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作者:維達說

日本最早可追溯的曆史是距今約一萬多年前的繩文時代,那是一個舊石器時代即将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階段,繩文式陶器是最明顯的标注。後來由于九州島最靠近東亞文明的起源地,是以随着中國、北韓等東亞移民進入日本,帶來了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制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日本随之進入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九州島上的倭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漢光武帝賜予“漢倭奴國王金印”。這段曆史記載在《漢書》和《三國志》中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日本國寶:漢倭奴國王金印,現藏于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古墳時代:以“大和”之名,天皇登場

到中期時,九州島上有一個倭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稱臣,漢光武帝便賜予“漢倭奴國王金印”。這段曆史記載在《漢書》和《三國志》中,這也是為何直到如今日本仍格外熱衷中國的魏蜀吳三國曆史的根源之一。之後日本誕生了衆多部族國家,彼此征戰頻繁,直到3世紀中葉,實力較強的“大和國”才逐漸統一了日本中部地區,其首領便是後來的天皇,日本曆史進入“大和時代”或稱“古墳時代”(250年-592年)。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到3世紀中葉,實力較強的“大和國”才逐漸統一了日本中部地區,其首領便是後來的天皇。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4世紀中葉,“大和國”侵入北韓,在391年征服當時北韓半島上的百濟和新羅。

此時日本的統治中心在畿内地區,不過随着内部的統一,大和國便開始了在北韓半島南部的擴張,4世紀中葉,“大和國”侵入北韓,在391年征服當時北韓半島上的百濟和新羅,但完敗于北部的高句麗。此時的大和國不斷從華夏文明中汲取營養,“倭五王”時期多次遣使中國朝貢,并接受南朝宋冊封為安東将軍。不過由于僅獲封對新羅的軍事管轄權,其餘百濟、任那、秦韓、慕韓六國均未獲得認可,是以從倭王武開始,正式脫離中國的冊封,開始獨自稱王。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從倭王武開始,日本正式脫離中國的冊封,開始獨自稱王。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蘇我氏推舉了日本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日本曆史進入飛鳥時代(592年-710年)。

飛鳥時代:日本的“武則天”

這期間日本内部地方貴族争權,大伴和物部氏相繼掌權,最終被蘇我氏殲滅,蘇我氏推舉了日本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日本曆史進入飛鳥時代(592年-710年),因當時的政治中心藤原京(今奈良縣的飛鳥)而得名。前期蘇我氏大權獨攬,但天皇繼承人聖德太子也進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其背景是中國結束南北朝長達169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建立,而北韓半島上的新羅也再度強大起來,逐漸擺脫大和國的控制。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由于百濟聯合高句麗,阻礙新羅和唐朝交通與進貢事宜,新羅求救于大唐。660年大唐派蘇定方領軍滅百濟。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663年,白村江之戰後,唐朝擊敗了倭國和他支援的百濟複辟勢力,百濟全境成為唐朝的羁縻地區。

公元660年,随着大唐相繼滅掉北韓半島西南部的百濟、北部的高句麗之後,百濟的殘餘勢力求援與大和國(日本),後者為了恢複在北韓半島的威信,也為了反擊國内的反革新勢力,決定舉全國之力出兵北韓,于是大唐+新羅VS大和國+百濟的白江口之戰(663年)爆發,結果大唐水軍以少勝多,大勝大和國,一舉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大和國勢力被逐出北韓半島。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白江口之戰一舉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日本勢力被逐出北韓半島。。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認識到唐朝強盛的大和國轉而與唐朝修好,大量派出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各項制度。

認識到唐朝強盛的大和國轉而與唐朝修好,大量派出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律令制、三省六部制、州縣制、公田公民制、均田制(日本的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制,随着推古天皇時派出的交流生陸續回國,“大化改新”運動進入高潮,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大和國改名為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部分生産力得到解放,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部分生産力得到解放,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奈良時代:大化改新助日本進入第一個太平盛世

公元710年,日本遷都仿照唐朝長安、洛陽規劃的新都奈良(古稱平城京,位于大阪都市圈),日本曆史由此進入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共曆八代天皇,曆時八十四年。由于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再加上奈良時代受盛唐文化的影響,日本出現了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時代。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傳說奈良春日大社建立時,茨城縣鹿島神宮的祭神武甕槌命乘鹿來到奈良。是以鹿就成為了春日大社的神使。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日本最古老的曆史書籍《古事記》、最古敕撰曆史書《日本書紀》、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均出自是奈良時代。

雖然從630年至894年,日本派遣了多達19次的遣唐使任命,每次入唐的人數均在1-2千人,但全面向唐朝學習的日本,還是沒有學成科舉制度,這為奈良時代後期出現積弊埋下了隐患。科舉制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有利于社會安定和政治清明。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從630年至894年,日本派遣了多達19次的遣唐使任命,每次入唐的人數均在1-2千人,全面向唐朝學習。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此時的日本處于貴族勢力上升的時期,具有平等精神的科舉制度與貴族傳統存在巨大沖突,因而難以在日本生根。

然而,由于此時的日本正處于貴族勢力上升的時期,具有平等精神的科舉制度與貴族傳統存在巨大沖突,因而難以在日本生根。由于貴族幹政、學官世襲,雖然日本在701年頒布《大寶律令》确立了貢舉制度,但到10世紀的江戶時代以後,貢舉已經絕迹,資曆名望使日大學舉日漸流于形式化和世襲化。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日本在701年頒布《大寶律令》确立了貢舉制度,但到10世紀的江戶時代以後,貢舉已經絕迹。

