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樹上有個好地方》是地區電影的啟示

作者:光明網

作者:王佐左

兒童電影《樹上有好地方》以優良的品質、精準的營銷和良好的平台獲得優良的效果。其中,播放平台Edge Arts評分8.7分,超過20萬使用者參與評分;從影片的創作背景和表演内容來看,影片是一部典型的地域片,對創作類似作品有一定的啟迪意義,但也存在自我重複等問題。

《樹上有個好地方》是地區電影的啟示

區域電影的有效實踐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在電影數量、電影品質和電影市場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龐大而繁榮的電影産業。我國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帶動了全國電影産業的發展,使得雲南電影、貴州電影、陝西電影等地域電影不斷壯大,為區域電影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在衆多區域片盤中,陝西電影是最豐富多彩的代表。

泛意陝西電影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和1960年代,并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達到頂峰,《生活》《老井》《黃土地》《紅高粱》等第四代、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從天而降,震撼世界,成為電影人特别是陝西電影人的寶貴精神财富。新世紀以來,陝西電影雖然難以創造新的輝煌,但仍然拍出了《美腳》《百鳥鳳凰》《紫陀螺》等電影,張中華執導的《樹上有好地方》,無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首先,該片在陝西影視公司創意拍攝的基礎上,與京津等公司達成良好的合作,用技術和經驗為電影保駕護航。其次,原班人大部分是陝西人,除了有效整合當地大學人才外,如藝術督導張阿裡、藝術顧問曲健等,對于培養當地影視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最後,也是最核心的是當地的故事和當地文化。區域電影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對當地文化的挖掘、展示和傳播。在影片中,頑皮的孩子和老師的純真故事,來源于編舞家張中華的童年記憶。影片,從場景的選取、角色到語言,都有着濃郁的陝西風味,是一種高度的文化記憶還原。

地區電影的靈感來源

《樹上有好地方》的制作和發行,為中國地域電影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啟示。

首先,區域電影的成本應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成本上。與北京、上海等影視産業發達的城市相比,西安、昆明等城市在影視資源方面優勢不大。是以,合理的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風險。《樹上好地方》隻花了兩三百萬元左右,通過出售海外版權、與平台拆分賬目、制作DVD等其他電影衍生品,相對容易收回成本甚至獲利,為持續創作奠定基礎。

其次,地域電影蘊含着獨特的文化,但随之而來的也會因為文化上的陌生而帶來了解上的困難。有的電影熱衷于在電影中堆積大量的區域文化符号,形式的本質大于僞民俗電影的内容,進而招緻觀衆的批評和抵制。《好地方在樹上》對使用區域文化符号恰到好處,它用的是方言,但與國語有重疊,不僅讓觀衆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也降低了聽覺的難度;很容易引發懷舊情緒。

第三,區域電影要進一步拓寬傳播管道,采取新穎的宣傳手段。随着愛知、騰訊、優酷、芒果TV等網際網路平台的快速發展,影視作品的傳播管道大大拓寬。面對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媽媽》《大赢家》《胖龍過河》等電影紛紛放棄影院線,選擇與網絡平台合作,目前的發行模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樹上有好地方》原本打算進入影院線放映,但最終選擇了網絡放映,效果非常理想。此外,影片的營銷手段也值得借鑒。影片的營銷方選擇推進雲點、口碑營銷,利用抖動進行精準的話題營銷,累計的話題回放量打破了數億,讓影片大放異彩。

對地區電影的反思

張中華導演的創作風格更接近學院,其作品《樹上有好地方》有很多文藝作品的影子。其中,樹上的形象,讓人想起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和姜文的《照常升起》;借用或稱呼的段落使用得流暢,正确,沒有任何突然性。

不過,如果聯系導演的《紫陀螺》、《千米騾子》《火箭蜻蜓》等之前的作品,難免讓人擔心:相似的題材、相似的情節和缺乏深度的思考,可能是影片的重傷。更說真的,《樹上有個好地方》并不像導演所說,是《紫色陀螺儀》或《紫色陀螺儀2》的延續,而是《紫色陀螺儀》的更新版,是自我重複的。圖檔和音樂等視聽語言已經更新,但情節已經到位。

地域電影要想長遠,就應該獨立走出舒适區,勇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隻有這樣,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作者為基基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來源:Bright.com 文學評論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