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作者:光明網

作者:何志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近年來随着黨和國家對複興傳統優秀文化、堅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積極倡導,大陸優秀傳統音樂、舞蹈、美術、服飾等民族文化藝術再度引發全民關注,“古風”小說、動漫、遊戲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古風”音樂也在這一趨勢推動下迎來了繁榮發展。作為21世紀新出現的一種音樂風格,學術界對“古風”音樂的定義尚有争議。但綜合來看,“古風”音樂應當是傳統詩詞歌賦、文學習俗和傳統音樂文化在當代社會的一種新的表征和發展形式,是一種在歌詞、曲調旋律、樂器、唱法等方面極具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現代流行音樂。

“古風”音樂一方面能符合當代人的藝術文化審美需求和水準,另一方面又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延續和創新發展,作為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生命力的延續,“古風”音樂在當代社會的存在發展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盡管當下市場上的“古風”音樂作品品質參差不齊,整體水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是我們對“古風”音樂的評價應當宏觀且客觀理性,要立足于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長遠目标進行看待。

古韻今看:“古風”音樂的古典性和現代性

“古風”音樂是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在當代的新形式,古典性與現代性相結合,是“古風”音樂的顯著特征。“古風”音樂在歌詞創作、旋律曲調、演唱配器等方面都具有古典傳統文化氣息,同時又與現代網絡科技元素相結合。

首先,“古風”音樂的歌詞具有古典雅緻、措辭整齊、意境唯美等特點,歌詞的取材來源大體包括: “古風”仙俠類網絡遊戲、“古風”小說故事、“古風”動漫影視作品、古典詩詞歌賦等,如遊戲《蜀山》中的“古風”歌曲《望月之城》、因小說《步步驚心》而創作的《步步皆觞》、據動畫《秦時明月》創作的《月賦情長》、由李商隐詩歌構成歌詞的《最是李商隐》等。“古風”音樂的歌詞習慣用古典詩詞的腔調、古典雅緻的“古風”意象、經典感人的曆史故事、戲腔悠揚的念白、充滿古典時代氣息的叙事文案,來表達歌曲背後細膩感人的情愫,使得歌曲整體充滿濃郁的古典韻味,同時又以現代人能夠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正是其獨特魅力所在。

其次,在曲調旋律上,“古風”音樂傾向于選擇大陸傳統的五聲調式來創作符合當代審美的音樂,編曲上也較多地使用古筝、長笛、箫鼓、琵琶等傳統民族樂器,同時以少量的西方樂器輔之,表現為旋律舒緩悠揚、節奏緩慢柔和、傳統與現代元素相輔相成且相得益彰等特點。

最後,在演唱和音樂視訊視覺效果上,“古風”音樂在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舞美設計方面,都進行相應的仿古設計,以現代化先進手段營造加工出古韻古香且超脫現實的“古風”景象。

可見,“古風”歌曲的歌詞、曲調、樂器、演唱、演奏等基本元素都是以傳統文化元素為主,輔之以現代元素,進而造就了“古風”音樂在意境情感和語言格調上的古典雅緻,在藝術審美和表現上與現代社會的高度契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古風”音樂堪稱連接配接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橋梁。“古風”音樂自衍生以來,曆經數十年發展,成果愈發顯著,傳統與現代元素在此類音樂中走向融合與共存。

傳承發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當代延續

長期以來,由于“古風”音樂的創作水準參差不齊,缺乏有組織的規模化的專門創作團隊以及明了統一的行業規制,因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諸多争議。但對于大陸傳統文學語言、曆史文化知識、傳統習俗的傳承發揚而言,“古風”音樂具有其他傳統文化傳播繼承方式所無法比拟的優勢。一方面,“古風”音樂的歌詞内容涉及豐富的詩詞歌賦改編,從《詩經》《楚辭》到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在當下都是炙手可熱的“古風”歌曲内容改編來源,如李白的《将進酒》、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古風”音樂對詩詞歌賦的另類表現形式在豐富了大衆精神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傳統文學素養,激發了當代大衆對大陸詩詞文化的興趣。

另一方面,“古風”歌曲還往往以經典的曆史愛情故事、英雄事迹和偉大的人物為創作背景,或者以網絡遊戲、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情節為背景進行創作,在展現了歌曲婉轉悠揚或激蕩人心的旋律美和歌詞古典雅緻的詩意美的同時,也向大衆傳達了古人堅貞不移的愛情觀、為國為民的人間大義、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等。“古風”歌曲通過對這些傳統美德的诠釋,向當代大衆傳遞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幫助大衆在娛樂的同時增長了曆史文化常識。

“古風”音樂的迅速發展,也是大陸民族音樂文化繁榮壯大的象征,是大陸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崛起中的推動力量。國内主流流行音樂長期以來都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比如搖滾、說唱等,但“古風”音樂的崛起在近年來也是有目共睹,《新貴妃醉酒》《我的一個道姑朋友》等一系列“古風”戲腔音樂作品愈發頻繁地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古風”歌曲熱潮。具有中國傳統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正在以新的、現代化的形式崛起,群眾文化自信的加強和對傳統文化價值的正視,将不斷推動着中國風格的音樂走向世界。是以,“古風”音樂對内能夠促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有效傳承和創新,對外能夠彰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這就是“古風”音樂在當代的價值表現。

繼往開來:“古風”音樂在當代的正确闡釋

傳統音樂文化在當代的發展要追求新形式、新突破,但同時也要堅守文化本位,做好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新舊事物的科學互融。當下正逢傳統優秀文化複興發展的大好階段,國人民族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大衆文化素養普遍較高,文化藝術創新能力逐漸增強,“古風”音樂市場環境良好,這一切都有利于古風音樂的創作和發展。但挑戰和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古風”音樂發展存在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版權問題和歌詞品質問題。一方面是抄襲、無視版權翻唱和改編的問題長期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古風”音樂創作者的原創熱情;另一方面就是歌詞創作整體水準有限,“古風”音樂的創作需要創作者具有很高的傳統文化素養,對古言古語、古代習俗、曆史故事具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這樣其所創作的“古風”歌曲才能在辭藻和内容情感上給予大衆正确的引導,實作“古風”音樂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但實際上當下大部分“古風”音樂屬于個體創作,創作者在傳統文化的鑽研上付出的精力往往相對較少,因而所創作的作品難免出現矯揉造作、文義不通、附庸風雅、古言與白話混為一談等亂象。

這些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創作者對自身傳統文化水準和知識素養的嚴格要求,合格的“古風”音樂人應當熟讀經典,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詞曲的創作。其次“古風”音樂市場和大衆消費者也要加強對作品的監督,嚴厲打擊抄襲侵權之風,抵制粗制濫造,拒絕盲目跟風,倡導精益求精,正确诠釋“古風”音樂和傳統文化。此外,“古風”音樂的創作發展必須合理掌握傳統與現代元素融合的尺度,過于晦澀和過于現代化,都無法促進其長遠發展。

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古風”音樂發展肩負着傳承創新民族傳統優秀文化、讓古典文化迸發時代新生命的使命。“古風”音樂的當代發展,必須保證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正确表達和闡釋,在此基礎上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方能實作“古風”音樂在當代的持久繁榮。

(作者系梧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

原标題: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古風”音樂的當代闡釋

來源: 中國藝術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