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昊、趙玲偉
編輯 | 楊光
出品|汽車産經
2021年,國内汽車産銷量均扭轉了三年來下降的趨勢,同比增長由負轉正,中汽協對今年車市的預期是“穩中向好”,并且在銷量上有望超越去年全年。
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卻有着不同看法,他認為,汽車市場的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并不是一片大好。“今年的特點是疫情多點散發,加上暴雨等災害,以及一些地緣政治的原因,使得汽車供應鍊也在惡化,汽車市場外部的環境極度複雜”。

沈進軍 中國汽車通流協會會長
為了解讀2021年汽車市場的複雜性,他用了四個次元的資料下滑來解釋——
第一個資料是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月度車輛購置稅同比變化。除了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維持高位(原因是2020年同期疫情嚴重,汽車交易幾乎全面停滞),4月份之後隻有6月份有上翹表現,其他逐月下降。
購置稅是現階段購買燃油車的必須費用,是評判汽車市場的重要名額。即使在2020年的在疫情之下,這部分收入都是超額完成全年任務,但是今年卻沒有完成任務。
“明天(1月20日)财政部的全年資料就會出來,我相信也在20%左右的同比下滑。下降幅度之大,這些年罕見的”。
第二個資料是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從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今年趨勢與購置稅大體相同,但降幅沒有購置稅明顯,其主要原因在于财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資訊化部為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今年新能源市場一直保持高增長态勢,是以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現出的市場下行趨勢相對緩和。
第三是乘聯會的零售資料,一季度同樣是個峰值,進入二季度開始全部下滑,下半年大多處于同比負增長态勢。全年下來乘用車市場銷量淨增長86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增長了188萬輛,油車減少了102萬輛。
此外,還有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的增速,在2021年1-10月份,汽車工業的利潤總額呈現負增長狀态,進入11月份後,累計利潤總額迎來了更大幅度的同比下滑。
“以上資料的趨勢幾乎完全一樣,全年下滑态勢。是以對于2021年整體的汽車市場,從流通角度來說非常嚴峻”。
但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也不乏亮點,沈進軍提出三個在2021年保持增長的細分領域——第一是新能源汽車,去年乘用車增量全都是新能源車貢獻的,可以初步判斷初步油車的市場已經見頂,未來汽車增長靠的是新能源車;第二是二手車,去年全年二手車交易量1758萬輛,增長22%。公安部的資料,在用車的轉籍過戶數量要大于新車上牌數量;第三是汽車出口市場。
對于2022年汽車市場的預期,沈進軍認為市場需求仍不樂觀。
關于外部大環境的情況,他提到1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金融統計資料釋出會。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劉國強表示,目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在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緩解之前,“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
沈進軍進一步解讀了在三個壓力下,汽車流通行業的艱難。
一是需求收縮,近兩年的疫情讓大量中小企業難以為繼,面臨經濟情況不穩定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往的潛在汽車消費者。疫情影響下,雖然豪華車和超豪華車市場繼續高速增長,但大衆化的購車需求被嚴重削弱。第二,供給沖擊,晶片短缺。第三,預期減弱。大家對未來的收益都不樂觀”。
“這三個判斷,放在汽車行業裡也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