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将留下哪些遺産

作者:光明網

【北京冬奧我們來了】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2022年1月19日,北京冬奧組委釋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集(2022)》。

體育遺産是北京奧運會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遺産。作為《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後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産的奧運會,創造豐厚的冬奧遺産,為主辦城市和廣大群眾帶來長期、積極的收益,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國際奧委會的改革精神,是成功辦奧的重要标志之一。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副部長王仁華表示,本次釋出的遺産報告集包括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7個單冊報告。報告圍繞最初釋出的北京冬奧會遺産戰略計劃所制定的7方面目标,從奧運遺産的視角全面闡述了冬奧籌辦給廣大群衆帶來的長期收益、對主辦城市和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和對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積極貢獻。

在體育方面,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辦對中國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冬奧籌辦6年來,大衆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大幅增加,冰雪運動在廣大青少年中得到快速推廣,殘障人士冰雪運動廣泛開展,冰雪運動競技水準跨越式提升,各類冰雪運動賽事蓬勃開展,冰雪運動場地設施加快供給,冰雪運動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願景逐漸走向現實。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24.56%,實作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

在經濟方面,通過籌辦奧運會,帶動國家、區域和主辦城市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成為奧運會的重要目的和功能。北京冬奧會帶動冰雪産業快速發展,以場地設施建設為基礎,冰雪競賽表演、冰雪會展、冰雪裝備制造加速發展,冰雪旅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北京冬奧會還實施了科技冬奧行動,推動場館建設、氣象預測、運動技能優化等相關領域技術創新和突破,不僅保障了冬奧會的高水準籌辦,也為賽後相關領域高技術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在社會方面,通過體育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願景,人們也見證了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社會的積極變化。通過在全國評選835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和2062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将奧林匹克教育和冰雪運動納入教育教學,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點燃了青少年對冰雪運動的參與熱情。與此同時,北京冬奧帶動了更多人參與冬奧志願服務,拓展深化了以冬奧為紐帶的國際交往,促進了包容性社會建設,提升了公衆健身、低碳和文明有禮意識。

在文化方面,北京冬奧會的籌辦,使奧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在中華大地進一步落地生根,促進了世界多元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互鑒,使世界各國人民更加團結,更加相知相融。冬奧文化設施的建設增添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冬奧文化活動普及了冰雪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使之與春節文化和長城文化有機融合;冬奧文化産品展示了中國特色、傳遞了中華文明;冬奧媒體宣傳講述了中國故事,傳播了中國聲音;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充分展示了城市文化特色,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環境方面,北京冬奧會堅決貫徹綠色辦奧理念,踐行奧林匹克運動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北京冬奧會打下了美麗中國底色。通過推進各省市協同治理,實施治氣、治沙、治水攻堅戰,區域生态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推進低碳管理,在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碳中和方面廣泛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示範,為大陸實作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貢獻力量。

在城市發展方面,以北京冬奧會籌辦為契機,雙奧之城北京,最美冬奧城延慶,體育之城張家口,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新地标首鋼均樹立了特色鮮明、定位明确的長期發展目标,而這也與北京冬奧會願景高度契合。通過六年多的籌辦,北京冬奧會加速帶動了這些城市和區域的高品質發展,冰雪運動全面普及推廣,城市基礎設施加快更新,生态環境持續改善,冰雪産業快速發展,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奧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衆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在區域發展方面,北京冬奧會籌辦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冬奧籌辦6年多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漸建構形成了籌辦工作與區域發展互相促進、協同提升的局面。區域内交通基礎設施相連相通,生态環境聯防聯治,産業發展互補互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初見成效,助力脫貧攻堅和帶動就業效果顯著,交出了冬奧籌辦和本地發展的兩份優異答卷,實作了奧林匹克運動與區域發展的雙赢。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