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頭布局元宇宙:一場事先張揚的高調防禦戰

1月18日,微軟宣布以687億美元全現金方式收購動視暴雪,每股95美元的價格較動視暴雪1月14日的股價溢價45%,較2021年2月動視暴雪股價最高點103.81美元要低。

微軟CEO薩提亞 納德拉在内部郵件中将遊戲描述為在“元宇宙平台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但 “元宇宙”這股洪流究竟去向何方,似乎并沒有人明确地知道。

在這場怪異的、以“元宇宙”概念本身為主導的技術時代革新浪潮中,裹挾着一衆廠商與創始人:有自身業務增長衰弱倒逼業務創新者、有在熱點到來時卡位防禦者,尚且虛無缥缈的“元宇宙”概念反成最大赢家——“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巨頭搶灘卡位

交易完成後将成為僅次于騰訊和索尼的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同時,包括《使命召喚》《魔獸世界》《糖果傳奇》等知名遊戲品牌未來會納入微軟旗下。與動視暴雪一起,納德拉表示會将遊戲和社交帶給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為遊戲玩家創造最好的内容、社交和雲端。

如果微軟不再做融資動作的話,易觀分析互娛行業分析師廖旭華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這筆收購将花費微軟近一半的現金資産,這将是一場豪賭。

對于動視暴雪而言,理應分開來看——動視、暴雪、King,其中動視的COD新作口碑已然輸給微軟343《光環》,下一代必然趕工,在動視公司整體陷入信任危機與疫情導緻的效率低下等問題影響下,動視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非常大。其次,暴雪方面新作持續未出,且暴雪核心IP對主機價值并沒有那麼大。第三,King目前隻有現金流,對微軟主機的戰略價值也非常小。

在廖旭華看來,在自家産品具備追趕迹象的時候高價收購對家産品,有些滅自己威風。雖然微軟CEO在内部信提及了遊戲對元宇宙的意義,但微軟這筆收購買賣主要是為了XBox與XGP。

元宇宙熱始于2021年10月紮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為Meta,并宣布建構“元宇宙”生态系統。一位相關從業者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并不認可Facebook更名Meta對行業是正向的引導意義。此前試圖帶隊全球數字貨币的舉措失敗之後,搭建在社交場景之上的元宇宙成為了新選擇。

廖旭華認為,紮克伯格是因公司的社交業務、政治正确等原因需要一個新業态來進行自我提振。

但在國内,概念的興起同樣離不開大公司的“捧場”。

2021年10月,阿裡巴巴雲栖大會上,阿裡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譚平宣布阿裡巴巴達摩院成立XR實驗室,并對元宇宙的概念進行了解讀。他稱元宇宙就是AR/VR眼鏡上的整個網際網路。

他認為,AR/VR眼鏡是即将要普及的下一代移動計算平台,而元宇宙則是網際網路行業在這個新平台上面的呈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元宇宙的範疇非常的廣泛,包含了社交、電商、教育、遊戲、支付,今天熟悉的所有網際網路應用在元宇宙上都會有自己的呈現方式。

2021年12月,百度宣布2021 AI 開發者大會将在自己所開發的元宇宙産品“希壤”中舉辦,根據百度官方介紹,《希壤》的造型是一個莫比烏斯環星球,并且加入了衆多中國元素,可同時容納10萬人同屏互動。

但伴随“希壤”真實畫面的曝光,網民玩家紛紛吐槽遊戲品質粗糙,畫質遠不如頁遊,而所謂的“模拟現實”也僅僅是3D模型堆砌。

同期,網易智企表示将聚焦下一代網際網路應用,釋出 IM + RTC + 虛拟人解決方案,遊戲 / VR 語音解決方案,虛拟世界數字内容風控解決方案。網易副總裁、網易智企總經理阮良向第一财經提到,元宇宙核心要素一定與現實社會有很大相似性,内部具備社群、城市、朋友等社交關系;其次,一定是平行于現實世界的一個相對比較虛拟的世界。

而在騰訊2021年三季度财報業績電話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回答關于元宇宙的問題時表示:“公司擁有大量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的技術和能力。”但相對于元宇宙概念,騰訊内部更多稱之為“全真網際網路”。

