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幸的愛情是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結了婚,但随即發現兩個人彼此不相稱,而且不能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是以,離婚就成了一對夫婦想要結束感情的必經之路,在現代社會,離婚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話題,如果一對夫妻感情破裂,隻要雙方沒有異議,辦理離婚隻要符合法律程式也是一件簡單的事,可為什麼有人離婚就這麼難呢?
一、68歲大爺,7年起訴7次要和老伴兒離婚
來自山西太原的王大爺,今年68歲,年近古稀的他竟然說2015年起,他用了七年多時間來跟結婚42年的老伴兒離婚。可老伴每次都不同意離,而法院在綜合考慮過他們的婚姻狀況後,也七次作出了不準離婚的判決。
可王大爺卻堅持說:“我就是要離婚”。為此他還在2021年5月份第八次起訴,當時老伴兒沒有出庭,目前他正在等待法院的判決。
原來,王大爺和老伴兒結婚42年了,生有一兒一女。之前他一直在太原工作,老伴兒帶着一雙兒女在旗縣生活。兩口子本就聚少離多,可他好不容易回去一趟,老伴兒還總是跟他吵架,弄得他幹脆就不回家了,徹底跟老伴兒分了居。

他說這段婚姻早已名存實亡,那幾年他好歹年輕,沒覺得有啥不适應,現在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好了,實在是耗不下去了。
在他的旗縣的老家,看到緊閉的大門,王大爺說,這個家他已經十幾年沒有回來過了,也對家門口的樣子感到陌生。
鄰居見到多年未回家的王大爺都感意外,有位鄰居說,王大爺的老伴兒也快7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估計是去兒女家過冬了。
聽說王大爺這次回來還是想和老伴兒有個了斷,這位鄰居也勸起了他。作為多少年的老鄰居,這位師傅也知道王大爺和老伴兒之間的事兒。王大爺的老伴脾氣性格急,有時愛鑽牛角尖,以前他們就經常能聽見兩人吵架。
王大爺也很無奈,以前因為老伴總懷疑他,還招惹鄰家三姐妹把她打了一頓,就在于老伴兒年輕時愛胡說八道。
夫妻鬧沖突,不能把責任都推到老伴身上,他也有做得欠妥的地方,如果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或者出了問題不好好和妻子溝通,勢必會讓對方妄加猜測。不但影響夫妻感情,也不利兒女的健康成長。王大爺也承認因為他和老伴兒鬧離婚,兒女都對他意見很大。
二、父親要離婚,女兒表示:我媽沒有離婚的想法
得知父親的來意後,女兒說,既然父親已經第八次起訴離婚了,接下來起來就等待法院的判決吧,沒必要再來找母親。因為母親已經承受不住父親多年的折騰,前段時間得了一場很嚴重的病,為了母親的身體着想,她也不建議兩人這個時候見面。
聽得出來,子女們也對老兩口的這段婚姻有諸多的無奈。在女兒看來,父母的感情就沒有破裂,母親也始終沒有跟父親離婚的想法,是父親一直不想跟母親在一起的,兩人的沖突由來已久。
女兒說,父親是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去太原工作的,當時弟弟才剛出生沒多久,照顧倆孩子的重任就都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母親很辛苦,有時候嫌父親不管家,想發洩一下情緒,沒有到了離婚的地步。可父親卻絲毫不體諒母親的難處,抓住一點兒問題就不依不饒。
聽着女兒的訴說,王大爺就來了火氣,他認為,女兒總向着媽,不顧他這個爹的感受,他和老伴明明就不能過。
原來,1999年,他和老伴兒共同出資在太原買了套房,安頓下來後,她就想把老伴兒接到太原生活,可這時老伴兒不願意跟他一起去太原生活。
看到老伴兒不和他一起生活,考慮到和老伴分開時間太久,兩人的想法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了,還經常吵架,硬湊在一起不會好過,可這樣分居下去也不是回事兒,2015年,王大爺就去法院起訴了離婚。
女兒說,父親第一次起訴離婚後,母親也着急,因為從母親的内心來說,壓根兒就不想跟父親離婚,是以在法院判決兩人不準離婚後,母親就帶着他們去太原找父親,想跟父親和好,但是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兒。
她都和母親來到太原了,可父親卻說啥都不出面,也不讓他們回家,倆人就把門鎖給撬了,這讓王大爺非常生氣說母女倆是來者不善。但女婿解釋說,當時二人去太原了,卻看見家裡有别的女人。一聽女婿這樣說,王大爺立馬急了。
王大爺一再強調自己壓根兒沒做過那樣的事兒,家裡也沒有别的女人,是老伴和女兒誤會自己了,再說老伴和女兒還曾經跟他說過這樣一番話:你找了别的女人,你老了我和我弟不管你,就那樣湊合着活吧 ,别想跟我媽離婚,這樣我媽名聲好點。
女兒的話讓人驚詫,父母不離婚是為了母親的名聲好點,那麼,什麼是名聲呢?
