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王敗寇不是最慘的,比這慘的還有三等,最慘的隻剩白骨皚皚

成王敗寇出自柳亞子《題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在争奪政權鬥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成王敗寇不是最慘的,比這慘的還有三等,最慘的隻剩白骨皚皚

其實,成王敗寇還是個可以接受的結局,畢竟輸了人還能躲起來暗中積蓄力量,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而比成王敗寇慘的可能就是成王敗奴了,成了稱帝稱王,輸了的就給成功的人當奴隸,任其驅使。

在數千年前,黃帝戰蚩尤,最後蚩尤帶領的九黎一族戰敗,淪為奴隸。之後數百年,他們都被稱為黎民,沒有身份地位,沒有名字稱呼。而有稱呼有名字的,那時候稱之為百姓,是以才有黎民百姓這個成語。當時無名無姓的黎民,自然成了任意被驅使的奴隸。

奴隸的曆史從人類誕生開始就出現了,直到近代才消聲滅迹。按理說,應該是美國南北戰争之後,奴隸這件事就差不多廢止了。不過,在當今地下世界,依舊有奴隸的存在。據說,東南亞地區便是奴隸産業的溫床。

成王敗寇不是最慘的,比這慘的還有三等,最慘的隻剩白骨皚皚

如果說成王敗奴屬于成王敗寇的低一等,那麼成王敗屍則是更慘的一種結果。所謂成王敗屍,便是戰敗之後,被勝利的人屠戮。當年項羽領兵反秦,每次攻城略地都要縱容士兵屠戮一番。戰敗者,沒能有活命的,還不如為奴為婢。

最晚的還有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認為其他民族屬于劣等民族,隻有自己的民族才是優良品種。為此,納粹集中營殺害了不少俘虜等。同樣地,日本也有“三光”政策,其中有一條便是殺光,當年殘害了不少中國人。

比成王敗屍更低一等,是成王敗肉,這裡的“肉”,指的便是“兩腳羊”。過去戰争頻發的時間段,農業秩序慘遭破壞,糧食日益貧乏。天災外加人禍,導緻戰亂不止,交戰之地流血漂橹,枯骨遍地。破城的勝利者為了解決軍隊糧食問題,往往會在破城之後抓捕“兩腳羊”食用。

成王敗寇不是最慘的,比這慘的還有三等,最慘的隻剩白骨皚皚

“兩腳羊”并不是指羊,是在血腥的場面中,被當作食物吃的人。《雞肋編》卷中記載:“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一·人肉》也有記述:“古今亂兵食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此乃盜賊之無人性者,不足誅矣。”另有魯迅《準風月談·抄靶子》:“黃巢造反,以人為糧,但若說他吃人,是不對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兩腳羊’”。

有關兩腳羊的記載還有很多,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件事發生得最多,畢竟數百年的戰亂,糧食早就成了緊缺的物資。作為“兩腳羊”,死後甚至都無法留下全屍,隻剩下白骨皚皚堆滿大地,并随着風雨長埋于地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