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美口腔門診做“年度計劃”總共分幾步?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語:歲末年初,既是做年度總結的時候,又是做下一年的年度計劃的時候。醫美口腔行業的年度計劃應該怎麼做才不是畫餅呢?這篇文章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步驟,推薦對年度計劃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醫美口腔門診做“年度計劃”總共分幾步?

2021年,伴随着疫情的起起伏伏、各種新規的變化,想必各位同行都過的不算容易…本來也想響應同行号召搞個“醫美口腔行業年度回顧”啥的,但想想這雞飛狗跳的一年實在沒啥特别值得回顧的!

同時,面臨新的财年即将到來,在很多同行門診計劃“大幹一場”之前,一個極其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擺在門診眼前,那就是門診“年度計劃”該怎麼做?

既然說起“年度計劃”,鑒于同行各種五花八門的“說法”,按照慣例必須先吐槽幾句,否則Jason真的胡說八道不下去。

一、能落實的計劃才叫“計劃”!

1. 能落實的計劃才叫“計劃”否則,那叫詐P!

其實我知道這是句廢話!但鑒于很多醫美口腔門診小朋友确實不太知道怎麼跟自己Boss談這個“計劃”,然後這個事兒事實上就變成了,誰嗓門小誰就隻能變相屈服的問題。

同時,在很多MarketingCardsClub的聊天中得知,很多門診老闆似乎也不太知道怎麼跟下面的小朋友定計劃,大部分也隻是基于去年業績加個百分比,或者直接根據年複合增長率來。比如,最常見的:醫美年複合增長率是20%,于是明年的計劃就在今年的基礎上增加20%的業績目标。

于是,“年度計劃”就變成了個非常魔幻的事情,俗稱:互相畫餅!上面也沒指望下面能完成,下面也明知道肯定完不成,除了門診不掙錢,彼此忽悠着玩也還算蠻開心的。

2. “年度計劃”跟“目标、使命、願景” “回歸醫療本質”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論拽“大詞”,論咱消費醫療這行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在商言商,消費醫療是“醫”也是商業,咱畢竟不是背靠大樹的公立醫院,做事需要就事論事,一個商業競争博弈的事跟關醫療本質有什麼關系……甚至,跟門診經營戰略、品牌戰略也都沒啥直接關聯!

可以負責任的說,感覺“目标、使命、願景”和“回歸醫療本質”就像“元宇宙”可以成為大部分行業的“筐”一樣,在咱這行基本上什麼都可以往裡裝。

是的,最近Jason也了解了不少同行開課講“如何做年度計劃”。

3. 那肯定有看官要問了,“門診年度計劃”究竟應該咋做?

Jason答:其實就倆字,“對标”!

隻是,Jason的感觸是,大部分看官聽到這倆字都比較蒙B!此時需要借助一個例子:某城市的某小區大約10萬人,有A/B兩家門診都是做口腔或者醫美生意的,并且,種植牙價格差不多、玻尿酸價格也差不多…

此時,必須需要弱弱的吐槽一句,“價格也差不多”這貌似也不算是個舉例~不說了,拉仇恨!

于是,事實的狀态就是,在小區總量固定的情況下,不管通過大搜、美團還是戶外廣告,或者其它方式進行觸達,A門診的生意好,B門診的生意一定就不好。

是以,這就是個你多吃還是我多吃的問題!生意的增長本質就變成了A吃B的生意還是B吃A的生意!

當然,如果你是個連鎖,基本上可以把小區*N=連鎖。事實絕對要比這個栗子要複雜的多,因為管道的總量也不是平均分果果,于是,變數就來了。是以,門診需要“計劃”!

總結來說其實就一句話:接下來一年的“仗”怎麼打?

二、究竟應該怎麼做“門診年度計劃”呢?

按“套路”,上步驟!

1. 孫子兵法曰:謀定而後戰,是以我們需要“做張表”

“謀定而後戰”啥意思?

用Jason的話來解釋就是:基于對方三倍兵力“攻城”沒有打不赢的道理!上到攻城掠地下到市場博弈,其實本質都是這個道理!

但是,這個事兒有個前提,你首先得知道對方多少“兵力部署”不是?同時,你得知道對方的“薄弱環節”在哪,才能下手“撬”不是?

嗯!這才叫“門診定位”,不要老盯着對方“做的不好的地方”吐槽,重點是你家門診哪塊能做的更好~!

那“這個表”怎麼做呢?

舉例,假設你是A門診,那你需要摸清楚B門診:

(1)産品/服務

對面的醫生是什麼程度的醫生,有沒有證(我真沒鬧),大體工資多少,分成比例什麼情況。

(2)價格

對面門診主力産品,例如:種植牙,多少錢?什麼套餐?用的什麼耗材,是否搭配卡銷?流量産品和對标産品同理可證!

(3)媒介

對面門診通過什麼什麼管道進行觸達的,是通過美團?大搜?地面?流量卡?還是利用資訊不對稱詐P?(我沒鬧),預算多少,如何劃分的?

