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我們可以将100多枚核彈頭停放在你家門口,而你卻渾然不知或無可奈何。”近日,美海軍高調宣布一艘戰略核潛艇停靠關島。與此同時,美軍一艘兩栖攻擊艦攜帶着F-35B在東海展開演習;而位于南海的“卡爾·文森”号航母與“埃塞克斯”号兩栖攻擊艦也正在北上;月初離開美國本土的“林肯”号航母正在向西太海域步步逼近——中國周邊将聚集多達4艘能起降隐形戰鬥機的美軍航母及一搜戰略核潛艇。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近日,美海軍高調宣布一艘戰略核潛艇停靠關島,稱展示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承諾,美專家則恫吓稱:“我們可以将100多枚核彈頭停放在你家門口,而你卻渾然不知或無可奈何。”這是6年來美國海軍首次公開宣布戰略核潛艇停靠關島,也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第二次這麼做。

與此同時,在日本佐世保基地趴窩了數月後,“美國”号兩栖攻擊艦攜帶着F-35B隐形戰鬥機再度出海,在東海海域展開演習;位于南海的美國“卡爾·文森”号航母攜帶F-35C隐形戰鬥機,與“埃塞克斯”号兩栖攻擊艦也正在北上。意味着中國周邊海域雲集了一艘超級航母和兩艘“閃電航母”。

而新年伊始剛離開美國本土的“林肯”号航母搭載着F-35C戰鬥機,正在向西太海域步步逼近——很可能在不久後的未來,中國周邊将聚集多達4艘能起降隐形戰鬥機的美軍航母及一搜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航母這樣的大規模集結,在冷戰後都屬罕見,五角大樓到底打算幹什麼?

不少美媒稱,華盛頓借此向盟友和敵方展現軍事力量,特别是向中朝發出“無聲的警告”。對于一向霸道的世界第一強國來說,耀武揚威不是新鮮事,盡管白宮高官坎貝爾日前剛發出“太平洋地區未來最可能出現‘戰略意外’”的警告。

美海軍“最強武器”現身關島協防台灣?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俄媒報道截圖。圖内場景是“内華達”号15日抵達關島時畫面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搭載20枚“三叉戟”彈道飛彈和數十枚核彈頭的“内華達”号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駛入位于關島的美國海軍基地。這是2016年以來,美國彈道飛彈核潛艇首次“通路”關島。CNN稱,這是美國海軍最強大的武器之一罕見出現在關島。

美國海軍在一份新聞稿中稱,這展示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承諾,而且與美國戰略部隊舉行的很多演習、運作、訓練和軍事合作行動相輔相成,以確定美國戰略部隊随時準備用于全球部署。

CNN報道援引美國分析人士的話稱,“内華達”号戰略核潛艇罕見停靠關島,這是在印-太地區緊張局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向其盟友和對手發出資訊。在目前環境下,華盛頓可能會進行更多此類軍事展示。

“這有意或無意間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們可以将100多枚核彈頭停放在你家門口,而你卻渾然不知或無可奈何。反之,對方卻做不到或很長時間内做不到。”CNN援引美國潛艇前艇長、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托馬斯∙舒加特的話說。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據了解,美國目前擁有18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4艘被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其他的14艘搭載“三叉戟”彈道飛彈。這艘“内華達”号于1986 年服役,是一艘運作時間已經超過35年的老艇。預計首艘俄亥俄級将于2029年退役。美國海軍稱,該型核潛艇平均出海77天後,會在港口進行大約一個月的維護和補給。

美軍這一舉動引來國際媒體關注。英國《泰晤士報》稱,這艘攻擊型核潛艇通常在水下進行隐秘巡邏,但此次卻被美國海軍拍照并官宣。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類潛艇第二次被公衆看到。分析認為,在中美關系緊張、台海局勢升溫、北韓屢次試射飛彈之際,華盛頓要借核動力潛艇停靠關島對外發出資訊。

“今日俄羅斯”強調,關島在台灣附近,那裡有美國領土上距離中國最近的美軍基地,距離中國台灣不到3000公裡。這次美國核潛艇通路關島,正是中美之間的争執越來越多之際進行的,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除了政治信号,“内華達”号在該地區的存在還給美軍提供了學習反潛的機會。

