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人為何要遠征大理國?

征服大理國,是蒙古鐵蹄南下的重要步驟。十年間,蒙古大軍曾兩度揮軍南下,舉全國之力,遠征大理,終于被忽必烈蕩平這個西南藩國。

一、大理國的由來。

大理國的前身是南诏國,是唐朝中期以後在西南地區崛起的一個藩屬國。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國正式建立。唐天複二年,公元902年,南诏國滅亡,取而代之的是短期執政的大長和國和大義甯國。

唐朝曆代皇帝都欲剿滅南诏。天寶年間,唐朝數次發動了攻滅南诏的天寶戰争,遺憾的是,最終唐朝失敗,南诏大将軍段儉魏大敗唐軍,結束了天寶戰争。公元937年,段儉魏的六世孫段思平建立大理國,定都羊苴咩城,也就是今天的雲南大理,史稱大理國。

蒙古人為何要遠征大理國?

段思平故裡

大理國占據今天的雲南、貴州西南部,包括緬甸、寮國、越南北部地區。名義上是唐朝的藩屬國,但它實際上是獨立的,權力在段氏一族世代傳承。

宋朝建立以後,大理國曾主動修書,表示願意臣服宋朝,建立兩國關系。宋太祖趙匡胤南征時,沒有與大理發生戰争,并言到“此外非吾有也”,以大渡河為界劃分了兩國的邊界。從此,大理國穩定生産,國王傳承十多代。

蒙古人為何要遠征大理國?

大理與宋朝邊界

二、蒙古軍剿滅大理。

公元1234年,随着金國覆滅,蒙古已經全部掃平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大半個中國已經歸順到蒙古旗下,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正調兵遣将,伺機進攻南宋。滅掉南宋,他們就能吞并中原天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蒙古帝國。

但是,大理就像一枚鐵釘,釘在南中國一隅,給蒙古人南下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為宋朝與大理國世代交好,它不但會出兵援助宋朝,甚至會成為宋朝退守的安全通道。

是以,蒙古人一緻認為,進攻宋朝以前,一定要先收服大理。這個小國不大聽話,竟然還在西南邊陲叫嚣着反對蒙古人。

公元1244年,宋淳佑四年,蒙古人第一次出兵進攻大理,段氏政權派兵迎戰。在強大的蒙古軍隊面前,大理國難以招架,主将陣亡,眼看衛國之戰将以失敗告終,大理國深陷恐懼之中。

然而,在關鍵時刻,蒙古窩闊台汗突然病亡,蒙古軍不得不暫時撤軍,退回上都,一邊悼念大汗,一邊商議推舉新的大汗,第一次遠征大理戛然而止。

蒙古人為何要遠征大理國?

大理三塔

九年之後的1253年,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對二弟忽必烈說,你在漠南推行漢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你什麼時候把大理那隻鳳凰給我捉住呢,我等你滅了大理,再攻南宋。

忽必烈不敢怠慢,他立即起兵南下,留太子真金鎮守大都,自己親率大軍,與一幫漢人謀士直撲西南邊陲。先鋒将領是戰功卓著的兀良合台。

然而,雲南之行是異常艱難的。時值九月,蒙古草原早已是冰天雪地,而雲南之地仍是酷熱難耐,一路爬山涉水,遭遇蚊蟲叮咬、瘴氣入侵,部隊推進緩慢,減員情況十分嚴重數量将近三分之一。

在劉秉忠、張文謙等漢人謀士的鼓勵下,蒙古軍隊經過三個多月的艱難行軍,三路大軍終于會合,攻打大理的戰鬥即刻就會打響。

按照蒙古軍作戰的慣例,忽必烈遣使出招降使者。此時大理國實權掌握在高氏兄弟手中,他們根本不了解蒙古人的強大和殘忍,對眼前的危險一無所知,竟然殺死了三名蒙古使者,以示其對蒙古人不屑一顧的傲氣。

這下,忽必烈怒不可遏,直接下令屠城,蒙古大軍武力進攻大理。

面對來勢兇猛的蒙古軍隊,高氏兄弟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他們除過拼命逃亡,别無良策。隻一天功夫,忽必烈的軍隊就占領了大理城,蒙古人喊殺聲震天,大理城血流成河,忽必烈完全被高氏兄弟斬殺三名使者的舉動激怒了,他下了屠城的指令。

緊要關頭,師傅姚樞勸谏,百姓無罪,犯罪的是高氏兄弟,應立即停止屠殺無辜百姓。于是,忽必烈又派出大量傳令官,高舉“止殺”的傳令旗滿城亂跑,蒙古人瘋狂的屠城濫殺才停了下來。

幾天後,高氏兄弟被兀良合台誅殺,大理國基本失去了抗擊的力量。忽必烈于是安排漢人做宣撫使,具體管理大理地區的事務,兀良合台繼續消滅零星的反對勢力,忽必烈北上傳回六盤山。

蒙古人為何要遠征大理國?

大理國地圖

三、大理歸順元廷。

大理國末代國王段興智被蒙古軍隊活捉,一路北上,送到蒙古都城哈喇和林,蒙哥汗以君臣之禮接待了段興智,并鼓勵他回去以後可以繼續做他的國王,但是要聽從蒙古人的指令,服從蒙古人的調遣。

段興智當然沒有了反抗的力量,他更感激蒙哥汗的不殺之恩。回到大理後,他交出了地圖等秘密材料和權力,配合兀良合台征服了大理的五城、八府、四郡等勢力和地盤,獻出了烏蠻、白蠻、鬼蠻等三十七個部落,大理國從此徹底消亡。

元朝建立後,元廷設定了雲南行省,按照漢法管理,西南邊陲地區恢複了甯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