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自然資源報社“i自然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 鄭雅楠

在剛剛過去的牛年,“i自然全媒體”喜摘兩個國家級“碩果”。

1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1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評選結果揭曉。“i自然全媒體”作品《潛海巡航一萬米》入選百篇精品正能量文字。

2021年12月22日,“i自然全媒體”入選2021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對于正在媒體深度融合創新道路上奮力探索的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來說,這兩份殊榮的獲得,是肯定,是鼓舞,更是繼續前行的動力。

時間指針回撥到2020年1月1日。這一天,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報社重點建設的媒體融合品牌“i自然全媒體”以全新姿态亮相,提出“在更深入、更精準、更貼近、更專業、更好看上下功夫,制作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速度、有溫度的作品”。

兩年來,“i自然全媒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面向全社會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探索、突破、創新。如今,“i自然全媒體”平台總使用者超過130萬人,

全網閱讀量突破16億次,推出了一大批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新媒體原創産品,走出了一條行業類媒體的融合轉型之路。

創新+深度,堅持内容為王

推動融合發展,必須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政策,從時度效着力,展現時度效要求。面對媒體融合的發展大勢,中國自然資源報社自我革命,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創新。

2020年伊始,中國自然資源報社着力打造“i自然”品牌,将旗下已有的公衆号、網站、微網誌、百家号、抖音号等統一更名“i自然全媒體”,同時又注冊強國号、B站、快手等多家新媒體賬号,建構起内外融合、覆寫全網的“i自然全媒體”矩陣。

“i自然全媒體”牢牢把握生産優質内容這個關鍵點,推出一大批口碑好、傳播佳的精品力作。2020年,為配合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這項自然資源部重點工作,“i自然全媒體”及時釋出消息、配發評論員文章和案例分析解讀,強化“八不準”釋義和保障農民合理住房需求宣傳。報社職工、家屬齊上陣,制作了《如果》《哎喲喂》《我有一個夢想》等一大批公益廣告、海報、口播、漫畫、趣味情景劇等公衆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原創産品;“學習強國”推出《整治亂占耕地建房》專欄;各新媒體平台累計推送相關話題文章500餘篇,總閱讀量超17億次,湧現出6篇微信10萬+爆款。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了展現自然資源領域在黨的上司下取得的成績,“i自然全媒體”策劃“自然資源百年印記”系列融媒報道,分領域撰寫文字稿件,綜合運用視訊、長圖、動圖等傳播手段,全面展示了栉風沐雨的奮鬥之路,立體呈現高度、精度、深度和溫度。《探極縱橫八萬裡》《登峰功成淩絕頂》《潛海巡航一萬米》等一系列作品從專業角度對自然資源領域重大事件全面回顧,既弘揚了主旋律,也講述了生動故事,配發的同名視訊,讓文字“活”了起來。

“自然資源百年印記”作品在“i自然全媒體”微信公衆号上首推後,學習強國平台、自然資源部微信公衆号、北京日報用戶端等媒體迅速轉載,并以專欄形式對系列報道予以連載,網絡平台總閱讀量超600萬次。

為了在“世界地球日”更好地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i自然全媒體”圍繞“為大自然發聲”的創作思路,策劃了系列短視訊。2020年,“i自然全媒體”釋出《生生不息》系列短視訊,講述“生”對于自然界萬物的意義,以“不要讓我變色”“不要讓我褪色”“不要讓我掉色”“不要讓我失色”為宣傳口号,以點帶面,呼籲人們關注和保護自然界各個生态系統,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2021年,“i自然全媒體”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繼續創作《生生“碳”吸》系列短視訊,以小切口形式繼續呼籲全社會共同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全國土地日”“世界海洋日”“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等自然資源領域重要主題日,“i自然全媒體”同樣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策劃。2020年,“i自然全媒體”在各主題日營運的微網誌話題閱讀量超28億人次,實作了全系統乃至全網同頻共振,營造了強大的輿論傳播聲勢。這種态勢,在2021年得以延續。

小切口、具象化、多角度、立體化的融媒體時代,“i自然全媒體”深入淺出講故事,意味深長。

創新+速度,彰顯新聞價值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而時效性則是新聞的價值所在,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方可最大限度彰顯新聞的傳播價值。從清晨《每天一分鐘,早知自然事》到深夜的時政要聞,從重大事件全方位實時報道到節慶日的創新創作,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全體采編人員立足傳統媒體根基,向全媒體轉型,實施“先網後報”的全流程改造和7*24小時的傳播體系,迅速釋出全國自然資源領域新聞,努力做“了解自然資源”的主流新媒體平台。

2020年4月30日,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啟動,“i自然全媒體”在微網誌、微信、網站第一時間開設話題、專欄,及時報道前方最新進展;微網誌與前線直播關聯,與網友同步線上,微信當天推送回放,為錯過的讀者“訂制服務”;《珠峰大學營早餐吃什麼?》等短視訊讓人身臨其境;三維視訊、海報等多種産品回答了“為什麼再測珠峰”“如何測量珠峰”等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連載的《珠峰日記》,呈現了珠峰高程測量過程,讓人們看到了測量隊員和測量背後的故事……

