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在F1的名人堂裡,柯林·查普曼雖然名氣不如恩佐·法拉利,但也是一個繞不開的風雲人物,20歲就成立了超跑品牌“路特斯”,名下的車隊曾七奪F1年度總冠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謂是所向披靡。

和恩佐·法拉利不同,查普曼不喜歡以馬力論英雄,而是将工程學和開戰鬥機的經曆用在車身設計上,并大獲成功。用他的話說就是:“大馬力能讓你在直線上很快,但輕量化能讓你在哪兒都快!”。翻譯成現代漢語:“甯少十馬力,不多一公斤”。

但很可惜,查普曼在1982年因病去世,路特斯這個品牌也從此颠沛流離,先後輾轉于美國人、意大利人和馬來西亞人之手,而誰都不會想到,路特斯會成為特斯拉Roadster的“缪斯”,不是因為它的電動化造詣,而是輕量化設計。

雖然電動車去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但卻增加了電池這個大塊頭,反而更重了,對輕量化需求格外迫切。

以第一代Roadster為例,為了達到近400公裡的續航能力,它背上了6831顆小圓柱電池,單這些就320公斤,再加上線束、冷卻系統、BMS、托盤以及上殼體,電池包總重量達到500公斤,要知道,一台發動機加上變速箱和冷卻系統也隻有300公斤左右。

為了讓Roadster跑得更遠更快,工程師們從路特斯上找到了不少靈感,比如調整了車身架構和使用碳纖維材料,最終做到了百公裡3.6秒的加速度,一掃人們對電動車“非醜即差”的刻闆印象。

在汽車行業,減肥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車身重量每降低10%,油耗可以減少6-8%,加速時間減少8%,排放量減少10%,制動距離減少5%。但代價也不菲,需要同時對材料、結構和工藝做出改變,而且牽一發動全身。

在燃油車時代,隻有豪華品牌或者性能車才有資本追求“魔鬼身材”,像是在回答一道奧數加分題。而到了電動時代,由于身材憑空增重了上百公斤,減肥成了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01

車身:抽脂塑身

1985年,在德國漢諾威展會上,兩名身材苗條的女子毫不費力地舉起了奧迪100的全鋁車身,推開了車身輕量化的第一道任意門。

在此之前,鋁合金主要是用在航空領域,它的成分一度被德國視為國家機密,之後才慢慢走入了汽車領域。相比于傳統的低碳鐵,鋁合金要輕三分之一,伸縮性和可塑性更好,能夠在發生碰撞的時候更好地吸收潰縮(即通過變形分散碰撞動能)。

然而,一種新材料想要被量産車所接納,隻是性能出色還不夠,換了新的材料就需要新的工藝或者結構,隻有三者配合默契才能實作“品質—成本—性能”之間的平衡。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八年之後,奧迪在漢諾威展會上正式推出了ASF(Audi Space Frame)概念車,這款沒有經過塗裝處理的車閃着耀眼的銀光,它也是A8的雛形。1994年,采用了全鋁車身的第一代奧迪A8正式量産,它的重量比上一代旗艦車輕了248公斤。

這主要得益于ASF的結構設計,核心邏輯就是把合适的材料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在A柱、B柱和縱梁等位置,用高強度材料,在其他地方選擇成本較低的鋼材,進而在滿足碰撞要求以及整車性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輕零部件的重量。

有了全鋁車身和ASF結構設計,就差工藝了。

傳統的低碳鋼主要是采用電阻焊接,成本低,速度快,但和鋁合金不比對。直到1999年,奧迪A2這款車第一次用到了雷射焊接,大大解決了鋁合金材質的連接配接困難問題,推動了全鋁車身的應用。

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輕型材料也陸續上車,包括高強度鋼、鎂合金、钛合金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等。對車企來說,車身上的材料越豐富,工藝上的連接配接就越困難,結構設計就越複雜。

