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向上滑動啟閱)
與海風相識已有四十個春秋了,那時海風還是馬鞍山日報社的一名美術編輯,我也因為喜愛繪畫,他就常常約我給他畫些插圖之類的畫作。八十年代還相約去了江浙一帶寫生。後來由于工作的原因,相見甚少,但卻常聽人說,他“下海”去了,當了老總。再後來又聽說還代理了《南京晨報》《揚子晚報》《安徽日報》等廣告業務,生意越做越大,還上了市。但他畢竟還是有文人情結的一名書生,在《南京晨報》開辟專欄為馬鞍山市藝術家宣傳服務竟達四百餘期,可謂是功勞卓著。
還有人告訴我他并沒有因為經商而放棄學習,而是自安徽皖西大學美術系(原安師大六安教學點)畢業與辭去馬鞍山日報美術編輯之後,先後學習于班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所學生、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進階碩士研究班,經過不斷學習,先後擔任中國一級廣告企業、新三闆上市公司——安徽海洋風廣告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書記。是以說如果一定要給他一個定位的話,應該這樣表述,他是一位熱愛美術事業,奉獻于美術事業的文化産業企業家。
回顧他的一生也很奇特。1978年,海風在下放地——安徽省廬江縣參加聯考,是廬江縣及馬鞍山市唯一一名收到中央美院、浙江美院複試通知的學生。他前往合肥參加了三天的考試(全省二十幾名複試生央美隻招一名,浙美招三名學生),最後考進了安徽皖西學院美術系。他當年是廬江縣和馬鞍山市僅有的一名考入美術系大學生。學習期間,他認真刻苦,理論和實踐進步都很快,得到了美術系主任、山水畫家朱修立老師的厚愛和指導,成為美術系的高材生。
大學畢業後,海風被配置設定到馬鞍山第九中學當美術教師。1981年馬鞍山日報招編輯時,海風沒有參加考試,直接調到編輯部任美術編輯。當時,報紙不僅注重可讀性,還要解決悅讀性。在“鉛與火”的印刷年代裡,由于印刷技術的限制,隻有黑白兩種顔色,視覺性非常有限。如何在這特定的空間時間内“一把抓住讀者”?這就對美術編輯有了極高的要求。解決“版面語言”——題圖、插圖效果的問題,唯一的辦法是美術編輯根據通訊的主題,繪成圖樣,放在通訊的題目上和文章中,顯得文章在版面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進而引出讀者必讀的欲望。
任美術編輯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題圖、刊頭、通訊插圖、現場速寫和漫畫等作品,達到每期報紙版面都有他的作品。他總是有求必應,受到天津、大同、南昌、九江、開封、湖北、湖南、武漢等60餘家日報、晚報之約,利用休息時間創作,發表漫畫、素描、速寫、插圖等作品二千餘篇。
1995年起,海風下海搞經營,就再沒有拿起畫筆了。到了2005年,他的公司代理了揚子晚報、南京晨報、安徽日報、金陵晚報等平面媒體的廣告經營。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他對美術事業的情緣卻難以割舍,決定自己出資用南京晨報的版面,宣傳馬鞍山、皖江地區乃至全國的書畫家,繁榮美術文化事業。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的胸懷、行為得到了馬鞍山市委宣傳部和文聯的支援和贊揚,受得了廣大書畫家及人民群衆的熱烈歡迎。
起初,專版定為“畫刊”,發了50多期之後,根據各方面的建議,将“畫刊”改為“書畫天地”,周六出版,又發表了200期。從2001期起,将“書畫天地”更名為“藝苑星空”,至今已經出版400餘期。他毅然決心為馬鞍山文化藝術事業的健康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現在海風兄從二千餘幅的插圖中精選百餘幅出版《陳海風速寫插圖刊頭作品選登》專輯,囑我寫序,自然義不容辭。
專輯百餘幅插圖,是海風兄的插圖精品,其中不少有着自己的插圖創作思考,而這些創作又是在瞬間命題創作的,可想而知他的創作才華着實讓人欽佩。這些畫作有關于曆史的,如《項羽和虞姬的傳說》《李白轉》;有反映時代變革的《他們在特區寫春秋》,也有反映新時代小人物的《馬路上的女天使》《老衛的憾事》《一個醫生的奉獻》等,更有親臨現場報道寫生的鋼鐵生活、風景人物。還有具有諷刺意味的漫畫,都讓人耳目一新,具有不可忽視的史學價值。現在海風兄又開始重拾畫筆,開始在中國美院進修書畫進階研修班,我想海風兄如果以這樣一個姿态去努力學習,一定會在不遠的将來,留下更多更優秀的不同凡響的藝術作品。
馬鞍市文聯秘書長 沙鷗
(作者為當代學者、詩人、文藝評論家、書畫家)
報道現場
速寫作品
版面語言
題圖插圖
以圖叙事
漫畫作品
刊頭作品
陳海風,1981-1993在馬鞍山日報社擔任資深美術編輯,十多年裡發表了幾千幅題圖、插圖、刊頭、速寫和漫畫等作品。
1994-2021年,原為中國一級廣告企業、新三闆上市公司一—安徽海洋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書記,馬鞍山廣告協會會長,安徽省廣告協會副會長,中國廣告協會常務理事。
目前于中國美術學院高研班進修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