特别是在測量關鍵節點,“i自然全媒體”團隊提前謀劃,讓内容“看上去就很新媒體”。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峰峰頂僅幾分鐘後,“i自然全媒體”全平台便以“功成淩絕頂”的手繪+一句話新聞海報+三維回顧視訊的形式釋出了該消息,全網領先。從淩晨5點多持續到中午的7小時直播活動——“一起來見證登頂時刻!”更是引發強烈反響。

珠峰測量期間,“i自然全媒體”推出了14場直播、60個短視訊、53篇日記以及數十篇有影響力的原創作品、現場圖檔等,僅微網誌單場直播觀看量就超1700萬人次,開設的微網誌話題#2020珠峰高程測量#閱讀量超3億。快速生産、釋出、傳播,已融入“i自然全媒體”的血液。兩年來,“i自然全媒體”每天日更100條以上,微信平均閱讀量增長了50%,生産8個10萬+産品,粉絲将近18萬;抖音生産了2個百萬+産品,榮登熱搜榜……

創新+溫度,“走心”引發共鳴

如何做出人民喜歡的作品?要靠“新意”,更靠“走心”。

2021年,恰逢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曆史時刻,“i自然全媒體”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策劃了一場“走心”的跨越萬裡的直播連線活動。

2021年10月1日,“i自然全媒體”記者在位于北京的直播間裡,與螢幕外的觀衆,一起遙望萬裡之外的南極,看中山站越冬隊員在一片白色冰雪世界裡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短短幾十秒的升旗畫面,讓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不僅直播。在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這天,“i自然全媒體”推出 MV《珠峰老視訊,震撼心靈》。當曆史畫面配上韓紅演唱的歌曲《祖國不會忘記》,對登峰勇士的緻敬之心油然而生。此外,在2020年國慶節推出的 MV《美麗中國,錦繡江山!祖國生日快樂!》,帶領讀者縱覽祖國萬裡河山、錦繡煥然,配上經典之聲《我的祖國》,瞬間點燃讀者愛國自豪感……

2020年,新冠肺炎暴發,舉國震驚。2020年1月23日淩晨,武漢宣布“封城”。

“封城”的一個月裡,自然資源工作者是怎麼度過的?“i自然全媒體”策劃了“‘封城’一月”。系列報道通過通訊、視訊、手繪,層層遞進,全面展示了自然資源領域疫情發生後的主要行動:他們或堅守崗位解群衆之急,或下沉至街道社群宣傳抗“疫”,或連夜趕制“疫情地圖”……報道真實記錄了自然資源人的“光與熱”。

武漢“解封”後,“i自然全媒體”又推出特稿《武漢:“解封”第一天》,記錄“重新開機”的武漢和充滿戰“疫”信心的自然資源人。報道刊發後,引起網友共鳴,人們再度感受到人間之大愛、不朽之精神。

“i自然全媒體”是一個“有溫度”的平台,她堅持用“新”和“心”創作,讓愛國熱情在你我内心湧動,讓時代溫情随“指尖”傳播,也讓新聞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創新+廣度,打造跨界體驗

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i自然全媒體”積極擁抱新技術,在形式上做“增量”,在表達上找“變量”,最終是為了守住價值的“常量”。

2020年5月20日,“i自然全媒體”微信公衆号刊發了一組手繪《我愛你,大自然》,傾心手繪的太行山、長白山天池等山川湖海,既震撼又親切,帶給讀者全新體驗。手繪作品也由此成為“i自然全媒體”的一大創新特色。

在手繪的基礎上,團隊又進一步融入思想、結合時事,推出了“手繪+動畫”“手繪+H5”等作品,帶給讀者許多震撼和欣喜。如,結合“全國土地日”主題釋出的中國自然資源報社首個“手繪+動畫”作品《哪樣的土地最美麗》,成為全媒體的代表;2021年,結合自然資源部公開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制作《什麼是耕地占補平衡?看完這個動畫全明白了!》,為公衆答疑解惑。再如,2020年“世界海洋日”宣傳期間,創新推出 H5互動小遊戲《海洋日,親手“種下”紅樹林吧!》,以紅樹林和博士的卡通形象,邀請大家線上“修複”紅樹林、共建“海上森林”……這些嘗試,讓自然資源新聞宣傳“個性”了起來,也“好玩”了起來。

不僅如此。“i自然全媒體”讓海報也有了多種“形狀”,比如九宮格。在2020年第51個“世界地球日”當天,創新嘗試九宮格圖在微網誌釋出:将一個完整的地球平均分成9份,每份分别添加山、水、林、田、湖、草、海、動物、城市等元素,傳遞“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主題。作品在微網誌釋出後還“火”到了朋友圈。此後,“i自然全媒體”還創作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五一勞動節等多個主題的“刷屏”九宮格。

媒體在融合,記者也在轉型。“i自然全媒體”采編團隊變身“提筆能寫、對筒能講、舉機能拍”的全媒體記者,走入自然資源一線,以 Vlog第一視角記錄綠水青山,講述自然資源故事,以更大的創新熱情生産出更多契合使用者需求的新聞産品。比如,參與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采訪活動,推出《VLOG|跟着記者打卡洱海生态廊道》等獨家作品;又或是美女記者“上線”,帶你一秒“穿越”到中國測繪學會2021學術年會現場……

勇立潮頭迎風起,守正創新“融”自然。

如今,媒體深度融合的大幕已經開啟。“i自然全媒體”将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牢牢抓住内容創新這個根本,在移動互聯新時代開疆拓土,奮力書寫媒體融合發展的自然答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