阻斷了歐盟向烏克蘭提供反器材狙擊步槍和無人機的計劃。
為了請求德國解除這一限制,澤連斯基還專程跑了一趟柏林,但隻得到默克爾冷冰冰的三個字——不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新任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是典型的親美派政客,此前就是她叫停了“北溪2号”在德國的審批程式。
而現在,就連貝爾伯克也表示德國無意向烏提供武器,這說明了什麼?
這不但說明德國擔心一旦向基輔提供武器,會引起俄方的不滿,更說明西方國家從未将烏克蘭視為真正盟友。
貝爾伯克剛結束訪烏之旅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又踏進了烏克蘭的家門。
19日,布林肯抵達基輔,并先後與烏外長庫列巴和澤連斯基舉行會談。
至于會談重點,依舊是老生常談的俄烏局勢,布林肯将重申美國對烏克蘭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援,以及對俄羅斯可能采取的“毀滅性”制裁。
不過,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布林肯啟程訪烏前的吹風會上,美國務院官員強調,美國不想要沖突,而是想要和平。
美國務院表示,美俄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并相信普京有能力緩和這場危機。
明眼人不難看出,布林肯此次訪烏之旅和此前有本質差別——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向基輔傳達美方支援是虛,當和事佬、緩和俄烏緊張局勢才是實。
美國想要的是一個混亂的烏克蘭,但絕對不是一個陷入戰争混亂的烏克蘭。
原因很簡單,一旦爆發戰争,烏軍根本不是俄軍的對手。用烏克蘭前特種作戰司令克裡沃諾斯的話來說,一旦俄烏爆發戰争,烏克蘭連投降的時間都不夠用,因為俄軍隻需6個小時便能拿下基輔。
而一旦戰争打響,烏克蘭很可能成為第二個克裡米亞,這對于美國及其盟友而言将是“難以承受之重”。
總而言之,普京的強硬和決不妥協再次起到了效果。也再次印證,這依舊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世界,“尊嚴隻在劍鋒,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内”依然是鐵的法則。
不得不說,普京的确是條漢子,俄羅斯無愧“戰鬥民族”的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