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向上滑动启阅)
与海风相识已有四十个春秋了,那时海风还是马鞍山日报社的一名美术编辑,我也因为喜爱绘画,他就常常约我给他画些插图之类的画作。八十年代还相约去了江浙一带写生。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相见甚少,但却常听人说,他“下海”去了,当了老总。再后来又听说还代理了《南京晨报》《扬子晚报》《安徽日报》等广告业务,生意越做越大,还上了市。但他毕竟还是有文人情结的一名书生,在《南京晨报》开辟专栏为马鞍山市艺术家宣传服务竟达四百余期,可谓是功劳卓著。
还有人告诉我他并没有因为经商而放弃学习,而是自安徽皖西大学美术系(原安师大六安教学点)毕业与辞去马鞍山日报美术编辑之后,先后学习于班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高级硕士研究班,经过不断学习,先后担任中国一级广告企业、新三板上市公司——安徽海洋风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所以说如果一定要给他一个定位的话,应该这样表述,他是一位热爱美术事业,奉献于美术事业的文化产业企业家。
回顾他的一生也很奇特。1978年,海风在下放地——安徽省庐江县参加高考,是庐江县及马鞍山市唯一一名收到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复试通知的学生。他前往合肥参加了三天的考试(全省二十几名复试生央美只招一名,浙美招三名学生),最后考进了安徽皖西学院美术系。他当年是庐江县和马鞍山市仅有的一名考入美术系大学生。学习期间,他认真刻苦,理论和实践进步都很快,得到了美术系主任、山水画家朱修立老师的厚爱和指导,成为美术系的高材生。
大学毕业后,海风被分配到马鞍山第九中学当美术教师。1981年马鞍山日报招编辑时,海风没有参加考试,直接调到编辑部任美术编辑。当时,报纸不仅注重可读性,还要解决悦读性。在“铅与火”的印刷年代里,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视觉性非常有限。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时间内“一把抓住读者”?这就对美术编辑有了极高的要求。解决“版面语言”——题图、插图效果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美术编辑根据通讯的主题,绘成图样,放在通讯的题目上和文章中,显得文章在版面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从而引出读者必读的欲望。
任美术编辑期间,创作了大量的题图、刊头、通讯插图、现场速写和漫画等作品,达到每期报纸版面都有他的作品。他总是有求必应,受到天津、大同、南昌、九江、开封、湖北、湖南、武汉等60余家日报、晚报之约,利用休息时间创作,发表漫画、素描、速写、插图等作品二千余篇。
1995年起,海风下海搞经营,就再没有拿起画笔了。到了2005年,他的公司代理了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安徽日报、金陵晚报等平面媒体的广告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对美术事业的情缘却难以割舍,决定自己出资用南京晨报的版面,宣传马鞍山、皖江地区乃至全国的书画家,繁荣美术文化事业。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胸怀、行为得到了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和文联的支持和赞扬,受得了广大书画家及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起初,专版定为“画刊”,发了50多期之后,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将“画刊”改为“书画天地”,周六出版,又发表了200期。从2001期起,将“书画天地”更名为“艺苑星空”,至今已经出版400余期。他毅然决心为马鞍山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现在海风兄从二千余幅的插图中精选百余幅出版《陈海风速写插图刊头作品选登》专辑,嘱我写序,自然义不容辞。
专辑百余幅插图,是海风兄的插图精品,其中不少有着自己的插图创作思考,而这些创作又是在瞬间命题创作的,可想而知他的创作才华着实让人钦佩。这些画作有关于历史的,如《项羽和虞姬的传说》《李白转》;有反映时代变革的《他们在特区写春秋》,也有反映新时代小人物的《马路上的女天使》《老卫的憾事》《一个医生的奉献》等,更有亲临现场报道写生的钢铁生活、风景人物。还有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都让人耳目一新,具有不可忽视的史学价值。现在海风兄又开始重拾画笔,开始在中国美院进修书画高级研修班,我想海风兄如果以这样一个姿态去努力学习,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留下更多更优秀的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
马鞍市文联秘书长 沙鸥
(作者为当代学者、诗人、文艺评论家、书画家)
报道现场
速写作品
版面语言
题图插图
以图叙事
漫画作品
刊头作品
陈海风,1981-1993在马鞍山日报社担任资深美术编辑,十多年里发表了几千幅题图、插图、刊头、速写和漫画等作品。
1994-2021年,原为中国一级广告企业、新三板上市公司一—安徽海洋风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马鞍山广告协会会长,安徽省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
目前于中国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