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面評論 |“尋親男孩”劇情急轉直下,不忍看親情被毀成如此模樣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評論 |“尋親男孩”劇情急轉直下,不忍看親情被毀成如此模樣

蔣璟璟

近日,一則尋親男孩劉學州稱被親生父母再次遺棄的話題再次引起網友關注。就在一個多月前,劉學州在河北警方的幫助下剛剛尋親成功。劉學州告訴新黃河記者,一切都是因為“提到了利益的問題”。“現在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我沒辦法再回歸了”。其生母張女士告訴記者,“拉黑”隻是想重新獲得平靜生活。張女士表示,認親後本想彌補孩子。她稱,沒想到劉學州多次要求他們為其購房,還威脅生父母分别離婚,使兩家生活受到影響。(中新社)

尋親男孩的連續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其間,固然有“尋親成功”的高光時刻,但随後的劇情急轉直下,滑向最不堪、最殘酷的方向。愛恨交織還不夠,甚至還有積怨成仇、至親反目的戲碼。生母“拉黑”,互相攻讦。于是乎,“尋親男孩”又多了個字首,變成了“再遭遺棄尋親男孩”。是非曲直,莫衷一是。

以事論心,有人看到絕情,有人看到貪心。原本,父母與孩子之間,哪裡會談什麼利益呢?可是,一段“先天不足”、早早“分道揚镳”的親情,被生硬接上之後,彼此或許也隻剩下談利益了。一方“不能原諒”“尋求補償”,另一方則似“債主催收”“避之不及”。重建感情遙不可及,單刀直入讨價還價,還來得實際些。世間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來看。誠哉斯言!最美好的親情,竟可被毀成這等模樣。一毀再毀,怎不叫人唏噓感傷?

若相逢意味着相棄,那相見不如不見。談錢傷感情,更不用說,本來就沒什麼感情。梳理最新這波沖突,一切皆因“買房”而起。劉學州直言,“隻想要一個不用寄人籬下的地方”,劉父則稱“經濟困難,實在辦不到”,劉母更是不勝其煩抱怨“生活受到影響”……站在各自的立場,對方似乎愈發面目可憎。相看兩厭,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有人索性下手“拉黑”,眼不見心不煩了。劉學州生母在自我辯解表示“隻想平靜生活”,如此理直氣壯,俨然理所當然!

有一些尋親成功,是“寶貝回家”;還有一些尋親成功,則是“麻煩上門”。這取決于人性人品,取決于過往的糾葛,取決于當下的境況。很遺憾,尋親男孩劉學州的故事,迎來了峰回路轉,卻沒能等到“合家歡”的收場。事已至此,是否還有轉圜?更大的可能是,失去的時間追不回來,走遠的心無法再近。最後的最後,既然“親情修複”演不下去,大家不妨再坦蕩一些。以情感化、曲線要錢已經鬧掰,那麼家事公辦,依法追責、走程式求償,是不是反而更好一些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