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秦國自采用商鞅提出的法家思想後,國力開始崛起以來,秦國後續的統治均以法家思想為正統核心。法家學說對于維護國家統治的穩定,有着其他學派無可匹敵的優勢。

但随着秦始皇時期大一統統治形式的确立,繼續沿用法家思想,卻導緻了群眾的“積怨久矣”。也是由此讓後續各個朝代的統治者有所反思,法家的統治思想并不适合于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但是法家的學術思想又是最符合統治者心意、要求的思想,可是如果真的完全采納,卻又會危害到國家的長久統治,老實說,這是一個有點兩難的情況,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就像一款藥物,對待日常免疫系統維護很有用,治病也很有用,但是有着很可怕的副作用,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

在陳勝、吳廣起義時,說了一句可謂是影響後世千秋的話: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這句話有點危險,即使是在現在這種人人平等,沒有王侯将相的的時代,聽起來仍是讓人充滿熱血,動力十足,擁有幹翻宇宙的力量。更遑論是在當時那個講究出身門第,遍布王侯将相的時代呢。

這是一種思想的毒瘤,如果沒有解決這種思想的威脅,或許不知道哪一天也有人想起來了這句話,也直接揭竿而起,想試試當皇帝的感覺,那這可真的是讓人吃不安穩,睡不安穩了。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儒家的發展曆程,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了,它是由孔子創立的、經過了孟子的大力發展,在荀子時,可謂是集其大成。之後曆經後世各朝仍是延綿不斷,為曆代儒客所推崇,便是在如今的時期,仍是有一定生命力的著名主流學術流派。

儒家原是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術之一,在漢武帝之前,儒家學說的地位可以說是與其他的學說地位大體平等,當時還沒有哪一種學說能夠作為主流學說而被公衆所認可。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換句話說,除了先前秦朝重用過法家學說,剩下的各門學說地位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雖然在當時整體的發展勢頭很猛,但是并沒有得到官方肯定,走入統治者的心。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時期。

經過了漢初“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年間,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相對于漢初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隻有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解決了,才會讓人有多餘的精力與金錢搞文化建設精神發展。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在漢武帝時期的元光元年時期(前134年),漢武帝下诏書來向天下征求治國方略。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就是這個人一舉将儒家學說送上了正統思想的地位。

這個人,就是董仲舒。他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等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自此使儒學成為了社會的正統思想。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學說,與春秋時期孔子所創立的學說,還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可以說是在傳統儒家學說上面的繼承與發揚,

董仲舒提出的學說是以儒家的宗法思想為中心,夾雜以陰陽五行學說,将所謂的神權、君權、父權、夫權全部貫穿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帝制神學體系。也是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的儒家理論。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極大的維護漢武帝的中央集權統治,為當時的社會政治統治和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簡單的說,就是董仲舒所提出的思想,剛好能夠滿足漢武帝對于國家統治的需要,也能夠很好的教化甚至是束縛群眾的思想,避免了人人都要做皇帝這種情況的産生,同時還能夠很好的維護社會中等級關系,維護社會的穩定。就這樣,漢武帝選擇了儒家學說。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漢武帝時期是漢朝中對外征戰較多的時期,雖說發動戰争,會對國民的生活安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很多戰争雖說都是弊在一時,利在千秋,但是群眾心裡,對于戰争都是拒絕的。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儒家的思想中,不僅有“以德報怨”,還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國家中,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有父親的樣子。雖然身在卒伍中,遠離朝堂,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于征戰,這也隻是君王的一個指令,對于臣子,隻能是執行指令。對于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漢武帝時期,發動的戰争,多是攻打匈奴之地,相對于中原地區,他們屬于完全不同的民族,有一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且匈奴等常年也是侵擾邊疆,從漢高祖時期就一直采取和親戰略,送去的都是漢朝的嫡親公主,再不濟也是皇親貴族的天家血脈,隻怕是泥人,經過了這麼多年,也已産生了三分的火氣。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史書記載,在漢武帝幼年時期,漢武帝的親姐姐也被送上了和親之路,他總會看向遠方,期望有朝一日可以把姐姐接回來。或許也不難了解了為什麼漢武帝堅決要攻打匈奴了。

發動對于匈奴這種的對外戰争,是否會導緻國土面積的擴張,這方面我們先不談。發動這場戰争,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為了能夠平息匈奴對于邊疆地區群眾生活的騷擾迫害,減少大漢邊疆群眾的财産損失。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儒家思想中,有“以德報怨”這一思想論述,但是僅說這一句,說的有點不全面。

原句是這樣說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為何軍隊卻戰力極強?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回答:“那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儒家的思想中,本身也沒有完全采納“以德報怨”這一論述,而且對于漢朝漢武帝時期所發動的對匈奴的戰争,這本身應該就是對于“以直報怨”最好的诠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