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提起古代的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可謂家喻戶曉。他們通曉帝王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今日頭條,飲馬長歌和大家聊一聊張亮、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謀聖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遊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狀貌如婦人好女的張子房

張良,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郏縣)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劉邦“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子房功也”的言論,足見漢高祖發自肺腑地對張良謀略的肯定。

立功——輔佐泗水亭長逆襲終成帝王霸業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張良刺秦

随着秦滅六國,出生南韓相門貴族之家的張良,失去了子承父業的機會,經曆南韓滅亡、家門沒落的他心裡埋下了反秦的種子。其後精心籌謀刺殺秦皇的行動失敗,落得個全國通緝的名聲,張良開局手握可謂一把爛牌。

可謀聖就是謀聖,張良在後來的經曆中證明手拿一把爛牌也能打出王炸。其後圯上受書,通過高士黃石公的考驗,得其授之《太公兵法》(實為《素書》),日夜研習充電,滿腹韬略,文武兼備。其後追随劉邦,運籌帷幄,成為心腹謀臣,輔佐泗水亭長逆襲終成帝王霸業,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影視作品中的劉邦和張良

張良的功績主要有四:一是佐策入關。初随劉邦助其先入鹹陽,采取以金錢賄賂峣關守将,待士兵松懈之時一舉攻破峣關,輕取鹹陽。在鹹陽城内力谏劉邦與秦民約法三章,劉邦采納,幫助劉邦赢得民心,為其日後經營關中與項羽争雄奠定政治基礎。二是鬥智鴻門。張良在鴻門宴上智鬥範增,出奇謀拉攏項伯,保護劉邦全身而退。三是招撫韓彭、策反英布。在楚漢相争的關鍵時刻,建議劉邦聯合韓信、彭越,策反英布攻取北方諸國,騷擾楚國後方,削弱項羽實力,最終在楚漢之争中立于不敗之地。四是勸都關中,在西漢天下始定,在劉邦建都舉棋不定之時,張良支援婁敬定都關中的主張,向劉邦說明利害關系後,最終被采納,劉邦遷都長安。

立德——講求誠信、淡泊名利,品德高尚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圯上受書

張良的品德從圯上受書一事即可窺之,一個敢于逆秦始皇的淫威的刺客,卻能夠在圯上橋邊屈身為老者撿鞋穿鞋,尊老的品德必有。在老者故意把鞋踹開耍他,張良卻并無暴怒離開反而靜觀其變,足見其處事不驚。在老人約定五天相見後,張良一早趕到卻被責怪其遲到後,通過早起赴約令其滿意足見其講求誠信、堅持不懈自強不息。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功成身退貌似古代帝王師的不二選擇

在輔佐劉邦成就帝王霸業後,張良審時度勢,不貪權勢,淡泊名利,在紛亂的權勢争鬥中急流勇退,避免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在劉邦去世後選擇了“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遊”,退隐黃袍山,跟着赤松子,遊遍了山川湖海,了斷了紅塵俗事,潛心修道,逍遙自在。

卧龍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盡人事聽天命不失本心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卧龍諸葛孔明

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龍,琅琊陽都人(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谥号忠武侯。蜀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被後人譽為“古今賢相中第一人”。

立功——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得其一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三顧茅廬

諸葛亮早年躬耕南畝,飽讀詩書。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答應入世,用一篇《隆中對》透徹分析天下局勢、畫了一個“霸業可圖、漢室可興”的藍圖給劉備,然後猥瑣發育、聯孫抗曹、攻取西川,輔佐領着兩千兵馬開局的劉備最終三分天下稱王稱帝。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影視作品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主要功績有四:一是政治上安撫百姓、尊禮守制、限制官員、慎用權力,其治國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媲美。二是軍事上善于推演兵法,曾作八陣圖,治軍嚴明,治軍重信。著有有《兵要》《軍令》《将苑》等軍事著作,論述全面,見解獨到,對中國古代軍事謀略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三是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拓農田、新修水利,利用漢中的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措施,實行軍屯養耕戰的措施,解決北伐的軍資,同時也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的到發展,使百姓在一段時間内“安其居,樂其業”。

