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特刊·經濟視線|夯實“三農”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河北新聞網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

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重要内容,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三農”基礎,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兩會特刊·經濟視線|夯實“三農”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圖為太行山懷抱中的武安市樓上村。近年來,武安市依托獨特的太行山美景,以“山居戲鄉”為主題,采取“旅遊+、文化+”模式,打造了遊、購、娛為一體的精品戲曲小鎮,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使樓上村走出一條特色緻富路。(本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衆持續增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财政投入力度不減,完善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部門和脫貧地區的首要任務,持續響鼓重錘地抓緊抓好。”省政協委員,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志剛表示,今年将集中精力推進“六個全覆寫”。防止返貧監測全覆寫,確定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緻貧。産業就業幫扶全覆寫,持續加大開發式幫扶力度,産業、就業、收入“三位一體”推進,不斷增強脫貧地區發展能力、提高脫貧群衆收入水準。科技幫扶和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全覆寫,發揮農業創新驿站和科技特派員作用,帶動更多人才下沉、科技下鄉,加大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設施,深化社群治理。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全覆寫,加強動态監測,持續開展排查整改。幫扶力量全覆寫,統籌用好中央機關定點幫扶、省内幫扶、駐村幫扶、部隊定點幫扶等資源,凝聚強大工作合力。幫扶政策全覆寫,做到過渡期内投入不降、力度不減、隊伍不散。

“産業發展是擺脫貧困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省政協委員,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王國發表示,發展鄉村産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和重要抓手。今年我省将健全脫貧地區鄉村産業體系,全面提升脫貧地區産業發展品質和水準,繼續實施産業鞏固提升“四大行動”,鞏固提升“一村一品”發展水準,增強産業發展後勁。将脫貧地區産業納入全省鄉村産業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叢集一體推進,對脫貧村産業發展進行全面排查,充實完善 “一村一品”台賬。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發展壯大鄉村産業,是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的關鍵所在。”省人大代表、邢台市信都區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說,近年來,前南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持續做大做強“紅”“綠”兩篇文章,推進實施精品林果優化更新,深入挖掘抗大紅色資源,建構“紅色+綠色”旅遊産業發展新模式,由“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發展為“太行山最美的地方”。今年,前南峪村将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繼續深挖旅遊産業的潛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讓老百姓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兩會特刊·經濟視線|夯實“三農”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遊客在沙河市柴關鄉東溝村“十裡荷塘”賞荷。近年來,三面環山的沙河市東溝村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态優勢,建設美麗鄉村,逐漸探索出“以旅興農、以農促旅、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打造“十裡荷塘”項目,将蓮藕做成帶動群衆增收緻富、鄉村振興的大産業。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扛起糧食安全責任,提升農業發展品質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省人大代表、河北捷如美農業育種所所長張全傑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要把糧食生産作為頭等大事,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張全傑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種業振興工程,開展16項新品種培育攻關,布局建設14個種業叢集。在他看來,中國人碗裡裝中國糧,靠的是中國的種子,能否很好地掌握種子選育、生産、加工技術,能否把優質品種推廣到田間地頭,直接關系着糧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他表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從種質資源收集儲存創新、種業科技創新、優勢企業培育、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等方面來加強糧食安全。

“糧食生産是重要的政治任務、戰略任務,抓糧食生産的發條要擰得緊而又緊,工作要落得實而又實。”王國發委員表示,作為農業大省,河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要毫不放松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端牢老百姓的飯碗。今年,我省将全力抓好糧食生産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全力抓好冬春田間管理,着力推進優質專用糧食生産,擴大大豆和油料種植,為糧食生産再獲豐收奠定堅實基礎。強化“菜籃子”産品穩産保供,真正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規模生産基地建設,及時釋出供求資訊,科學指導上市出欄,確定菜肉蛋奶果和水産品供給充足、品質安全、價格穩定。

糧食生産,根本在耕地。王國發委員對此感觸頗深:“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我們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他表示,今年,我省将多措并舉提升耕地品質,堅決完成建立360萬畝高标準農田任務,加大财政資金、政府專項債、土地出讓收入投入力度,支援供銷社、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标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标準和品質。

兩會特刊·經濟視線|夯實“三農”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遊客在沙河市東葛泉村金沙河蕃薯嶺油菜花田遊玩。 沙河市金沙河蕃薯嶺産業園開發荒山荒坡,以“農業園區化、農旅一體化”發展思路,打造萬畝油菜花主題生态旅遊景觀,助力鄉村振興,展示大美風光。 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頭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立改建農村戶廁70萬座,完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實作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全覆寫。

“把農村建成生态宜居的美麗家園,是廣大農民群衆的熱切期盼。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将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讓全市湧現更多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群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省人大代表、衡水市委書記吳曉華表示,衡水市将加大鄉村建設行動實施力度,因地制宜加強村莊規劃,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加快補齊水電路氣訊暖等基礎設施短闆。讓農村既能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又保留自然淳樸的風貌,使走出農村的人願意回到農村、各類人才願意到農村去,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吳曉華代表介紹,衡水各縣市區将用三年時間,把域内所有農村改造一遍。今年繼續推進廁所革命,建立管護長效機制,鞏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大力推進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五化”進村,把硬路面通到家家戶戶門口,讓農民群衆生活更舒适、更友善。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走進阜城縣劉老人村,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灰瓦白牆的新民居井然有序,休閑廣場上文體器材一應俱全。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讓鄉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省人大代表、阜城縣劉老人黨總支書記劉連山說,近年來,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劉老人村整修道路、粉刷牆體、鋪設廣場,“農村美如畫、人在畫中遊”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漸實作。“十四五”時期,他将和鄉親們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幹,深入挖掘鄉土文化、運河文化和梨文化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省政協委員、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何運轉認為,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要将深化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集中資源、集中建設,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努力将秀美鄉村建設成河北的一張靓麗名片。 (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