防禦性布局軟硬體

不論是國外的微軟、Meta,還是國内的騰訊、位元組、網易,巨頭在元宇宙的動作更多以防禦性布局為主,技術層面并未看到革命性創新。

阮良告訴第一财經,目前網易在硬體方面不會做過度投入,主要以軟體技術投入為主,硬體會與海信等硬體廠商展開合作。“硬體的火熱離不開内容生态的跟進,而内容可以是遊戲、視訊、社交、或娛樂。”

阮良判斷,軟硬體的臨界點将要到來——因為内容越來越多,便需要嘗試在硬體上進行創新。

此前有消息稱,騰訊準備斥資27億收購小米集團旗下黑鲨科技。收購後,黑鲨科技将放棄原有的手機業務,将業務核心轉向VR/AR技術。騰訊提供内容,黑鲨提供VR硬體入口。

行業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該項收購目前尚處于洽談當中,一方面如果收購落定,黑鲨并入騰訊PCG還是CSIG亦或是其他業務部門尚無定論,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巨頭投融資是否有重大趨勢變化還仍需觀察。

從騰訊對黑鲨的戰略考量、以及微軟對動視暴雪的收購比較,兩家巨頭公司分别在從硬體與軟體層面進行布局。

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元宇宙領域,提前對軟體層面進行布局更為靠譜,硬體距離定型還太早。目前所謂“元宇宙”的技術形态尚不成熟,而騰訊考慮收購黑鲨恰恰說明,眼下不要為産品具體形态糾結,先将硬體綜合能力握在手裡再說。而作為一項在硬體層面處于劣勢的騰訊,不需要馬上賭一個具體形态,但的确需要補齊硬體領域的短闆了。

行業層面也持有相似觀點。一位手機廠商戰略負責人表示,對于微軟這類軟體公司而言,即使暴雪老了,買内容也不會吃虧,可以用于生态或使用者訂閱等,但買硬體就不一定了。

另一位長期關注VR行業的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期待騰訊整體戰略向XR傾斜的朋友恐怕短期内要失望,目前騰訊在XR的布局近似于三年前騰訊TenVR團隊解散後的延續,暫時不會列入集團優先戰略層。

2018年,騰訊推出首款VR頭顯裝置——TenVR,由騰訊智能創新業務部(InLab)自主研發,結合騰訊互動娛樂的内容和使用者資源優勢,負責探索騰訊在智能硬體領域的合作和研發機會。但類似于當年智能音箱火爆時騰訊推出9420音箱後再無聲音,TenVR的後續也不了了之。

未知的革新時代

針對目前巨頭在元宇宙領域的卡位戰,代碼乾坤創始人邢山虎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巨頭公司看好的賽道在早期主要以資金投入為主,并不會立刻親自下場,因為行業本身并未跑通。等到未來行業熱度逐漸普及,燒錢砸市場的事情還會發生。

泛化的布局中,到底哪些技術領域值得投資?光源資本産業合夥人吳健認為,自1995年至2020年的萌芽期,幾個方面值得密切關注——頭部的 3D 遊戲引擎,如 Unreal與Unity 等是世界引擎的雛形;建構世界引擎的元件及技術,如實體引擎,渲染技術,社交子產品等。

2021年之後的探索階段可關注XR(Extended Reality)、全息等技術的運用;針對單一場景的改造,即以強互動形式展現各類内容的場景,如視訊遊戲平台 Rec Room;入口硬體裝置及配套如VR、AR、MR(Mixed Reality)、XR、手勢追蹤、面部傳感、眼球捕捉、全身追蹤和全身傳感等多元互動技術等;從視訊内容到互動内容的更新;以及優質遊戲公司都是可考慮标的。

而入門階段則類似《頭号玩家》中的綠洲,或米哈遊打造的刀劍神域,要求AI達到新的階段——核心技術和基礎硬體,諸如 GPU、CPU 等各類晶片;算力技術、雲計算、5G、6G、低軌衛星、新能源等基礎設施;AI與區塊鍊技術等。

而終局的元宇宙在吳健看來不是虛拟世界,也不是現實世界的映射,而是一個現實和虛拟完全交織、全面融合的世界。

元宇宙究竟為何物?

多位從業者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元宇宙是一個類似于當年網際網路的概念,它代表一個新的時代,而在此基礎上承載諸多技術與領域,但顯然,它還承載了泡沫與噱頭、差價與賭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