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券商首席被抓,華為造車概念股遭“爆炒”?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券商首席被抓,華為造車概念股遭“爆炒”?

文|李逗 韓玲

編輯|冒詩陽

“券商首席”涉嫌内幕交易

1月17日,一則券商首席、公募基金經理聯合某國有大廠相關核心員工内幕交易、聯合炒作被調查的消息廣泛流傳。根據傳聞,原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政策分析師陳龍等20多人被調查,或因涉嫌操縱證券及内幕交易,而涉事公司被指是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

對于傳聞,1月18日,中泰證券回複媒體稱,陳龍已于去年11月12日從公司離職,中泰證券對網傳涉陳龍相關資訊不知情。目前,中泰研究所政策負責人已由徐馳接任。然而,一位接近中泰證券的知情人士透露,陳龍離職之前,曾有調查人員到中泰證券辦公室找他,随後辭職。

此外,《财經天下》周刊查詢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陳龍在中泰證券的執業證書編号資訊已不存在。

公開資料顯示,陳龍畢業于北京大學,9年證券從業經驗,2019年3月加盟中泰證券,直至2021年底離職,陳龍在中泰證券任職近三年。在中泰證券官網上,陳龍上次集中在公開場合發聲還是在2021年4月左右。

一位證券行業的從業分析師對《财經天下》周刊表示,陳龍在業内并不出名,甚至研究報告都沒見過。在他看來,某些分析師、研究員并不是做研究的,而是打着研究的旗号,做起了内幕交易的生意。“行業内預設都會拉一些資金做傭金收入,這已經是賣方研究的主要收入來源。比如新财富排名,是靠投票的,而不是靠投資組合的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葉飛舉報事件”之後,以“市值管理”名義,通過馬甲來操縱上市公司股價的行為,一直是證監會重點打擊的違法類型。此外,自2021年7月以來,監管層開始加大執法力度,落實對内幕交易等證券違法活動“零容忍”的要求。

而傳聞中的涉事公司,消息傳出後,1月18日,小康股份釋出澄清公告稱:“小康股份對上述事項不知情也未參與相關違法違規事宜。”小康股份還稱,與華為的合作一切正常。

對此,《财經天下》周刊也第一時間向東風小康、小康股份内部人士詢問,對方均表示不知情,“并不知曉該消息,此前也并未聽說過,目前一切以公司官方公告為準。”

A股華為造車概念股中,與華為合作較密切的整車公司包括小康股份、北汽藍谷和長安汽車,三家公司在搭上華為概念後,股價均快速拉升。

其中,北汽藍谷的大漲開始于2020年10月,股價從6元附近漲至2021年5月最高時的19.87元,漲了2.3倍,長安汽車股價從2021年4月份的10元每股區間,漲至2021年8月最高價23.66元每股,也翻了一倍多。

但最受關注的還是小康股份,該公司股價從2020年11月開始,從9元每股上下一直漲到2021年6月最高時的83.83元每股,漲近9倍。

此外,在同華為的合作中,小康股份被認為是與華為“綁定”最深的一家。該公司旗下産品,曾是唯二進入華為管道銷售的車型,華為主導2021年12月底釋出的新車AITO問界M5,也是同小康股份合作推出。

此背景下,雖然小康股份否認知情,但該公司陷入傳聞,也并非空穴來風。

在與華為“牽手”短短一年多,小康股份已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西南車企,變為市值明星,市值在A股整車上市公司中超越一衆老牌車企,盡管當時它的營收已經持續下滑4年之久,業績持續虧損。

而在抱緊華為大腿後,小康股份的資本動作,開始變得更為密集。在小康股份的公告中,既有政府補助也有非公開發行股票,甚至還有土地、建築收儲和變賣海外工廠等,各種消息紛至沓來,小康的股價出現了離奇波動,一些投資者甚至直呼其為汽車闆塊的“妖股”。

而這樣的大起大落,也為“炒作”埋下隐患。

早在2021年1月和4月,股價上漲迅速的小康股份,接連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和書面警告,原因便是因為違規資訊披露和内幕交易。而在這之前,小康股份已因關聯交易、資産處置、可疑戰略合作協定等問題收到上交所和重慶證監局不少于5次的問詢函和關注函。

華為造車,滿載着新能源造車領域的最大想象力,而承載着華為符号的小康股份,也跟着火了一把。隻不過,剝離掉華為的光環後,小康股份又要拿什麼作為業務支撐?這場轉型突圍征程,前路漫漫。

券商首席被抓,華為造車概念股遭“爆炒”?