英國蒲柏曾在《人論》對名聲是這樣講的,它是他人生活中幻想的東西;是身外之物.甚至在我們還活着的時候。人都重視自己的名聲,哪怕婚姻不幸福也不願被離婚,在古時,女人被丈夫寫休書,是因為在男權主導的封建時代,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婚姻中,不能享受公平與公正。
現在是法制社會,人不能太過于講究那些虛無之名,就如婚姻,過得好不好,隻有自己知道。何況婚姻自由,真的過不下去了完全可以離婚,沒必要死守着一個虛無的名聲委屈自己一輩子。
三、起訴7次都不離婚,丈夫懷疑妻子貪家産,女兒替母親抱打不平
女兒也承認自從那件事兒之後,母親就從不想離,變成了不甘心離,一直跟父親耗着,而父親也别上勁兒了,一次次去法院起訴,兩人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弄得他們也是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
對于兩人的這段婚姻,法官說,他們當時也是想再給兩人創造和好的機會,畢竟兩人年紀都大了,王大爺的老伴兒還有病,這樣折騰下去,對誰都不好。
看到老兩口這樣折騰,也真讓人無語了,作為兒女,在心疼母親、想保障母親權利的同時,也得考慮父親的心情。雙方這樣一直耗下去對誰有好處呢?
女兒說到現在了,她和母親都願意讓父親回來過日子,可王大爺這邊兒卻态度堅決。王大爺說,拖到我死了,你們好得到家産。這話又該從何說起?
聽到這兒,女兒也來了脾氣。她隻是想一家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地就好、隻想媽媽開心點,舒心點,她生氣對父親說:“我媽不想離婚,就不要離”。
天下的兒女一般都和母親親近,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隻照顧母親的情緒,而忽略父親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就如王大爺的女兒,她隻盼母親開心,卻從沒想過父親過得好不好。當聽到調解員的問話後,女兒女婿都沉默了。
婚姻是自由的,當兒女的也不能隻站在一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既然父親覺得自己不幸福,為什麼還要硬把他們綁在一起呢?王大爺也說,他現在一點兒和好的心都沒有,至于太原的那套房産,他也不會讓老伴兒占了便宜。
王大爺的女兒也很無奈,她就為母親打抱不平起來。太原那套75平米的樓房和旗縣的院子,都是父母二人的共同财産,父親不能光把院子給了母親,不提樓房的事兒。
王大爺說,他之前就打聽好了,樓房能賣60萬,他給老伴兒30萬,兩人和平離婚。可老伴兒和女兒不幹,非向他要40萬,這次也是因為兩人在财産問題上談不攏,法院才一直沒下判決的。
調解到最後,女兒也說不管今後父母是否在一起,她都會盡到自己當女兒的責任,給父親養老。誰料王大爺卻并不領情,他接下來會繼續等待法院的判決。
情感分析:
看到結局,為王大爺的執着感歎又無語,說實在的,近70歲的人了,花七年時間隻為了和老伴兒離婚,同情之餘也有些悲哀。
1、不幸福的婚姻何必要強留
有句老話叫甯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說,結婚、離婚都是自由的,法律維護的是雙方的權益,而不是隻站在一方的角度考慮,法院一次次不判離也是在一次次給王大爺和老伴兒創造和好的機會,可如果每一次機會兩個人都抓不住,或者說已然沒有了和好的可能和餘地的話,在這麼繼續拖着耗着,隻會增加彼此的不滿和怨恨。
2、父母八次起訴,拖垮的還有兒女
在夫妻關系中,我們一般都同情弱者,老伴兒為此病倒,女兒也說父母八次起訴開庭,不光讓兩人兩敗俱傷,就連他們一次次地跟着父母對簿公堂,也是身心俱疲,左右為難,看了讓人唏噓不已。作為兒女,他們隻能勸解決定權還在父母,雖然女兒希望父母别再互相賭氣,但感情的事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痛苦。
3、性格決定命運
王大爺的老伴兒也是一個固執的人,是以兩人的性格非常相似,又因她猜疑心重,是以年輕時對王大爺就有諸多埋怨和不信任,才會招惹三姐妹暴打她的事件,就如鄰居所說,她的思維有問題,說白了就是心眼小,嘴又碎,在沒有真憑實據情況下,她自己先敗壞了老公的名聲才讓兩人沖突不斷,是以性格決定命運。
4、保全名聲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在兒女看來,母親帶大他們姐弟二人對這個家是有付出和貢獻的,是以父親起訴離婚對母親是不公平的。也讓他們丢了面子,是以不贊成父母離婚,隻為保全母親的名聲,其實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有人說,愛名聲是最強的虛榮心。如果母親甯要名聲也要維護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也是一種悲哀,難怪她會有拖死丈夫的心理堅決不離婚。
有人說,名聲是一種空虛而醜惡的東西。更有人說,過于重視名聲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是以,有時強求一個無謂的名聲,甯願守着一個殘破的婚姻,對兒女對自身又有何益處呢?
到底是繼續這麼拖着耗着綁在一起,還是要一别兩寬各自安好好,如今一個已經病倒了,難道還要再把另一個熬垮嗎?此刻王大爺和老伴兒以及子女們,真的是應該好好地思量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