平安時代:天皇勢弱,武家崛起

公元794年時,奈良朝末期天皇與貴族勢力沖突激化,桓武天皇為了削弱權勢貴族和僧侶的力量,改革兵制,一方面繼續向本州島東北部擴充疆域,另一方面遷都建立的平安京,日本曆史進入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至于沖突激化的根源,班田制弊端是根本,先是沉重的租庸調和徭役負擔,使群眾難以承受而抛棄戶籍和口分田逃亡;而後土地國有,無人墾田但人口卻不斷增加,緻使無田可班;再加上貴族和官吏利用掌管班田之權大量侵占公田...。這與唐朝後期面臨的均田制弊端如出一轍。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公元794年時桓武天皇為了削弱權勢貴族和僧侶的力量,遷都建立的平安京。圖為京都天龍寺。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桓武天皇三次用兵東北蝦夷地,将日本疆域擴張到志波城(今日本岩手縣盛岡市)。

于是桓武天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先是考核官吏政績,打擊貪官污吏,之後調整班田收授制度,實行貸稻制(跟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神似)和改革良賤制度,征兵制也改為募的“健兒制”,并且三次用兵東北蝦夷地(即阿努伊人,參見《北海道:僅次于本州島的日本第二大島嶼,是如何被蠶食吞并的?》),疆域擴張到志波城(今日本岩手縣盛岡市)。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莊園制下的各地豪強結成利益集團,組成地方武士,漸成各地武家實力的來源。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日本莊園制是班田制崩潰的基礎上,各貴族、大寺社和地方豪族趁機強取豪奪,進行大規模的土地私有化而形成。

雖然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有所增強,但作為早期封建國家掠奪農民的土地制度—班田制的崩潰不可避免的。之後田堵制和莊園領主制取而代之,這些莊園結成利益集團,組成地方武士,漸成各地武家實力的來源,天皇權利日漸式微,大化改新的功臣藤原北家勢力扶搖直上,至9世紀下半期建立攝關政治,獨攬朝政。地方武士中源氏和平氏崛起并開始逐鹿天下。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京都是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政治中心,以天皇為首,貴族、官員、武士等都生活在這裡。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京都是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的政治中心,以天皇為首,貴族、官員、武士等都生活在這裡。

平安京:日本的唐長安城

這裡特别講一下“平安京”,也就是京都,這座仿照唐朝長安和洛陽的模式建造的新都城,面積23.4平方公裡,相當于唐長安城的五分之一。從公元794年到1869年,1075年間一直是日本國的首都,似乎也象征了日本曆史的特征:很少曲折。日本曆史不像中國存在巨大的動蕩,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是權利在天皇與貴族之間輾轉。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俯瞰京都景象,現代建築物已經栉比鱗次。遠處是有着400萬年曆史的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京都從公元794年成為日本的首都,最初名為“平安京”,仿造的是中國古代長安和洛陽的模式。

天皇居住在京都的北部,那裡也是政府機關所在地,以天皇為首,貴族、官員、武士等都生活在這裡。周邊地區是政府官員的官邸,宅院井然有序,形成官邸街。直到明治天皇時期,由于西南四強藩推翻了德川幕府統治,大權重歸天皇,出于政治考量,日本首都遷往東京,當時京都群眾曾抗議遊行阻止天皇的遷移,但無。後來皇室貴族和有經濟實力的群眾也陸續遷到了東京。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京都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分為左京、右京兩區。直到11世紀到12世紀之間,平安京才被稱為京都。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梁思成同時建議盟軍對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也加以保護。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由于梁思成的囑托,盟軍沒有轟炸京都和奈良,至今依然保留着唐朝風格的木結構房屋。

1944年盟軍司令部請擔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提供了中國日占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梁思成同時還建議盟軍對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也加以保護,正是由于梁思成的囑托,盟軍沒有轟炸京都和奈良,至今依然保留着唐朝風格的木結構房屋。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12世紀末平安時代走向尾聲,武士家族集團平氏與源氏的權力争奪中敗北。為躲避追擊,逃入本州島中部的深山。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平氏家族逃入岐阜縣的深山,就地取材,用木料和當地盛産的茅草,搭建起可随時遷移的簡單房舍。

言歸正傳,地方武士的代表源氏和平氏,二者争雄,先是以平清盛為首領的平家武士集團取勝,進而進入公家,但随着領袖平清盛逝去,源氏卷土重來在砺波山少勝多戰勝了平家軍,木曾源氏進入京都掌權。中間經過内讧,最終源賴朝取代源義仲,而退出京都的平氏由于帶走了皇室的三神器(即天叢雲劍(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于是源賴朝奉白河天皇诏讨平氏,之後平家軍被滅。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來源于日本的神話傳說的天叢雲劍(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據說是天孫降臨時,天照大神授予瓊瓊杵尊并由日本天皇代代繼承的寶物。類似于中國傳國玉玺的地位。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2019年5月1日德仁繼承三神器和國玺禦玺,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平成時代落下帷幕,日本進入令和時代。

最後源賴朝滅掉同族競争者源義經,以及失勢的藤原氏,完成了天皇治下的形式上的統一,受封征夷大将軍,在鐮倉開府,開啟了幕府武家執政時代,後世稱為鐮倉幕府(1185年—1333年),曆經400年的平安時代結束。日本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産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即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

唐朝滅百濟,日本來攪局,白江口被暴打後老實1000年,成了大唐迷弟

日本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産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即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日本未來将會走向何方?

鑒于篇幅,下期日本地緣格局(三):為何挾天皇以令諸侯,而不是廢天皇而統天下?

上期回顧:日本地緣格局(一):謙遜有禮卻又殘忍黩武,日本民族為何如此沖突?

備注: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