信披違規、内幕交易,小康多次遭證監會警示

恐慌情緒下,1月18日上午,小康股份開盤跌3.09%,盤中跳水近5%,但随後又快速翻紅。截至收盤,小康股份已漲停,股價報每股51.93元,市值重新回到700億以上,成交金額逾16.44億元。

事實上,雖然否認知情,但過去一年中,小康的确多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曝光。

小康的市值攀升之前,2020年11月,小康股份請來了頗有名氣的原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餘海坤加入,全面負責賽力斯品牌的研産供銷,被不少人視為,小康在資本層面的運作也即将有更多新運作。

餘海坤加入的時間點,與小康股份股價飛速上漲開始的時間重合。而整輪上漲行情中,監管部門的問詢、處罰也如影随形。

在2021年4月12日,小康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處罰通知。該通知稱,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康控股)作為小康股份的控股股東,并未告知其與中新融創合作買入小康股份的情況,造成小康股份信披缺陷。

這則處罰起源于2017年6月,小康控股和中新融創達成的一項協定。在協定中,由小康控股提供2000萬元保證金,中新融創出資約6.3億元成立6個信托計劃,用于購買小康股份的股票。根據協定,小康控股享有股票的收益權并承擔虧損風險,并需要給予中新融創年化11%的基準收益。股票買入的方式、價格、時間則由中新融創自行決定。

股票的來源,一部分是小康控股協調華融渝富通過大宗交易轉讓給中新融創,華融渝富當時持有小康股份3750萬股,持股比例約4.2%;另一部分由中新融創在二級市場直接購買。

2019年9月24日,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定,其中小康控股出資1.68億元,中新融澤(中新融創的下屬投資平台)對其進行1:1配資。而小康控股作為買入股票的實際持有人,享有收益權并承擔風險,中新融澤享有賣出權、表決權、投票權。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小康股份和小康控股的董事長是同一個人,即張興明,他負責涉案事項的資金審批,孟剛作為小康股份時任董事會秘書,負責涉案事項的談判及合同簽署等工作。結果,相關控股股東卻刻意隐瞞這些交易資訊,甚至公開稱不清楚這些資金。

很明顯,小康控股以及相關人員違反了《證券法》、《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管理辦法》中對上市公司披露資訊行為的規定。是以,證監會對小康控股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張興明以及孟剛等人,給予警告并分别處以5萬元和3萬元的罰款。

去年年初,小康控股又收到了一則證監會的處罰資訊。證監會表示,與小康控股存在關聯關系的人員易晶,曾操作14個賬戶,内幕交易小康股份股票,最後相關人員被處以高達190萬元罰款,沒收違法所得63.6萬元。

易晶内幕交易的資訊其實是有關東風汽車集團和東風小康的股權及收購資訊。

2018年9月,當時小康控股董事長為解決小康股份資金問題,準備與東風汽車集團進行交易,圍繞兩家的合資公司東風小康的股權開展資本運作。具體計劃是東風把東風小康50%的股權給小康股份,同時,小康股份把上市公司的股權給予東風。至此,東風集團對小康股份的持股比例将從7%左右提升到超過30%。