比如最新一代的奧迪A8已經不再是全鋁車身,而是用了包括碳纖維、鎂合金在内的4種材料,鋁合金占比隻有58%,甚至重量都比上一代重了約50公斤。但這并不代表輕量化不再重要,而是另有其因。

一方面是因為像碳纖維這樣的材料依然有些高攀不起,每公斤約為120到200元,相當于鋁合金的4倍,而且用在生産上效率也比沖壓低不少。另一方面,車企在結構和連接配接工藝上不斷取得突破,可以将不同材料用到極緻,增強剛度和安全性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進而獲得一個“完美身材”,算下來,比全鋁更劃算。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新一代奧迪A8車身材料構成

換句話說,工藝可以通過組合加工的方式,彌補材料本身的缺陷。

随着電動車開始普及,車企不能隻追求極緻的性能,也要考慮賺錢問題。是以,材料也出現“降級”,比如,2018年寶馬推出了新款i3,為了擴大銷量,車身從碳纖維變成了鋁合金;特斯拉Model 3的車身也從之前的全鋁變成了鋼鋁混合(鋁占比約為20%)。

這時就輪到工藝發揮作用了。

02

壓鑄:八塊腹肌

2020年9月22日,馬斯克宣布Model Y将采用一體式壓鑄後地闆總成,零部件從80個變成2個,焊點從之前的700-800個減少到50個,原料回收使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一頓操作下來,車體總重量降低了30%。

某種程度上,特斯拉選擇一體化壓鑄技術既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是一種冒險。

壓鑄工藝在汽車制造中早已有之,其原理簡單來說類似于将熔融的金屬注入磨具,等待冷卻後就得到一個成型的金屬鑄件。但因為在成型過程中的熱脹冷縮容易出現誤差,應用範圍比較有限,傳統車企的壓鑄件往往替代的是非結構件,在大型結構件上試水一體化壓鑄,這還是第一次。

特斯拉這次工藝更新,相當于把一個圓鼓鼓的肚子直接壓出了八塊腹肌,省掉了健身跑步這個環節。

一體化壓鑄将沖壓和焊接兩個工藝合并,簡化了白車身的制造過程,而且零部件數量驟減也降低了模具開發群組裝成本,并且大幅減少了機器人的使用。同時,一台壓鑄機占地僅100平方米。根據馬斯克所述,采用大型壓鑄機後特斯拉工廠的占地面積減少了30%,算下來制造成本下降了40%。

這種做法不僅對沖了Model 3車身從全鋁變成鋼鋁混合之後增重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能進一步提升生産效率,擴大銷量。

雖然一體化壓鑄是新技術,裝置、材料、工藝以及成本都存在不确定性和挑戰,但這并不妨礙汽車行業過去兩年刮起了一股壓鑄風暴,包括蔚來、小鵬、華人運通這樣的新勢力,也包括電動化轉型比較激進的沃爾沃,都在主動擁抱這種新技術。

總的來說,一體化壓鑄是對傳統汽車制造技術的一次巨大變革。它的作用并不限于給車身減重,而是對汽車生産效率的一次體系化更新。

03

三電:優化骨架

在一輛電動車中,電池、電機和電控占了總重量的20-40%,随着減重需求的迫切,這頭“房間裡的大象”來到了台前。

按照傳統思路,第一反應就是換材料。比如将電池Pack殼體從鋼材變成鋁材。早在2019年,甯德時代就宣稱将航空級别的“7系鋁”用在電池包下箱體,這樣做能讓整車品質減少250公斤,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50%[12]。

其次是結構設計,化零為整。比如比亞迪的“八合一”電驅系統通過将不同子產品內建化,可以實作在相同功率下,零部件體積減小20%,重量降低15%。此外,通用的奧特能(Ultium)純電動平台通過無線BMS系統,也能夠減少90%的線束布置。

