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作者:影藝獨舌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三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我們聊聊2019年年末播出的古裝劇《大明風華》。這部劇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張藝興等主演。

《大明風華》明明有一個《六朝紀事》的IP為依托,但盡數改寫,幾乎是原創。從劇情上你看不出網絡小說慣有的飛檐走壁,也看不到網文常見的濾鏡下的完美愛情。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它不是大男主劇,也不是大女主劇,它無法用這些标簽化的稱謂來論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電視劇。在曆史的暗場中結構新的傳奇,在曆史的縫隙中探測人性溫度,在曆史人物的臉譜上捕捉氣韻。

所有的戲劇任務,圍繞着朱家五子和景家二女來展開。把政事家事化的傾向是明顯的。兩條主線,嚴格說來都是家事。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一條是永樂帝和建文帝之間的沖突線。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傳位給太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燕王朱棣不肯臣服,從北京起兵打到南京,奪了帝位,是為永樂帝。這本來就是叔叔和侄子之間的窩裡鬥。

一條是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之間的沖突線。朱棣是造反起家,最怕兒子們再起刀兵,是以平日裡的敲打和整肅格外強硬。然而天家無情,大位之争永恒,老皇帝和哥仨之間的角逐未有窮時。

這版朱棣是個糾結的老人。曆史上隻寫了朱棣造反,但沒寫他因造反而後悔。《大明風華》沿着人性的車轍,構築了朱棣晚年進退維谷的心境。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年輕時,雄才大略的朱棣是不甘人下的,造反幾乎是必然的選項。年老時, “史筆如鐵”的論定成了他心頭最大的關切。

造反是“原罪”,不可更改。但它以怎樣的面目留存史冊,這卻是可争的。進可以剪除建文帝和他的支援者,讓翻案不存在任何物質基礎。退可以和建文帝和解,再交上出色的文治武功答卷,功過是非留與後人評說。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劇中的朱棣曾經想撲滅對方,但他最終悟到一了不能百了,還是選擇了和為貴。他在對待兒子們的越位之舉時,同樣選擇了家長的處理方式。漢王意圖發動兵變,他料敵機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太孫和“靖難遺孤”勾勾搭搭,他也睜隻眼閉隻眼。

本來,天子之家,先是君臣,再是父子。然而《大明風華》裡,皇帝、皇子、皇孫之間就這麼“爺爺”“二叔”“大哥”地叫着。稱謂上親熱而家常,鬥到最後一床大被遮掉所有争端。

朱棣的刻薄無情和不留餘地基本上留在前史裡了,剩了一些存在于兒孫們的議論裡。真的做起事來,他一方面事事占據主動,另一方面則是不聾不啞不做阿家翁。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王學圻老師臉上寫滿了安全感。尤其在跟朱瞻基和孫若微的相處中,朱棣的龍袍下面藏着的都是萌,還有寬容。

朱高熾是一個全新的熒屏形象。梁冠華把體型優勢發揮到極緻,開始幾集居然隻靠“咿咿呀呀”就能塑造角色。這是個表面慫包,内心亮堂的家夥。這是個宅心仁厚,任勞任怨的儲君。這是個悟到了“牙齒堅硬先脫落,舌頭柔軟長久存”的高人。

我不知道這版朱高熾和曆史人物有幾分相似,但我的确很喜歡這個人物,尤其是當他對父皇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爹您任性了一輩子,現在又拿孫子的腦袋做抵押。如果您再這麼任性下去,兒子可要造您的反了!”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其實人物塑造就是這樣,常态描寫求的是個質感。而到了關鍵時刻,必得有個變奏:讓慫人生出棱角,讓野心勃勃者喪失進取心。

猛然生出棱角的是太子,突然失去進取心的是漢王朱高煦。漢王一直都是個野心家,戰功赫赫,手握兵權,看不上太子,做不得藩王。隻在老爺子面前肯低頭,為的是從朱棣手中接過皇位。

可是當他察覺到皇上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上,并且一通嚴厲申斥後,他沒了繼位的念想,也就失去了禮貌和顧忌。他當面頂撞了朱棣,回府又演出“活人出殡”的荒唐大戲。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故事發展到這兒,已經是喜劇了。君臣對抗是絕無喜劇可言的,隻有父子之間才會玩這樣的遊戲。而倒黴的解缙成了“挑撥者”,姓朱的和好如初,他被凍死在诏獄的大雪中。

