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飯後百步走”特别适合中國人群,研究發現運動有利于高碳水膳食後降低血糖和胰島素

“飯後百步走”,對于高碳水飲食結構的中國人群健康有着特别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組通過一項短期幹預發現,在高碳水飲食之後1.5小時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胰島素水準。

“飯後百步走”特别适合中國人群,研究發現運動有利于高碳水膳食後降低血糖和胰島素

該項目首次系統研究了在等能量條件下,不同膳食宏量營養素比例、體質指數(BMI)以及運動、靜息狀态對于能量代謝和臨床心血管代謝相關名額和代謝組譜的影響。論文日前發表在《營養學雜志》上。

随着膳食營養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轉型,肥胖及相關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已成為大陸經濟發展和國民健康的主要威脅。發現有效的膳食幹預政策,對于這類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是三類宏量營養素,其攝入總量和比例、個體體重,以及個體在靜息或運動狀态下的能量消耗、底物代謝,在調控能量平衡和心血管代謝健康方面,均發揮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為止,系統評估不同膳食宏量營養素比例、體重和運動對能量消耗、糖脂代謝以及代謝組學影響的幹預研究資料十分欠缺。

“我們設計了一項短期膳食幹預研究,對相關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兼共同第一作者孫亮博士告訴記者,這次團隊招募了正常體重和超重/肥胖的18-45周歲的男性志願者各20名,并依次以随機順序給予“高碳水+低脂”“低碳水+高脂”“高蛋白+低脂”3種不同宏量營養素比例的等能量實驗膳食,每種膳食連續食用兩天,兩種不同膳食模式之間間隔十天以去除互相之間的影響。

“飯後百步走”特别适合中國人群,研究發現運動有利于高碳水膳食後降低血糖和胰島素

在這項研究中,志願者在第一天餐後靜息,第二天則在餐後1.5小時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結果顯示,三種膳食模式在餐後總能量消耗、膳食熱效應和主觀飽腹感方面并未發現顯著差異,但對血液名額的影響卻各有不同。

“‘高蛋白+低脂’模式對血糖、總膽固醇、肝功能名額的影響最小。”孫亮介紹,“高碳水+低脂”模式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會顯著升高,而“低碳水+高脂”模式則會顯著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值得一提的是,‘高碳水+低脂’餐後1.5小時再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騎單車,就可以明顯讓升高的血糖和胰島素回落下來。”她認為,這一發現對比較關注自身血糖的人群較有指導意義。

研究組還通過與尹慧勇研究員團隊合作開展非靶向代謝組檢測,發現了69種能顯著區分3種膳食餐後2小時應答的效應代謝組标記物。對這些代謝組标記物的變化進行分析發現,和正常體重志願者相比,超重/肥胖志願者餐後代謝物名額的變化數量和幅度都更大。“此外,他們的餐後臨床名額如胰島素、甘油三酯的增量也更大。”孫亮解釋,這提示超重/肥胖個體在餐後重新獲得代謝穩态的能力偏弱。

這項研究表明,相較于宏量營養素,膳食總能量對餐後能量消耗的影響可能更顯著,而不同宏量營養素比例的等能量膳食對餐後心血管代謝名額具有不同的影響,且受到體重和運動的調控。本研究為今後精準減重幹預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作者:許琦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