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灣區補位引才?廣東省人大代表蔣偉楷:探索一體化服務平台

南都訊 廣東省市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将于1月20日在廣州開幕。“加強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落戶粵港澳大灣區”是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浩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偉楷今年帶上大會的若幹建議之一。他認為,若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内探索構築具有高度競争力、輻射力、引領力的國際創新人才戰略高地,将會吸引國際進階人才為國内企業服務。為此,他建議在大灣區内建立人才、科創、生産一體化服務平台。

讓灣區補位引才?廣東省人大代表蔣偉楷:探索一體化服務平台

打造國際人才全天候交流研發模式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形成較為明确的資本與人才服務的格局,人才發展與流動更加緊密頻繁,更需要通過制度創新,利用粵港澳三地體制機制差異,使人才資源作用進一步釋放,進而在大灣區率先擷取“創新發展潛力”。

“香港、澳門地區具有的大量吸引國際人才的能力,廣州-深圳地區雲集的高科技企業群,具有很強的創新需求。如何合理規劃與融合三地優勢,将對人才戰略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蔣偉楷指出,目前,由于大灣區創新與人才的機制建立還處于探索階段,國内企業大量的創新需求與國際高端人才之間還有待互相磨合。要促使企業——創新需求——高端人才三者間在大灣區内緊密互動,有賴于港澳地區與珠三角區域的互相配合。

對此,蔣偉楷認為,一方面,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合作平台和合作協調委員會,利用港澳與廣東地區的資源錯位優勢,讓研發與人才服務互相補充。

他在建議中提出,香港、澳門地區可基于現有的人才吸引優勢,建立為大灣區企業服務、吸引國際人才的“人才基地”,廣東可以“廣州+深圳”等地區為核心,建立高新企業研發基地,将國内企業的共性技術關鍵點和需求與“人才基地”對接。打造國際人才跨兩地不間斷不改變生活模式的全天候交流研發模式。

如何實作該模式?蔣偉楷進一步指出,具體包括設立以下人才合作區:粵港跨深圳河兩岸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合作示範區(主要輻射深、莞、惠等高新科創人才需求),粵澳橫琴産學研産業技術人才合作示範園(主要輻射珠中江産業技術與人才需求),粵港澳南沙高新科技特别合作園區(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主要輻射廣州、佛山産業技術發展需求)。産業園中粵方負責提出高端技術人才需求和技術研發任務,包括高端技術人才需求、技術研發任務和産品研制及小試中試等,港澳方負責國際人才招募和研發機建構設營運及人才日常管理服務,包括負責國際人才招募和研發機建構設營運及人才日常管理服務等。

建立人才聯合培養與知識産權交易中心

另一方面,建立人才聯合培養與知識産權交易中心,創新跨區域人才成長與技術發展合作方式。

蔣偉楷提出,可設立長期的南粵地區(以廣州、深圳為核心)人才教育訓練中心,科創研發與知識産權交易中心。首先,可以采用聯合辦學(針對青年人才)、聯合短期教育訓練(針對技術人才)、國際學術會議(針對學術人才與技術人員)、學術沙龍(針對廣泛的行業技術人員)、技術等方式,吸引國際人才參與國内技術人員培養的過程;其次,通過高新企業研發基地或平台建設,吸引大灣區乃至全中國知名企業進入,将其研發基地落戶大灣區内,并配套相應資金、獎勵與稅收、場地等支援,協助國内企業的轉型,從勞動密集型往技術資本密集型發展。協助企業改變經營理念與模式,從跟随發展到自主發展模式;再次,建立知識産權交易中心,将急需技術與關鍵共性技術的交易落戶大灣區,通過資本手段,吸引人才、機構與企業互相接觸與交流。既讓企業看到國際研發的風向标與前景,規劃自身的發展路線,也讓國際人才與機構參與國内技術的流動,服務于大灣區技術輸入輸出。

此外,蔣偉楷還建議,可建立大灣區人才研究中心,利用大資料技術與人力資源調查研究搭建人才資料庫,承擔人才市場、政府人才政策、法律研究,地方政府協調和行業聯系等功能,并根據政府、企業需求釋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白皮書。

采寫:南都記者 莫郅骅 實習生 黎子延

攝影:南都記者 董梓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