立德——清廉公正、恪盡職守,信念堅定

諸葛亮一生為漢室興複鞠躬盡瘁,信念堅定,為官清廉公正。年少時好為梁父吟,自比管仲、樂毅,胸懷大志。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舌戰群儒

追随劉備後,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衆寡,無立錐之地。諸葛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舌戰群儒,膽識非凡。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諸葛亮二帝并尊

蜀漢建立後,身為丞相的諸葛亮,二帝并尊,恪盡職守,忠貞不二,縱觀丞相一生,每一言皆有的放矢、切中有害,掌權十餘年治實不治名,一舉一動擲地有聲。

立言——振聾發聩的文學作品後世争相傳頌

諸葛亮不僅善于謀略,在文學上也頗有成就。

代表作品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隆中對》《誡外甥書》《将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梁父吟·步出齊城門》等。其文學作品中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善将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等振聾發聩的名言,後世争相傳頌。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武侯祠

據清代學者張澍輯錄,諸葛亮留存下來的約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對策、诏、表、書、教、軍令、兵要、銘、記等。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應用性文章,不是純文學性作品,但它們都是諸葛亮一生思想言論的精華,是了解和研究諸葛亮思想修養、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由于他為文直言事理,觀點鮮明,語言質樸,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軍師劉基: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劉基畫像

劉基,生于公元1311年,卒于1375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溫州)人。明朝開國功臣,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被朱元璋多次稱為“吾之子房也”。民間廣泛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基不但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也是一位傑出的學問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立功——輔佐朱元璋統一天下完成帝業

劉基23歲考中進士,當時反元起義此起彼伏,劉基看到腐朽的元朝政權無可救藥,加上自己在官場上受到壓制,便于公元1348年毅然棄官回到自己的家鄉青田。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明朝開國天團塑像

朱元璋多次盛情邀請劉基出山輔佐自己。劉基看準朱元璋是各方割據勢力中的佼佼者,便于1360年來到應天府(今南京),向朱元璋陳述《實務十八策》,全年論述天下大勢,并提出朱元璋平定天下應該采取的戰略和謀略。他對時局的精辟分析,使得朱元璋看清了元末紛亂時局中的戰略方向,此後劉基便成為了朱元璋的心腹和主要謀士。

劉基的主要功績有四:一是在政治上力勸朱元璋廢小明王而自立,稱雄一方;二是在戰略上協助朱元璋制定先西後東的軍事正确路線;三是在重大戰役中屢用奇謀幫助朱元璋消滅勁敵;四是在大明的建國過程中,幫助朱元璋制定相對開明的治國政策。

立德——清廉正直、不貪爵祿,光明磊落

劉基一生為官清正,敢于秉公執法。明朝建立後,他行使禦史中丞的職責,不畏權勢,嫉惡如仇,執法如山。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功名都是浮雲,善終才是正道

劉基有大功卻不貪爵祿,适時急流勇退。劉基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從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多次請其擔任宰相一職,但劉基再三推辭,僅同意任職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等職務。

劉基為人光明磊落,在明朝建立前和建立後不搞拉幫結派,不搞團團夥夥。

立言——豐富的學術著作和傑出的文學成就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賣柑者言》

劉基不僅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成就極高,還在天文、地理和文學上均有很深的造詣。現留存的的主要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誠意伯文集》等。在其諸多的著作中,流傳最廣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寓言體散文集《郁離子》和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賣柑者言》。《賣柑者言》被清人收進《古文觀止》,其名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已成為常用成語。

結語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

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曾為帝王師,用滿腹韬略輔佐帝王建功立業,淡泊名利,全身遠害,明哲保身,這是何等的睿智和高明。細品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不由掩卷長歎,大丈夫身當如此。

古代三大謀略宗師:張良、諸葛亮和劉基的運籌帷幄和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