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這句話如果隻是從字面上來看,其實就非常好了解,倘若家裡有個兒子,那麼就算眼下家裡條件是比較困難的,将來也會越來越好。

當然,若是沒有個兒子,即便家财萬貫,那麼也不能夠長久下去,終究也是要沒的。

這句話在古代的時候,還是非常流行的,畢竟那是個男嗣為上的時代。

即便是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固執地認為,必須要有個兒子人生才算完滿,需要有兒子将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始終還是覺得,生女兒不如生兒子。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有兒貧不久從原始時期開始,父系取代母系氏族以後,男子的地位就長期處于女子之上,這也是當時的生産力能力不對等所造成的必然。

古代的時候,男子作為勞動力,絕大多數狀況下,創造财富的能力與速度,都要優于女子。

條件不好的年代,農民家裡的主要收入當然就是種地,在這方面,女兒是很難跟兒子比的,女子那時候一般就是紡織而已,收益并沒有那麼高。

此外,尋常百姓家想要改變家境,還有個辦法,那就是讀書,然後入仕。

古代的規矩是,女子不得入仕,即便是讀書,也往往都是教導品德之類的,就算有些大族的女子熟讀四書五經之類,也不能參加科舉,無法出人頭地。

是以,人們覺得即便家裡的條件眼下很不好,但隻要有兒子,不管是靠勤勞緻富,還是通過科舉之路光宗耀祖,都是很有希望的,但女兒則是沒這方面優勢的。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無子富不長從古代到近代,傳統的大家族都有個規矩,那就是隻有男子才能夠作為繼承人,也就是咱們所謂的“嗣”,女兒是絕對不可以的,基本沒有例外。

如果有親兒子,那就按照長幼正庶,如果沒有親兒子,那就從子侄中過繼孩子。

倘若連過繼都沒得過繼,那麼這個家族就算是徹底斷絕了,即便是膝下有女兒,那也是不能夠繼承産業與名聲、地位等等的。

傳統文化裡,對于男嗣的重視程度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那些有地位的名門望族。

古代的時候,倘若一個大家族沒有男嗣,那麼再怎麼風光,背地裡還是會被人議論。

過去的人們覺得,再怎麼昌盛榮耀的家族,若是沒有兒子來繼承,到頭來還是白搭,再怎麼富貴顯赫,終究沒人後繼香燈,也是毫無意義的,是以這并不算是什麼長久的事情。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所謂“有子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是在特定時代所産生的一句話,在某些時候,的确有其存在的意義,但這也是非常局限的。

打個比方來說,明朝武宗皇帝絕嗣駕崩,因為他沒有兒子,而他的父親也隻有他一個兒子存活下來,是以皇位隻能過繼給旁支的興獻王一脈,即明世宗朱厚熜。

因為沒有兒子,明孝宗、明武宗就算做了皇帝,到頭來還是宗祀血脈斷絕。

先秦時代,齊國的田氏,原本隻不過是個尋常士族,卻因為擁有大量的子嗣,最終逐漸蠶食了齊國的權柄,最終竟然取代了姜氏齊國,建立了田氏齊國。

對于古代重視禮法與子嗣的人們來說,有兒子就意味着有繼承人,意味着生活的好轉與未來的希望,是以人們覺得有兒子是非常必要的,就算再怎麼難,還是要有兒子。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随着時代的改變,現在當然是兒子女兒都一樣,即便生了兒子,也可能不成才,即便生的是個女兒,也大把大把的成為國之棟梁的。

古代的時候,其實也有很多非常傑出的女性,她們的能力根本不遜于男子,隻不過因為各種對于女子的限制限制,使得她們的才華難以施展。

到了今天,早就沒有了什麼家族需要繼承,血脈需要繼承之類的老一套。

舉個例子,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曾祖父叫什麼名字呢?其實許多人嘴上說要生兒子,将家族傳承下去,可到頭來,子孫後代壓根兒可能就不記得你這個人了。

是以說,不管家裡有沒有兒子,是兒子是女兒其實都好,甚至沒有孩子也罷,幸福的生活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就算有兒子也有家裡過得很差,就算沒兒子,也有家裡很幸福的。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啥意思?兒子有這麼重要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