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胡氏: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入川成為大族

明朝時,四川的胡姓人口不多,在明朝的人口統計中,四川沒有進入前列。但在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陸續遷入四川,繁衍生息,逐漸成為大族,也湧現出了一些因讀書而考取功名入仕的人物。

一份資料顯示,明朝時的四川(含今重慶市),一共有24個進士,相比其他省份來說,這個資料的确很小。其中,井研縣出的進士最多,有5個;其次是巴縣(今重慶巴南區),有4個。

在名人方面,明朝時的四川主要有兩個人物比較著名:一是胡子昭,一是胡世安。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對比的話,很耐人尋味:胡子昭生活在明初,是名儒方孝孺的得意門生,因不屈于朱棣而被殺;胡世安生活在明末,清軍滅亡明朝後歸順清廷,成為“貳臣”,官做得很大。胡世安還創造了一個紀錄:目前有史可考的、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吟詠天安門的詩作,就是他寫的。

南宋末期,胡受三兄弟從孝感遷入四川

在如今四川的胡姓人中,有一大支派很是特殊,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分成了胡姓、黎姓和杜姓。

四川胡氏: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入川成為大族

《胡黎族譜(樂山地區總譜)》封面。(資料圖檔)

據《胡黎族譜(樂山地區總譜)》記載,南宋末年,住在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野豬溝菩提河的胡應漢,有胡爰、胡愛、胡受、胡爵、胡彩5個兒子。

寶祐6年(1258),蒙哥汗分3路大軍進攻南宋,他的四弟忽必烈攻打武漢,大将兀良合台攻打長沙,他則率軍進攻四川。第二年,蒙哥汗在釣魚城身亡,蒙軍撤兵。

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向武漢、長沙進軍,武漢一帶人心惶惶,老百姓紛紛逃難。

胡受兄弟聽說四川戰事已平,為避戰亂,胡受帶着妻子劉氏,背着祖宗牌位,懷揣胡氏族譜,與胡爵、胡彩兩個弟弟,景定元年(1260)出發入川。

第二年,胡受一行曆盡千辛萬苦,來到了嘉定府犍為縣金燈山下的蟒落壕(今樂山市市中區車子鎮金燈村)。

四川胡氏: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入川成為大族

《胡黎族譜(樂山地區總譜)》内文序言。(資料圖檔)

随着時局的動蕩不安,賦稅徭役加重,金燈山下的土著住戶廖、史、昝、曾姓等,都相繼逃離。胡受沒有離開,接下他們的田地耕種,代為納稅應付差役,夫婦以打鐵和務農為生。

胡爵被嘉定府半邊街一黎姓寡婦看中,做了倒插門女婿,生的大兒子改為黎姓,二兒子仍姓胡。

胡爵擅長狩獵,經常在烏尤壩賣打獵得來的野兔,人送外号“黎兔兒”。後來,胡爵跟随二兒子遷居到洪雅縣。

胡爵的黎姓後裔,主要分布在青神、三清寺、眉山、洪雅以及樂山的其他地區,胡黎族譜上有胡、黎兩家不通婚的規定。

胡彩被當地一杜姓人家招為女婿,子孫中,有的姓胡,有的姓杜。是以,當地也有胡、黎、杜3姓不通婚的習俗。

胡受雖然身處亂世,家境也不寬裕,但他遵循“耕讀為本,詩禮傳家”的祖訓,夫婦二人辛苦勞作,勤儉持家,家境日漸好轉。

四川胡氏: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入川成為大族

《胡黎族譜(樂山地區總譜)》内文。(資料圖檔)

四川胡氏:南宋末和元末時,不少外地胡姓入川成為大族

《胡黎族譜(樂山地區總譜)》封面圖。(資料圖檔)

胡天才四兄弟分遷定居

胡受和劉氏生有胡元一個兒子,他們被奉為入川始祖。胡元為人寬厚,善于經營,治家嚴格,聘師教子,家道逐漸殷富。

胡元生子胡仁欽,胡仁欽善于經商,萬貫家财,富甲一方,有胡天倫、胡天仲、胡天奇、胡天才4個兒子。

這個時候,胡氏家族遵循祖訓出了結果:胡天才考中元朝的進士,官至昌州(州治大足縣,即今重慶大足區)知州。

胡仁欽在多個地方購置有田産,并分給4個兒子:胡天倫留守金燈山的祖業,胡天仲遷到仁壽縣廣教寺(今始建鎮一帶),胡天奇遷到井研縣高灘溪,也叫禦史沖(今高鳳鎮一帶),胡天才遷到榮縣與賢鄉天堂寺黑雀灣(今榮縣東興鎮一帶)。

胡天才後來定居在今重慶大足區郵亭鎮東勝村棠山下九龍灘胡家灣,他的後裔如今主要居住在仁壽、榮縣、井研、威遠一帶。

本文顧問:四川省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