(4)份額

美團的來源占比對方多少?大搜的來源占比多少?以此類推。

(5)組織

從醫生到保潔阿姨,對面員工的工資多錢?有沒有可以被勸降的可能性(我沒鬧)。

以上這都是“正常套路”。當然,如果此時你現在已經準備好了,那我們就要進行第二步了,算賬!

2. “會算賬”才是市場工作的基本功!是以需要繼續“做張表”

基于以上“兵力部署”資料,我們就要開始算賬了!

  • 美團上能不能打的赢?打下來之後能增長多少?需要投入多少?
  • 大搜上能不能打的赢?打下來之後能增長多少?需要投入多少?
  • 新氧上能不能打的赢?打下來之後能增長多少?需要投入多少?
  • ……

以此類推,挨個來~!

醫美口腔門診做“年度計劃”總共分幾步?

沒關系,消費醫療行業事實上目前能直接産生ROI的管道一共就這些,尤其新規下,可能比你想象中還要少得多!

Jason此處隻特别強調一句:所謂的“兵力部署”,包含但不僅限于門診市場同學通常關心的“預算”、“價格”、“管道”等。一般來說,如果你的門診服務足夠能打,例如:“練強洗牙”等,即使預算低點或者價格高點也是可以對着對門門診剛槍一下的。

當然,這個“能打”絕不是一句“醫生好”、“裝修好”、“服務好”就能概括。比如:MarketingCardsClub賣的是“同行規模”,“醫人壹課”賣的是“步驟标準”等!否則,Jason建議你還是用初級門診市場最常用、雖然有點Low的“套路”,“預算+促銷”吧!

但即使是“預算+促銷”的“正常套路”,基于“估盤”資料下的“計劃”,“可選擇”往往也比你想象中要多的多!那應該怎麼做呢?

3. 誰告訴你市場計劃隻能有一個“選擇”的?此時,還是需要再“做張表”

細化步驟如下:

  1. 基于以上的彙總資料
  2. 再看看自己兜裡/老闆準備給多少預算
  3. 然後把上述能打的,覺得能打的赢的彙總在一起,得出幾個“選擇題”,俗稱:“沙盤模拟”
  4. 選擇一個最“适合自己”的“選項”!

雖然,大部分時候,這個“适合自己”一般是門診老闆拍腦門定的。大實話!并且,需要的表格Jason已經幫你整理好了,稍微改吧改吧你就可以用了,是不是特别符合你的心意??此處需要掌聲!

醫美口腔門診做“年度計劃”總共分幾步?

我相信此時一定有看官還是沒看出,這和行業内通常的“年度計劃”有啥差別?Jason表示這非常可以了解!那我們做個對比說明來看這倆者的差異,我們還是基于上面A/B兩家門診的例子進行對比說明:

一般意義上的“門診計劃”都怎麼制定的?

例如A門診,不管醫美還是口腔:

老闆先拍腦門,鑒于行業年複合增長率20%,去年門診完成業績3000萬,今年業績要4000萬;于是,市場總監開始分:線上增長500萬,線下增長500萬;然後,管道部門負責人再開始分,一共10個員工,每人50萬,一個月要完成5萬…;最後,門診市場工作就會逐漸發展了一個非常魔幻的場面:除了兵沒有錢暫無後勤為零以外,門診/老闆會堅定地為你提供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援……

是以,站在食物鍊底端的“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又能咋辦?也隻能開始互相對着吹牛B/自己給自己“打雞血“/找外部團隊“教育訓練”打雞血,今年我要完成多少場“義診”,“保證超額完成任務”。

尤其,非常有可能面臨的情況是:對面門診還比自己家便宜!

是以,由于很多大家都懂的“道理”,你讓孩子們憑啥覺得全靠自己就能賣出5萬去,不靠價格樹立信心又能靠什麼?“孩子們”永遠不會跟門診老闆講的真實想法是:反正打打”雞血”老闆就能挺開心的,互相哄着玩呗,反正總有人開工資不是?能混一天是一天,快樂摸魚每一天。

你信我,這TMD要能完成才見了鬼了!還是那話,“孩子們”要真有那本事還做什麼“小孩”啊!

而Jason推薦的方式是例如B門診,不管醫美還是口腔:

B門診的市場總監先帶着團隊分析A門診:“A門診一共線上線下2部分,去年完成了3000萬,以線下為例,去年線下完成了1500萬,其中 銀行類客戶2個,帶來500萬,教育類客戶1個,帶來700萬,剩下7788帶來了300萬;

線上同理可證,去年A門診線上完成了1500萬,其中美團帶來了900萬,小紅書帶來的100萬,大搜帶了500萬……其中美團的來源具體資料拉取中 ……”

站在消費者立場分析:

  • 作為B門診到底哪方面比A門診強?“價格便宜”也算“消費理由”啊!雖然“賣便宜”從來不算市場/營運同學的“本事”!
  • 銀行類客戶能不能撬?能撬,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教育類客戶能不能撬?能撬,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 教育類客戶可以撬,好,預計教育類客戶撬下來能增長500萬。

于是,今年線下的計劃預期目标增長500萬,線上同理!按照明年的費用預算,線上線下總計能疊加出1000萬…

最後,怎麼有步驟有節奏的幫助團隊完成這1000萬?!

