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作者:海外網絡

《宋書》有雲: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但是人心之欲求,總是超過個人能力與壽限的。

人活一輩子,到了彌留之際,心中難免帶着許多的恨意與不甘。這一點,恰如南朝才子江淹在《恨賦》中所言。無論帝王将相,還是販夫走卒,皆不能例外。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偉大如毛主席,在暮年之時,心中也有許多的遺憾。這些憾事堆積在心頭,因情動于中,而形之于外,竟然令毛主席三度垂淚。

讓毛主席三次垂淚的“憾事”,一樁源于讀古詩詞、一樁源于觀看電影,最後一樁是因為一次嚴重的天災。三次垂淚皆非為個人願望而生,盡是為國家前途,萬民福祉而發。

一、讀《念奴嬌·登多景樓》,老淚縱橫

這首詞的作者,原是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當中提到的陳同甫。陳亮是他的本名,“同甫”是他的字。陳亮是南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兼文學家,号龍川先生。

作為一名激進主戰派的人士,陳亮于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到前線建康、鎮江一帶考察軍事地理情況,準備向朝廷建言北伐。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陳亮寫的這首《念奴嬌·登多景樓》,議論的就是當時南宋所處的軍事地理格局,毛主席非常喜歡這首詞,全文如下:

危樓還望,歎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争雄勢。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甯問強對。

該詞表面上是在嘲諷六朝時期的政治家和名人們,他們登樓眺望長江,吟詩作賦,卻放任北地被蠻民統治。妄圖以長江天險為憑,過着不思進取的偏安的生活。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是以陳亮谏言南宋朝廷應當利用地理優勢,長驅北伐,實作國家的統一。毛主席曾說過自己生平隻做了兩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把國民黨反動派趕去了海峽對岸。

可是,毛主席做的這事依舊還沒有做完,因為海峽對岸,也是我們中國的領土,一日不見統一,怎麼能開心顔?是以毛主席在1975年讀到這首詞的時候,才會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二、看電影《難忘的戰鬥》,再度落淚

毛主席暮年第二次垂淚,是在1976年春節期間,看了一部當時剛上線的電影,這一部電影是由四野原戰士孫景瑞的紀實小說改編的。

講的是武漢解放前軍管會糧食采購與地主惡霸,以及敵特的鬥争。原著作者本來是一名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文科生,同時也是這一場戰鬥的親曆者。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是以這個故事寫得,既真實又感人。電影播放十分鐘後,毛主席被影片中解放軍進城,市民和學生夾道歡迎的場景,勾起了心事。

勝利的場景,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樣。當年那些歡迎解放軍進城的老百姓,對我們的新中國顯然是寄予了厚望。可是對人民的允諾,尚有許多未能很好地達成。

另外,1976年1月8日,就在距離春節二十多天以前,毛主席的老戰友周總理與世長辭了。同時,毛主席在那之前剛動了幾次白内障手術。

不久後,毛主席雙腿出現浮腫,導緻他說話都喘氣,行動也不友善。眼看着事業未完成,身體又一天比一天差,想到革命事業要由何人來接班,毛主席憂心不已。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因為他們那一代人,當年為了實作共産主義的理想,頭可斷,血可流。好不容易建立了理想中的新中國,但是那一代人老的老,走的走,誰能來替他們完成夙願呢?

三、收到唐山大地震的消息,嚎啕大哭

1976年5月,毛主席的身體又出現了心肌梗死的現象。1976年6月心髒病發作以後,毛主席已經卧床不起。1976年7月6日,朱德總司令與世長辭。

就在疾病與憂慮,讓毛主席的健康狀況直線下降的同時,在1976年7月28日又發生了“唐山大地震”。

這場地震,曾經被稱為“二十世紀十大災難”之一,地震震感波及到了700裡以外的北京。後來,報告送到毛主席的手中,當他得知有二十四萬人是以喪生時,頓時嚎啕大哭。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出于戰争年代養成的作息習慣,毛主席向來是在淩晨辦公,白天睡覺的。是以在1976年7月28日的淩晨3點,毛主席并沒有睡覺。

當時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值班醫生和護士,聽到門外有一種轟隆隆的響聲,然後辦公室就像搖籃一樣晃來晃去。

醫生和護士們有一點慌張,可是毛主席當時仍然非常沉着。他卧在床上,像當年在戰場上指揮作戰一樣,非常鎮靜地吩咐手底下的人去打聽情況。

然而過了三天,當秘書告訴毛主席,唐山大地震實際死亡人數為二十四萬人,其餘财産損失難以估量以後,他卻大哭了起來。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當時在場的醫學專家王新德回憶說:主席哭了,那是我第一次毛主席嚎啕大哭。随後,毛主席不顧自己的病情,找來華國鋒,叮囑他盡快去現場慰問災區群衆,安排好大家的生活。

毛主席生前批閱的最後一份公文,就是這次唐山大地震的報告。他帶病工作,直至消耗完了最後的精力。在地震事發後僅一個多月,就與世長辭了,讓全國人民悲痛萬分。

結語

毛主席一生胸懷四海風雲,心系天下黎民。晚年病重,不能繼續“為人民服務”,對于毛主席而言,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及遺憾。

人常說:英雄流血不流淚,隻緣未到傷心時。一代偉人毛主席,卻在晚年三度落淚。但是這三度落淚,既不為喪子之痛、也不為遲暮之悲,乃是為了國家前途,天下人民。

1975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共有三次哭泣,分别是為了何事而哭?

第一次是讀陳亮古詞垂淚,隻因為海峽兩岸尚未能統一;

第二次是觀電影《難戰的鬥戰》落淚,是擔憂革命事業後繼無人;

第三次為唐山大地震帶來的災害而落淚,隻緣他視老百姓如手足之親。

縱使沉疴難起,仍然心系天下蒼生。向有博大胸懷,何妨為落淚英雄。是以之故,毛主席暮年三次為蒼生落淚的事迹,必将永載于青史。直至千百年後,仍可供讀史者感念與緬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