這則資訊于2018年11月19日公開,但就在10月13日下午,易晶在會客廳等候時,聽到會議室内的讨論。随後易晶擷取内幕資訊,開始與蔡某波兩人控制使用“陳某珠”等14個證券賬戶内幕交易小康股份股票,内幕資訊公開前,兩人共同控制14個證券賬戶合計買入小康股份股票超過561萬股,買入金額超9000萬元,在内幕資訊公開前後分批賣出,合計賣出金額9165萬餘元,合計盈利52.2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内幕交易核心涉案人員易晶與小康股份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根據證監會披露,易晶本人和時任董秘孟某存在工作聯絡,在内幕消息的敏感期内,易晶與孟某有多次通訊聯絡。另外,易晶所在的重慶同禾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是重慶小康實業有限公司,股權占比約為31%,而重慶小康實業又是小康控股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除了涉嫌内幕交易被罰等,小康控股還因通過關聯交易把虧損資産賣給上市公司擷取資金,收到了上交所的詢問。

2018年3月,小康動力從控股股東小康控股手中以6.4億元的價格收購其控股持有的泸州容大車輛傳動有限公司,并承諾2018年-2020年泸州容大淨利潤不低于2千萬元、9千萬元和1.5億元,如果未能實作,小康控股将對受讓方進行補償。

實際情況卻是,泸州容大這三年業績承諾不僅未能夠完成,虧損還逐漸加大。而小康股份并沒有按承諾進行淨利潤補償,反而将業績承諾期順延至2021年履行。

是以,上交所在2018年3月13日就此事問詢,“标的公司過去三年虧損,未來三年由虧轉盈是否合理?其次,上市公司收購控股股東虧損資産,是否存在其他交易目的以及相關資金計劃安排?”

券商首席被抓,華為造車概念股遭“爆炒”?

華為造車概念股,還能“香”多久?

對于陳龍被抓的消息,不少股民表達了憤怒,其中小康股份的股民最為活躍。

事實上,目前搭上華為造車概念的三隻股票,都已從高位跌落,其中小康股份跌幅最大,自2021年6月23日至今,跌幅近40%。

在與華為深度捆綁之前,無論是銷量還是業績,小康的表現一直都平平無奇。

2018年以來,小康股份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就出現了連續雙降的情況。2018年至2020年,小康股份實作營業收入202.40億元、181.32億元、143.02億元;分别同比下降7.72%、10.41%、21.12%。歸母淨利潤分别為9540.36萬元、6672.15萬元、-17.28億元,分别同比下降86.84%、30.06%、2690.76%。

去年,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1萬輛,同比增長104.39%,其他車型銷量為22.52萬輛,同比下降11.11%。2021年前三季度,小康股份實作營業收入114.50億元,同比增長24.11%;歸母淨利潤虧損10.8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9.34%。

2021年小康控股歸母淨利潤虧損較上年大幅減少,主要得益于華為“智造”。去年1月份,華為和小康股份達成合作,在之後的上海車展上,共同推出了賽力斯SF5,一周内,訂單就突破了6000輛。華為輪值總裁餘承東不僅現身旗艦店為該車站台,而且華為還親自下場為小康賣車。

頂着華為概念光環,小康股價一路飙升,但其銷量上卻沒有明顯的提升。

在車展亮相後,賽力斯SF5在五月底開始傳遞,但關于它的具體銷量資料,小康一直閉口不談。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4月至12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别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1926輛、1385輛、1089輛,共計8169輛。這和華為期待的銷量顯然嚴重不符。

于是,華為開始全面“下架”賽力斯SF5,轉而投向AITO問界M5。餘承東透露,AITO品牌還将推出一款中大型SUV,問界M5也将推出純電版車型,基于AITO旗下的三款車型,“2022年華為将挑戰30萬輛的銷售目标,這樣合作車企一年銷售額可達到1000億元”。

在2022年元旦緻辭中,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2022年的當務之急要舉全賽力斯之力、集團之力確定問界M5的高品質、海量傳遞。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對媒體表示,華為計劃到今年年底先用一千家店來賣車,今年華為将挑戰30萬台的銷售目标,按此計劃,合作車企一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我要先把這個話說出去,讓大家看看我們是不是能兌現。”

與此同時,餘承東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

目前,北汽極狐,長安的電動高端品牌以及廣汽,都正在和華為合作推出新車型,一定程度上将會減弱小康股份“華為概念股”的光環。是以有業内人士認為,對于自身缺乏足夠的實力去消化華為帶來光環效應的車企,單靠華為也很難支撐起市值。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