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作者:上觀新聞

據悉,在當下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全區共有132人參與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其中,有不少都是戰疫夫妻檔。記者了解到,在奉賢區疾控中心就有9對夫妻均在防控一線。他們有些是雙流調組人員,有些是流調+密接組的“混合雙打”,每每接到新的工作任務,他們克服了雙職工家庭的艱難,義無反顧投身到一線。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帶娃加班的80後流調夫妻組

作為流調隊的骨幹,80後的高善西和邱烨靜夫妻倆常常一有任務,就匆忙奔赴機關投入忙碌的流調工作中。丈夫高善西還是食品新冠防控組的一員,常常要四處奔波采樣檢測,更是無暇顧及孩子。

由于疫情,以往會來帶孩子的邱烨靜父母不能來上海幫着照顧小孩,兩個孩子隻能靠夫妻二人輪流照看,但因為投身一線工作,他們經常顧不上給孩子做飯,有時隻能靠着三年級的大兒子照應着4歲的小女兒,有時遇到晚上或周末加班的時候,二寶沒人照顧的夫妻二人不得不選擇帶娃加班。夫妻倆在流調,孩子就在一旁做作業。

好在兩個孩子不吵不鬧,安安靜靜的陪在媽媽身邊。有時候一陪就是到深夜,似乎爸爸媽媽加班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小習慣。“大寶已經比較能了解父母加班了,二寶每天放學第一件事情就會問我‘媽媽,你今天要加班嗎?’如果我說要加班的話,她就會有些不高興。”邱烨靜說。不過好在區疾控中心考慮到機關有這麼多像邱烨靜這樣特殊的雙職工家庭,也非常人性化的将所有的一線的防疫夫妻錯開排班,友善輪流照顧家裡的孩子或長輩。

自疫情爆發以來,邱烨靜已經連續四年沒有回廣東老家了。她向記者打趣說,自己都快忘了廣東話怎麼說了。而像她一樣,因為奔波戰疫一線,好幾年不回老家的“逆行者們”比比皆是。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經常通宵加班的90後“流調+密接”夫妻組

平日裡,最忙碌的地方就是疾控中心6樓的會議室。這是屬于流調組和密接組的臨時辦公區。陳爽和于洲就是這個辦公區的一對90後的戰“疫”夫妻。一個接一個的電話核實确認資訊,就是陳爽在密接組的重點工作。

實際上,密接組忙碌的形式與流調組不太一樣。陳爽說,流調工作高強度且繁複,密接工作則是屬于細水長流。她解釋,“在流調工作結束之後,密接組需要一直持續跟進,包括後續的核酸檢測等。當收到市疾控下發的協查函,或者其他區疾控推過來的資訊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第一件時間核實資訊,确認其是否去過或者接觸過相關的病例、密接等等。”

身後的白闆上寫滿了一個個确認的軌迹行動,加班也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有通宵到淩晨2、3點鐘,4、5點鐘也是有的。”陳爽告訴記者,夫妻倆忙起來的時候,“最晚的那次我們當天晚上8點來到機關,然後到了第二天下午3、4點鐘才回家。”

這對年輕的夫妻也同樣面臨着無法照應年幼寶寶的難處,好在長輩及鄰裡幫忙看管。現在,陳爽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可能僅僅隻是睡一個懶覺或者不用熬夜。“因為有時候就算沒有碰到緊急任務,還是會提心吊膽,習慣性不停地看工作群裡的資訊,是以也休息不好。”說話溫柔的陳爽頓了頓,樸素的面孔似乎有光,“不過再累也值得…能為我們上海新冠疫情的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覺得在一線堅守和付出的我們,都會覺得這是值得的。”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目前上海的防疫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不容半點懈怠,像這兩對80後、90後的戰疫夫妻還有很多。這群“逆行者”們舍小家為大家,此刻或許仍在辛苦,但正是有了他們的負重前行,才築起了上海抗疫的銅牆鐵壁。

閃光的“逆行者”:區疾控中心流調戰“疫”夫妻組合 舍小家為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