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重點項目建設是擴投資、促轉型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
1月19日,記者從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獲悉,成都将在2022年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大會戰,聚焦重大産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公共服務三大領域,緊扣招引儲備、落地開工、加快建設和竣工投産四大環節,謀劃提出4大類13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推動成都在高品質發展中做強成渝極核、當好全省主幹、走在全國前列。
2022年,成都将通過重大項目攻堅大會戰,確定固定資産投資總量保持高位平穩運作、投資結構顯著優化,力争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分别達到23%以上和45%以上。
建圈強鍊做強實體
大力實施重點産業項目攻堅行動
記者了解到,成都将以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做強實體經濟支撐為重點,統籌推進三次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堅持招智選資、招大引強推動建圈強鍊。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現代農業優勢細分領域,成都也将聚焦重大産業項目招引建設,落實責任主體,明确具體目标任務和預期形象進度。
突出産業級龍頭項目引領帶動,成都将重點針對內建電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細分領域特征,聚焦“鍊主企業+公共平台+中介機構+産投基金+領軍人才”,挖掘龍頭企業資源禀賦,搶抓國家重大生産力布局機遇,力争在優勢領域龍頭項目招引建設上實作重大突破。
同時,以增強金融、科技、物流、總部等生産性服務功能為目标,成都還将招引建設生産性服務功能平台重大項目,支撐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深度融合發展。并充分發揮領軍企業、生産性服務平台、市場機遇、營商環境等優勢,成都将強化專精特新項目招引促建和本土培育,推動重點産業補鍊強鍊固鍊,更好營建産業生态。
規劃引領、功能內建
大力實施重大基礎設施提能行動
交通、能源、水利、資訊等重大基礎設施是城市營運的重要保證。以增強成渝極核和全省主幹功能、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成都将加快補齊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短闆,不斷增強城市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記者了解到,以支撐國家戰略落實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為牽引,成都将突出成渝中線高鐵、川藏鐵路、國家物流樞紐、多層次軌道交通等引領帶動,全面推進成渝中線高鐵“一線兩站一圈”、川藏鐵路引入成都樞紐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市域(郊)鐵路等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規劃、落地和建設。
另一方面,聚焦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成都則将以提升治理能力為重點、部門布局分布式資料系統為支撐、智慧治理中心為載體、建構情景應用為導向,強化融合基礎設施提能、資訊基礎設施攻堅、創新基礎設施更新,市和區(市)縣關聯、揭榜挂帥推動建構超大城市智慧治了解決方案。
聚焦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則突出重大創新平台、重大創新載體等創新性重大項目布局建設,系統推動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國家(技術、産業、制造業)創新中心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加強增強城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功能承載,成都還将以“總部+基地”“研發+轉化”、都市工業、跨區(市)縣産業協作等方式增強四川天府新區動力源功能,以重大交通幹線等賦能郊區新城發展,系統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 TOD 綜合開發、重大水利工程等重點領域功能性重大項目。
共建共享、可感可及
大力實施重大公共服務倍增行動
優化公共服務配置,也是成都未來城市建設更新的重點。記者了解到在重大項目攻堅大會戰中,成都将以重大公共服務項目為牽引,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強化設施建設、場景營造、服務配套,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以建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市民消費品質,成都将率先開展重點區域先行試點,加快打造國際化商圈、特色商業街區、社群商業等消費新場景,積極培育新消費新業态新模式。同時,突出教育、醫療衛生、住房、文化、體育等市民生活重點關切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強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保障。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成都将深入實施生态惠民示範工程,夯實公園城市生态本底,優化空間、産業、交通、能源結構,以碳中和實驗室帶動提升低碳技術創新能力,開工建設龍泉山生态保護修複暨國家儲備林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搶先布局節能環保、氫能等産業新賽道。
此外,通過積極對接國家和省重大規劃、重點投向,成都還将重點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确定的102 項重大工程項目、2022年中央和省預算内投資支援方向,分類策劃儲備一批“十四五”重大項目,加快充實重大項目儲備庫,積極争取納入各類項目實施清單,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