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初唐時府兵很精銳,到後來朝廷允許自由買賣永業田,社會貧富分化,土地兼并,就很多府兵逃避官府服役。在唐玄宗時發魚書到果毅,折沖府都調不出部隊來,不得已隻能用招募的方法募集壯士,那些原來的府兵都去應招,唐朝就開始兵農分離的制度,這些人開始都叫纩騎,也是輪番服役,後來就是常備,也隸屬各節鎮,唐朝的節度使制度,權力很不合理,而且那時唐朝的軍官制度也很不合理。很多人說節度使軍政兼領,或者說掌握财賦,是以才造反。其實說的不對,唐玄宗的節度使沒有那麼大的權力,而且邊境節鎮的物資必須靠關中的接濟。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唐玄宗的節度使安祿山能造反,不是由于他是安祿山,而是由于他是節度使。唐朝的節度使隻要他堅持要造反,即使軍官都反對,他仍然可以造反。唐朝的節度使制度,甚至說軍官制度是很不合理的。上級對下級有可以不經請示的處置權,而且朝廷也從不追究他們對下級的任意處罰,這樣他們就控制了下級和部隊,而部隊就無法反對節度使。

舉個例子,哥舒翰當大鬥軍副使時,一個副将對其傲慢無禮,不聽他的調遣,哥舒翰不是向上級反映,而是當場将其撾殺。現在一個地方分軍區副司令由于底下的将領傲慢,不聽指揮,不是去通過程式将他撤職,而是将他當場撾殺,那肯定要上軍事法庭。可是哥舒翰還是繼續升遷。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還有高仙芝當安西副節度使時,就由于在回軍途中,沒經過節度使就給朝廷報捷,高仙芝回鎮後,安西節度使對他說:“此既皆我所奏,安得不待我處分懸奏捷書!據高麗奴此罪,合當斬,但緣新立大功,不欲處置。”要知道高仙芝當時已經是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了,而節度使仍然可以随意處置,還有安祿山帶領六萬軍隊進攻契丹,大将何思德對安祿山提出不發動進攻,他不聽,還要将他進行斬首。打了敗仗後,安祿山與手下二十多人倉皇逃竄逃入師州後,就将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斬首,平路兵馬使史思明當時說“如果我早出來的話,也會同哥解一樣被斬了。”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就是由于怕在作戰時被安祿山害了,才叛逃的,這就是當時節度使的權力,當時還有一個職務,就是節度判官,在節度幕府是掌握實權的,很多繼任節度使的很多就是節度判官。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安史之亂時,開始節度判官還是通過掌握幕府可以控制軍隊,那時節度判官很吃香,什麼大将都要聽他們的,後來朝廷号令不行,各将都擁兵自重,節度使的繼任人選都是他們那些在鎮府或外地的掌握部隊的大将,在後來節度使由于要保護自己不被部下幹掉,都挑幾百壯士當牙兵,就是分班坐在衙下,工作就是吃宴席,戰時充當精銳,後來牙兵越來越多有幾千人,就要建牙城給他們和他們家屬居住,就要設定管理牙城和牙兵的官員,一般由左右都壓衙管理,這時以前沒什麼權利的左右都壓衙的就重要了,節度使不放心左右都壓衙和牙兵,一般就從外地的部隊裡挑選幾千人作直屬部隊也住在牙城裡,互相牽制。這樣節度使才坐的穩。

唐朝安祿山能造反,并不是因為他是安祿山,而是因為這個官職

不過如在河北,徐州一些地方,那些牙兵由于世代相襲,互相通婚,都是親戚故舊了,節度使就沒有辦法整治幕府了,而牙兵互相支援也實際就控制幕府,甚至推舉廢立節度使,這就是唐朝的節度使制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