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日欲“拉小圈子”限制高科技對華出口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道,日美兩國政府正在探讨建立新的高科技出口管制跨國機制,也考慮讓有意願的歐洲國家加入。

管控高新技術

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已經對華為等多家中國企業實施了嚴格的出口管制,但是美國認為僅包括自國的機制存在局限性,有必要卷入他國建立新的機制。日本政府也認為,新機制是有效的,以主導地位參加該機制可以更加簡單地預測機制對日本企業的影響。

近年來,美國不斷在科技領域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自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美國明顯加大對中國高新技術産業和企業的打壓力度,拜登政府也利用“實體清單”“晶片禁令”等手段不斷對中國企業進行單方面制裁。2021年12月16日,美國财政部将8家中國企業列入“中國軍工企業”投資黑名單,美國商務部将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及其旗下11家研究所等25個實體列入限制出口的名單。12月中旬,美國政府連續推出4波涉及中國企業的制裁,涵蓋數十家中企或研究機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執政後,将‘經濟安保’作為政策招牌,‘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配合美國打壓中國,’在經貿、技術出口方面對中國進行限制。在技術管控領域,尤其是限制對華技術出口方面,美日兩國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暴露冷戰思維

據《讀賣新聞》報道,為了對抗蘇聯等共産主義國家,西方國家1949年設立“對共産黨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即“巴黎統籌委員會”。如今,美日政府希望為少數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再建立一個出口管制跨國機制。美日政府正在探讨的新機制可能演變為“現代版巴黎統籌委員會”。

“目前,國際社會已有一個多邊出口限制架構,即《瓦瑟納爾協定》。‘巴黎統籌委員會’在1994年解散後,它所制定的禁運物品清單後來被《瓦森納協定》繼承,延續至今。《瓦森納協定》參與國包括美、日、俄、英等40餘國,但由于各國利益訴求不同,這一協定具有一定松散性。是以,美日兩國希望建立一個更加嚴密化、更具強制性的新體制,增加在國際科技領域的控制力。”周永生分析,“從表面看,美日此舉是為了在科技領域打壓中國;實質上,美日希望借此拉攏歐洲國家等發達國家,建立以美日為核心的發達國家技術封鎖陣營,針對中國以及其他開發中國家。這種‘拉小圈子’制造對抗的行為,暴露了美日兩國典型的冷戰思維。”

影響經濟繁榮

在美日企圖“拉小圈子”限制高科技對華出口的同時,中國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方面的全球貢獻越來越獲得認可。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已經從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也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佩裡莫尼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并在科技創新領域給世界帶來諸多驚喜,中國繼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複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

周永生分析,全球經濟繁榮需要科技推動,科技交流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因素。美日探讨建立高科技出口管制跨國機制,展現了明顯的技術封鎖傾向。這種強制性技術管控不符合市場規律,企業研發科技投入大量成本,卻無法順利轉化為收益,将影響企業自身發展利益,也可能影響先進科技在國際市場的推廣應用;從宏觀層面考慮,美日等國若借此減少國際間技術交流,甚至禁止、隔絕一些領域的技術交流,将阻礙全球技術進步和資本流動,對全球科技創新和普及造成消極影響,阻礙全球範圍内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程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