換句話說,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你做完年度計劃就已經大體知道這一年你家門診能掙多少錢了!接下來的問題就變成了,怎麼有步驟有節奏地掙到這些“計劃内的錢”!

實際操作步驟要比這複雜的多,我也隻是随便寫個數字舉例,幫大家更快了解!這中間最大的差異是:計劃不僅是個“計劃”,更多的時候,是弱幹個“小目标”的“彙總”。否則,就是互相“忽悠着玩”!

當然,如果你有“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的本事,Jason這種“笨方法”都可以當我沒說!

4. 接下來是不是可以直接上PPT了?别急!!!請繼續“做表” ~

誰告訴你非要整個PPT才叫“年度計劃”的?

我的經驗是,“彙總-模拟”這個過程看似簡單,而在大部分時候“市場總監”可能遇到的事實情況是,這個過程中的内部會上如果不動手,那都算“團隊和諧”的。我一直奉行的理論是:團隊内部關起門來吵架不叫事,多吵吵門診才更健康,隻要不動手就行。

于是,在經過多次的、反複的“磨合”之後,當然也可能是磨難,包括跟你老闆的數次博弈之後,大家大體上能達成一緻的情況下,接下來,是不是要準備開幹了?

可事實可要比Jason在這胡說八道複雜的多。尤其,在新規的大背景下,在“流量”+“促銷”正常拼盤的市場環境下,我相信有些有想法的醫美口腔門診老闆已經試圖開始通過“計較”自己的“門診服務”,提升自己門診的服務能力來提高服務品質!

或者說得功利一點,希望通過門診服務的實際品質吸引使用者,并提高全鍊路的“轉化率”,降低“整體鍊路成本”。而不隻是靠一般意義上的,招個“能忽悠”的咨詢同學就敢說自己家門診“有品牌”。

那門診預算應該如何更“合理”的配置設定呢?對于大部分市場同學的切身利益來說,如果把預算表中很大一部分錢花在了“規範内部流程體系”中,市場業績應該怎麼算呢?

Jason答:“柿子撿軟的捏”嘛,沒必要一上來就“對标”行業老大不是?“以戰養戰”才是商業競争博弈中的常态。門診服務提升了/全鍊路轉化提升以後,大家才都有錢掙不是?不要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嘛!比如一家單店門診,完全可以從成為3公裡内的“寡頭”開始。

反之,單店門診一上來就對标行業No.1,你算沒算過這得花多少銀子?家裡有礦還是咋的?

當然,這已經上升到“門診戰略”問題了,對于大部分門診來說,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門診市場總監的工作範疇。Jason也知道這個牛B好吹,實作起來可都是實打實的具體工作!但你家門診沒做不代表同行也沒做。

總結來說:一切的“計劃”都需要落實到“How To Do”上去!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步驟”、“節奏”!

5. “細化表”;對,還是得做表!

如果說表4是個落實分拆,表5就相當于一個“節奏細化”,找到合适的“軟柿子”并平攤12個月後,

你總得攤到各個管道吧, 對吧?

你總得落實到各個部門的工作吧,對吧?

員工總得有步驟有節奏完成才算“進展”吧,對吧?

計劃如果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它永遠也隻是個“計劃”。

醫美口腔門診做“年度計劃”總共分幾步?

衆所周知,所有的門診市場的增長數字,本質都是一點一點“堆”出來的!而計劃“能堆出來”是一碼事,有人堆,能不能一起堆往往是另一碼事!這個過程把握有多玄學,懂的人都懂!衆所周知,如果所有下屬都按照“原計劃進行”,那基本才屬于“見了鬼了”。

是以,對于這最後一項,就是MarketingCardsClub一直奉行的價值觀:“步驟标準”。換句話說,幹多少活,幹到什麼程度,拿多少錢呢?标準是啥?總不能依賴“醫生好”吧!再說了,憑“醫生好”跟你拿錢,你給嗎?對吧?

6. 你以為這就完了?怎麼可能?

從實際操作中,你家門診還可能會遇到一個新的問題:薪資體系&邊際成本。

就跟你自己一樣!你為啥要跟着你老闆幹呢?員工為啥要跟着你這個“老大”幹呢?薪酬要不要跟着調節?那依據啥來調整呢?對面A門診今年會不會也調整呢?對面A門診會不會跑你團隊裡來撬人呢?

嗯,“黑暗森林法則”再次顯靈!市場博弈中不僅要提前預判對方的預判,還要防止預判競争對手提前預判我方的預判的預判!要不說市場不好幹,終其一生光為植發行業做貢獻了~

以上是根據我自己的習慣整理後的結論,未必代表整個消費市場的思路,隻能代表适用于大于部分行業市場的慣用思路,一家之言!懂得都懂~

本文由 @Jason@超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