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自古文人多相輕,尤其是兩個頗有才華的文人作家遇在一起,要麼就是一碰即合,要麼就是互相争執不休。但是文人畢竟是文人,無論再怎麼樣看不起對方,都或多或少會在某些方面給彼此留些臉面。

然而在民國時期,魯迅和蘇雪林之間的關系可算是個例外,作為民國時期針砭時事的文壇頂峰和新時代女性的文化代表,兩者之間本應該是一拍即合,然而蘇雪林這個“新青年”,卻因為一件事,罵了魯迅半輩子。

一次握手,造就了半生黑粉

自古以來,中國北方和江浙一帶在長期的文化侵染下自然是人才輩出,尤其是亂世之時,無數英雄都在此地展現出自己的才華,未來的女文人——蘇雪林就出生在浙江瑞安這個好地方。然而長久的封建文化并沒有優待這個有才華的女孩,身處傳統家庭的她能夠被允許讀書求學,就已經付出了無數的心血,男女不平等的童年,造就了未來頑固的她。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20世紀30年代,此時的魯迅早已棄醫從文,一支筆一篇文寫盡民間不平,其針砭時事的銳利讓國民黨都畏懼三分,在中國文壇内都享有不小的名氣。

而這個時候的蘇雪林也在工作之餘自己出版了一些小說,借着文化運動的東風,在文壇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在文學圈闖出名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交集,聚在一起共商文史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對于蘇雪林來說,能借助朋友關系與魯迅一談文學,自然是無比高興的事,但誰都沒想到,就因為一次握手,原本應該皆大歡喜的見面,卻徹底改變了蘇雪林的一生。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民國時期雖然女性的地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不少領域裡,女性依然還是處于弱勢。對于魯迅和蘇雪林兩人也是如此,一個是當時已經聲名遠揚的文壇巨星,另一個則是文壇初出茅廬的女性代表新青年,從輩分和身份上,魯迅或多或少都應該照顧一下這個新時代女性。

然而就在蘇雪林主動同魯迅握手的時候,魯迅卻沒有伸出自己的手,未帶訓斥也沒有帶着對女性的輕蔑,僅僅隻是對這個後背輕輕點了點頭。

但這個念頭,卻像一柄重錘,直接敲在了蘇雪林敏感的心上。自童年時期開始,就憑借自身才華與封建文化做對抗的她,原先以為魯迅也是走在時代前沿的人物,但卻連她的手都不願意握。這讓蘇雪林從驚訝變為了郁悶,再從郁悶變為了憤怒。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心頭的怒火在此後的日子越燒越烈,直至魯迅離世的那天才到達了頂峰。就在這場文壇悲歎的葬禮前後,一篇《緻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道盡蘇雪林滿腔怒火,甚至将矛頭指向了當時主持葬禮的蔡元培。由此開始,蘇雪林開始了自己半生的黑粉生涯。

半生為罵魯迅而毀

魯迅之死作為一個轉折點,讓蘇雪林直接走上了以魯迅為首的人生,甚至是以毀掉了自己的婚姻。在魯迅死後,徹底無法發洩自己怒火的蘇雪林将自己的全部才華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對魯迅的批判和解構當中,作為一個文人,她的确有些才華,但作為一個妻子卻是完全地不合格。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當時的背景下,雖然西式教育已經滲透進了人們生活中,但在婚姻大事這方面,卻依然以中國傳統的門當戶對和男外女内為主,就連魯迅都沒能打破這一僵局。蘇雪林的丈夫張寶齡在文化上層次不低,但在婚姻觀念上也依然抱持着舊時代的觀念,妻子就該相夫教子主内,而不是在外面與他人争兇鬥狠傷了和氣,尤其是蘇雪林以罵魯迅為事業後,兩者沖突更是尖銳,離婚變成了最好的結局。

就在離婚後數年,新中國成立,蘇雪林為了避難和治療眼疾,便徹底離開了大陸。但她的罵人事業,卻從未停止過。直到1999年,這位102歲的長壽老人才因為身體原因逝世,此時距離魯迅葬禮那一年,已經過去了63年,而在這63年間,蘇雪林出了十多本書,均是對魯迅的批判。恐怕就連魯迅自己都沒想到,在自己離世63年後,竟然能有如此“黑粉”為之奮鬥。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半生罵魯迅,皆因傷心起

當然,罵魯迅者多如牛毛,但為什麼蘇雪林偏偏就能堅持半輩子不動搖呢?這當然與她的内心有關。在小的時候,蘇雪林空有才華卻被家庭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殘餘所壓抑着,即使自己靠着絕食與抗争奪得了自己的權利,但此時男女不公的刺早已在她心中生根發芽。

而從學校畢業之後,在當時的老人們看來,作為一個女人已經見過了世面又有了文化,自然是應當沉澱下來找個門當戶對人家做個賢妻,走上“快樂”的一生。但見過了光明,心高氣傲的蘇雪林又怎麼願意回到灰暗生活之中?便假裝答應家裡人找個好郎君,自己卻在外地操辦好了一切留學事務,隻求遠離壓抑的家鄉。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但遠離得了一時,卻離不開一世,留學生活回來後,蘇雪林依然要和見面不多的張寶齡結婚。可以說,蘇雪林一生都在掙紮着離開舊時代的牢籠,卻從未依靠過自己的力量打開過新時代的大門。

喜好文學的蘇雪林雖然實體上沒有力量離開封建時代,但精神上卻無比向往新的生活。此時的魯迅恰好就是新時代青年的象征!揮筆如刀,直指昏暗,依仗文字揮斥方遒,在生活上也是與自己的封建妻子劃分了界限,自然就成為了蘇雪林内心裡對新生活的渴望,成為了一個“神位”。

也正是是以,那場見面輕描淡寫的點頭才是不可饒恕的,因為無聲地點頭,徹底擊潰了蘇雪林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讓她發現了一個事實,魯迅并不是完美的新時代的“神人”,相反,他的身上有着新時代的風,也有着舊時代的塵土。

因魯迅拒絕握手,“追星失敗後”的蘇雪林,罵了魯迅半輩子!

這種心理落差,導緻蘇雪林的内心不再安穩,這種情緒無處可去,自然而然化為了憤怒。自己沒有力量去真正打破封建時代的束縛,而魯迅卻可以選擇和真正的愛情走在一起;自己的才華要飽受男尊女卑的壓抑。

魯迅卻能在文壇讓中國都為之動容。這種差别,蘇雪林又怎麼可能忍受得了呢?也正是如此,她才會化為“黑粉”怒罵了魯迅半生,如果不這樣,她又怎麼能忍受那個懦弱且無力的自己呢?

參考文獻:

1、《緻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

2、《魯迅傳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