嘴上說“中美沖突非必要”,軍隊卻加緊行動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軍事專家表示,美軍這一動作有三個目的。首先,集中展示其強大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美軍全球軍事霸權的重要展現。其次,展示美國在與中國發生沖突時,尤其是在台海問題上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蠻橫姿态。由于關島阿普拉海軍基地持續擴容,不排除包括“内華達”号在内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今後會常駐關島,持續向中國方面施壓。第三,向盟友展示繼續提供“核保護傘”的決心,顯示其不會放棄“先發制人”核政策。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評論稱,“中國的核政策禁止先發制人使用核武器,美國卻沒此類限制。”拜登政府暗示計劃改變核政策,但盟友要其不要放棄對中俄進行先發制人核打擊的威脅。新年伊始,安理會五個核大國發表一份聯合聲明,稱它們相信“核戰争不可能打赢,也絕不能打”,而且武器不瞄準對方。

“美中需要坐下來對話。”德國《焦點》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對自己的力量日益自信及歐洲國家介入印太,已使其成為未來最具風險的地區。

“與北京的沖突并非注定,也沒必要。”美國《國家利益》稱,中國可能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但也是最大的機遇。這些天,五角大樓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争中擊敗中國,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問題是,博弈将如何收場呢?據印太司令部評估,盡管美軍及盟友仍在裝備方面占優,但未來看起來并不美好。到2025年,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實力将超過美國。

秀肌肉!美軍向中國的“最強示威”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據南海戰略态勢感覺微網誌消息,美海軍“卡爾·文森”号航母繞南沙群島機動後,已經由民都洛海峽離開南海。加上與該航母同行的“埃塞克斯”号兩栖攻擊艦,“預計美軍在西太活動的一個航母打擊群和兩個兩栖戒備群或将進一步彙合,進行‘1+2’的聯合演習。”

而作為2014年才服役的美國海軍新銳兩栖攻擊艦,“美國”号在設計之初就特意強化了航空能力,可容納更多的飛機和航空燃料。理論上它可以攜帶超過25架F-35B戰鬥機,在美國“閃電航母”中擁有最大的載機量。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号這次出海具體攜帶了多少架F-35B在東海演習,但駐日本岩國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擁有兩個中隊(32架)的F-35B。

由于現有的11艘超級航母“不夠用”,美國海軍改裝了部分擁有直通甲闆的兩栖攻擊艦,以搭載可以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閃電II”隐形戰鬥機。經過這種改裝的兩栖攻擊艦被稱為“閃電航母”,可以充當超級航母的輔助力量。

如果再算上正在向西太靠近的“林肯”号,在中國周邊海域将出現的是兩艘超級航母+兩艘“閃電航母”的組合,規模遠超去年在沖繩海域出現的“三國四航母”——後者包括美國“卡爾·文森”号航母和“美國”号兩栖攻擊艦,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與日本“伊勢”号準航母。

多個大型編隊在中國周邊集結,美軍意欲何為?

“美國”号兩栖攻擊艦與F-35B戰鬥機在東海附近進行航空作業

要知道,即便是美國海軍也很難在同一海域集中多艘航母。通常而言,單航母戰鬥群是美國海軍展開正常威懾巡航時的标準配備;在地區局勢緊張,才會集中雙航母戰鬥群以備“不時之需”;而三航母戰鬥群集結,通常意味着出現嚴重危機,或者是極度炫耀的武力警告;至于四航母齊出,如果不是應對地區武裝沖突的話,已經算得上是最強示威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國四艘航母還出現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高度協同的趨勢。“卡爾·文森”号攜帶的F-35C戰鬥機屬于美國海軍,而“林肯”号的F-35C屬于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号配備的F-35B同樣歸屬于海軍陸戰隊,它們也可以在“埃塞克斯”号上起降。

換句話說,美國海軍這次湊齊四艘航母,搭載的核心艦載機其實是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系列戰機為主。近年來美國海軍陸戰隊高舉“戰略轉型”的旗幟,号稱要“重操舊業”,執行從奪島到協助美國海軍等一系列攻擊性任務。從這點上看,美國這四艘航母在中國周邊的集結,其進攻性指向的意味非常濃厚。

隻是對于五角大樓來說,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太骨感。“卡爾·文森”号和“埃塞克斯”号都已經在海外部署多月,即将傳回港口休整。這也意味着美國“最強示威”,不過是昙花一現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