但這些并沒有觸及電池包減重的核心。電池包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電芯重量占據了六成以上;二則是它的層級複雜,不僅包括成百上千的電芯打包成的模組,還有BMS、冷卻系統、高壓線束以及外殼等。

是以,最有效的減肥是對症下藥。相比于在殼體和BMS上的邊際改善,改變電芯形狀和整個pack的成組方式才能優化骨架。另外,想要提升系統能量密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去中介,減少中間結構件的數量。

2020年,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又長又薄的單體電芯形如刀片,直接跳過了模組環節,将電芯內建電池包(Pack),這就是所謂的CTP(Cell To Pack)。甯德時代、蜂巢能源等其他同行也采取了同樣的設計思路。

雖然CTP省掉了模組,但上百公斤重的外殼卻依然存在,這時候業内出現了一種更大膽的思路:既然電池是平鋪在車輛底部,為何不幹脆把車身地闆當作電池殼,把車身、電池和底盤內建一個整體,将電池直接做成整車結構件。

這種想法多少有些“第一性原理”的意思,相當于把電池看作是汽油,把車身和底盤中間的空間看作是油箱。用馬斯克的話來說就是:“沒必要在盒子裡面再裝一個盒子。”

2020年,特斯拉官宣了CTC技術。馬斯克表示,采用了這項技術之後,可以省掉370個零部件,能為車身減重10%,每瓦時電池成本也将下降7%。去年10月的柏林超級工廠釋出會上,特斯拉對外亮相了4680的電池組,它可以直接作為車身結構的一部分。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相比于CTP,CTC不僅可以将系統能量密度提升了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可以讓電池廠突破電池包的範疇,直接将技術延伸到底盤開發,而這是整車最關鍵的零部件。

國内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則是曾毓群。2021年年初,甯德時代宣布将于2025年前後推出CTC(Cell To Chassis)技術,将電芯和底盤內建在一起,能讓電動車續航裡程達到800公裡以上。

如果把換材料和結構設計比作是想辦法讓一個人的衣服變得更輕,那麼已經量産的CTP和指日可待的CTC則是在想辦法降低人本身的體脂率。

04

尾聲

知乎上有人提過一個問題:“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難?”

國内最有資格回複這個問題的蘇炳添親自作答:“那太難了。0.1秒可厲害啦,提高0.01秒都有點難。我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吧。”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電動車系統能量密度和減重問題上,續航從300公裡到600公裡相對容易,但越往後技術突破難度就越大,邊際改善的成本也就越高。

但這不意味着就不用再啃這根硬骨頭了,相反,越難的事越要去做,因為新能源車革命從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一點一滴中從量變實作質變的。

電動車減肥三部曲

[1]汽車輕量化及一體化壓鑄件行業分析,東方證券

[2]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純電動車和汽油車開起來到底有啥差別?,純電車EV

[3]【拆車】講真,鋁制車身是新技術?你可以去打臉了,拆車坊

[4]奧迪A8牛叉的輕量化技術,嚴說一點

[5] 特斯拉改變汽車行業的“一體化壓鑄”是什麼 ,睿格資産

[6]中鼎股份深度報告:智能底盤業務發力,橡膠件龍頭迎全新成長期,西部證券

[7]滑闆底盤太火,拓普集團也欲入局,蓋世汽車社群

[8]Tesla Model S Weight Distribution,Teslarati

[9]汽車行業一體化壓鑄專題鋁壓鑄向大型化一體化發展,國信證券

[10]沖産量?不!「鑄」産量才性感!42号車庫

[11]制造是第一生産力,一體壓鑄是成本密碼,你掌握了嗎?汽車之心

[12]Pack輕量化 甯德時代選擇“7系戰鬥鋁”,高工锂電

【直播預告】

4月28日(周四)晚8點,投學苑「公司案例課」首席策劃人雷鳴和其它兩位制作人一起,分享疫情之下的宏觀和行業洞察,并對24家公司進行盤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