執行死刑的是趙王朱高燧。這是個跟紅頂白、随時反水的二五仔。他老說自己是漢王一黨,卻又把漢王的秘密報與朱棣,準備撿漏。這個才具平庸的人,不幸生在了帝王家,把自己活成了牆頭草和陰險小人。

男主朱瞻基的強大在于他有一顆真心。他的一縷情絲牽在孫若微身上,他的一腔熱血為靖難遺孤而湧,冒死喊出了:建文帝的忠臣也是忠臣!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這部劇裡有老謀深算的政治手腕,也有捍衛正義的人性光輝。這光輝,在朱瞻基身上閃現過,在女主孫若微身上則是正常配備。

為救同道聶興,她敢于進出魔鬼的诏獄。為救建文帝,她敢于逆龍鱗喝破朱棣的心魔。為了救奴兒幹都司的3萬靖難後人,她先是擋住刺客射向朱棣的弩箭,又進宮為妃挑起終身的苦役。

在她的身上,主創還投射了現代人的品性。就像範閑見到慶帝不跪一樣,孫若微和老皇帝、小太孫相處,都是平等的友道。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孫若微和胡善祥都是前朝禦史大夫景清之女。若微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善祥是“心頭的火動了,誰也滅不掉”。她是網絡小說裡常見的女版“于連”的形象,貴為皇後而淪為反派。

《大明風華》的編劇和導演張挺,藝術總監張黎,總制片人姚昱竹,都有着豐富的曆史劇創作經驗。然而曆史題材的創作進入了艱難的時刻。

如果你走天馬行空的傳奇路線,就要防一頂“曆史虛無主義”的帽子從天而降。如果你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傳統路線,保不齊還是有人拿一把教條的尺子,比細節,量出入,挑毛病,打橫炮。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關于《大明風華》在曆史細節上的瑕疵,張挺回應說,“這個戲創作的時間很局促,關于大女主和宮鬥戲的禁令下來之後,臨時抛開之前的全部劇本,重新寫了五十多集,全靠大學時期的一點兒記憶,沒有來得及請曆史顧問,是以出現了曆史細節上的小錯誤,我會引以為戒。”

他在知乎上寫道,“上大學的時候在中央戲劇學院姚莽先生那裡選修了《明史》和《金瓶梅》精讀,這就是我最早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基礎認識。”

張挺習慣把史書當做文學作品來看,“根據曆史中發生的事,去推測人物動機,為什麼要這麼做?必須有情感依托,否則在戲劇上不成立。”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緊扣着當代觀衆的情感,把曆史中重要的東西挑出來,完成戲劇的一個組合,再把故事講給觀衆聽。對我而言,這樣就算完成任務了。如果有機會,請曆史顧問來提意見,劇本再做打磨,可以做得更好;沒機會就這樣,不裝。我也沒有更大的野心去做别的事情。”這些話算是交了底了。

在《大明風華》中,張挺寫了九個重要曆史現場:靖難之役、鄭和下西洋、朱棣北征死于榆木川、朱棣秘不發喪、朱高煦樂平造反、喜峰口之戰、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四梁八柱搭建起來,三代帝王的命運都在裡面了。

這部劇的前半部分有些像家庭劇。後半部分引入了更多的大曆史,有重要的價值輸出: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權謀和宮鬥一受限,這部古裝劇的面貌徹底變了丨國劇60講第三季

“好戰必亡”。如果一個皇帝像朱棣這樣好戰,國民經濟真支撐不住,而且敵人跑得幹幹淨淨,朱棣北征也達不到戰略目的。

“忘戰必危”。如果你貪圖安逸,不考慮戰争問題,不抓戰備,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國家承平日久,大臣驕傲自滿,軍隊疏于訓練,而瓦剌部族急劇擴張,對大明形成實質性威脅。

《大明風華》前半部緊湊而富有張力,後半部則有些松散和跳躍。這和創作周期的倉促有關系,也和創作思路的嬗變、後期修改的頻繁有關系。權謀劇和宮鬥劇受到了政策的調控,它要避開這兩個雷區,能做到成片的樣子,已經不易了。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謝謝收看。

主講人 | 李星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