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作者:高頓ACCA

文|藍白色的Mino(微網誌名)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一、AA備考

AA分數:56

備考書:老師講義

1.考試體會:

其實感覺AA的分數很低,倒是我抽的那套題目涉及到我的知識盲區(沒複習到)能過也算有運氣加成吧。

AA沒有背SP,TOC基本上都沒去背,就是聽老師的課,然後多了解,我認為審計邏輯是最關鍵的,能了解整個邏輯我感覺基本上就OK了。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2.考試技巧or複習技巧:

按照考試題目來講吧。首先是客觀題30分,AA的客觀題能拿到18分以上就很棒了。默寫題大概10分左右吧。我也刷過AA的經驗貼,普遍說考前一周背老師給的默寫題就行。如果有人AA抽到了我這套題,而且是這樣的複習方法,我覺得默寫題可能真的要涼涼。因為我們那套題的默寫題非常冷門,我也去要了某些老師的背誦,基本沒用。

當時考了working paper審計師和治理層溝通真的很冷門。

我們當時上午出了一套題,下午一套題,默寫題完全不一樣。是以等上午的默寫題也不一定可靠,因為你不一定能抽到上午的題目。我當時寫默寫題的時候,我也有點懵,但其實真的不難,好好想一下,其實自己學過,當然最後也都寫出來了,隻是不知道對不對。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地毯式複習,都要複習到,可以有主次之分,但不能放棄任何一個考點。

關于SP、TOC audit risk,個人推薦最好不要死記硬背,因為要背的東西真的太多了。但其實我也覺得沒有很大的必要。如果是是死記硬背,萬一考的都很冷門,豈不是血虧。

個人建議:整理一下邏輯,慢慢推出來,然後記憶關鍵詞。也可以把所有的内容整理到一起,然後快速記憶,一定要自己整理!因為自己整理的過程中就能梳理一遍知識。

内控可以這樣來,SP可以按照管理層認定來分類。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二、SBR經驗貼

考試時間:2021年12月

考試分數:58

備考書:講義、整理背誦資料

考試體會:

說實話SBR能PASS是真的有夠lucky。

SBR我大概有15分左右沒有動。不是不會,是連題目都沒時間看的程度。P階段普遍寫不完,AFM我也沒寫完。時間控制一定要好好注意!沒寫完也不要着急!要告訴自己,自己不是奔着100分來的,沒必要太苛刻,相信自己。

這裡提醒大家:P階段的答題界面和F階段完全不同,一定要上官網自己去看看。都是血淚的教訓。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首先是報表題和道德題

這兩塊被公認為最容易拿分的兩個大題,有時間的友友一定要多刷一下這兩塊。這個不多說嘛,就一定要注意下報表:現金流量表,合并報表,外币折算都要看,這兩塊一定要都看,地毯式複習。當時考的報表題是外币折算。道德題說實話不正常,但隻要複習了,肯定沒問題。

其次就是各種會計準則,這個真的太累人了!

個人建議:會計準則也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了解,多多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設立,會計是一門記錄經濟交易的語言,要這麼記錄肯定說明有這樣的經濟交易,多結合客觀存在的事實去了解,不要空想。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三、AFM經驗貼

分數:61

備考書:講義、AFM整理文字題

個人很喜歡财務管理,是以AFM相對來說學的很特别輕松。另外這裡告訴在學F階段的友友們:F階段的課程一定要好好學,為P階段打好基礎。雖然隻有40天備考三門,但是FM 75+真的為P階段打下了基礎。

刷題的時候一定不要看答案,在Excel上面練習!AFM一定要多多練習!

AFM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背部分公式即可。

我覺得AFM主要靠刷題吧,這一題我覺得一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答題格式!有五分左右的格式分,不要放棄這個!多刷刷就知道如何整理了。

說一下risk這一塊吧,這一塊hedge風險大家可能搞混。基本上必出一個25分的大題。其實說白了都是有套路的,但是套路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了解!了解!了解!

AFM沒有了解真的會學的特别痛苦。因為有一些利率和匯率有一些hedge的手段是相同的,要整理到一起,然後區分了解記憶。

ACCA經驗分享:40天備戰三門高階課程

四、抓緊時間,穩紮穩打。

這備考的四十天裡面,基本每天六點起床和考研的學姐學長搶圖書館的位置,中午在圖書館座位上躺半小時,接着上課,複習,刷題。晚上10:20閉館,回到寝室大概11點睡覺。周而複始。壓力很大,那一段時間爆了一臉的痘,而且沒有形象可言,這個是真的,我同學說我這四十天去哪個天橋下撿垃圾去了。

如果想要穩妥,或者想要考高分的同學慢慢來,速成ACCA不是不可能,我也見過一個季考過四門P的友友,但其實知識的記憶程度和學習的時長成正比。學得快,忘的也快。沒辦法有效内化。很多學ACCA的友友可能和我一樣因為院校背景不突出,希望能通過ACCA憑證為自己增加一點砝碼,但是啊,學習的内化才能證明一個人是否真的成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