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采用碳纖維外殼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由上海石化研發和量産。本文圖檔均為 上海石化 供圖

在上海石化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總經理林生兵的辦公室内,有一個“飛揚”火炬,奪人眼球。

“它是用我們上海石化的碳纖維制造的,碳纖維的品質隻有鋼的四分之一,但強度是鋼的七到九倍。”林生兵說,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的研發和量産,對上海石化意義非凡,說明碳纖維有着廣闊的應用市場。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林生兵(右)在組裝火炬。

上下求索,研制“外殼”

上海石化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創新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工作核心是碳纖維,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複合材料專業的林生兵成為首任總經理。

2020年6月,一則上級通知突然降臨:應冬奧組委要求,為火炬“飛揚”研制碳纖維外殼。

北京夏奧會火炬“祥雲”最上端燃燒部分采用鋁合金材料,而冬奧會火炬“飛揚”外殼采用碳纖維,這要求碳纖維外殼能經受住8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而一般樹脂和碳纖維複合材料隻能經受2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

這時,有人想起金山有家民企有耐高溫的第三代聚矽氮烷樹脂能滿足需求,衆人喜出望外。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林生兵

“祥雲”火炬結構簡單,而“飛揚”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的造型怎麼做?幾經周折,他們找到東華大學三維編織團隊。200多錠碳纖維從經向、緯向、法向三個次元像編織羊毛衫一樣,解決了造型問題。

2020年10月初,林生兵帶上2支“飛揚”外殼,興沖沖進京“趕考”,萬萬沒想到,點火後一分鐘不到,火炬竟出現兩個火焰點,外殼還蹿起一股小火苗,且有起泡、開裂現象。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林生兵及其團隊在工作中。

經綜合分析,外殼成型溫度不到位,且速度過快産生熱脹冷縮。于是,他們在“馬弗爐”中燒制時先慢慢升溫,再慢慢冷卻,燒制時間由原來半天延長至一天。

2021年春節後再次進京,林生兵終于完成使命,成功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耐燃燒、耐高溫的重大難題。

左右牽線,總裝“飛揚”

2021年3月,“飛揚”火炬的量産任務不出意外落在上海石化身上。

研制火炬外殼很難,而“跨界”生産火炬也絕非易事,尤其是裡面的減壓閥、儲氫氣瓶屬世界難題,而“飛揚”使用氫氣燃燒,需要在一虎口的距離,将壓力從420公斤力/平方厘米減至接近标準大氣壓,且保持穩定流量。

1200支冬奧火炬已啟程運往北京,由上海量産

林生兵在公司組織的體檢中查出了問題,去醫院複查,情況不太好。2021年9月3日,林生兵接受手術,住院期間仍每天協調指揮。

終于,“飛揚”火炬樣品通過冬奧組委檢測和第三方驗收,專家評價“飛揚”具備輕、固、美的特點。

2022年1月中旬,1200支冬奧火炬啟程運往北京,林生兵将帶領他的團隊繼續為冬奧火炬提供組裝和傳遞保障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