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不列颠群島——

兩島:不列颠島,愛爾蘭島;

四國: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愛爾蘭王國,威爾士親王國。

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英格蘭吞并威爾士;安妮女王在位期間,英格蘭、蘇格蘭合并。

三國組成不列颠王國。

1714年,漢諾威朝建立,其第三任國王喬治三世,是開國之主喬治一世的曾孫、喬治二世的孫子,1738到1820,活了八十二歲,全名喬治·威廉·弗雷德裡克,1760年,二十二歲時,繼位為不列颠國王、愛爾蘭國王,

1801年1月1日,不列颠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組成聯合王國,

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去世,在位共六十年;喬治同時還是德意志的漢諾威選侯,1760年至1807年,在位四十七年,被拿破侖皇帝廢黜,維也納和會後更新為漢諾威國王,1814年至1820年,在位六年。他是漢諾威朝首位以英語為母語的君主,而事實上,喬治三世一直在他的英國領地,而從未到過他在德意志的領地漢諾威王國。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英王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是英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君主,文治武功鼎盛,

他在位期間,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并在七年戰争中擊敗法國,奪取了印度、加拿大;但是,很快,法國報複,支援其北美領地的南部,發動獨立戰争,最終脫離英國,建立美國;而美國的獨立,又促使法國爆發大革命,之後,喬治三世統治下的英國,參加曆史上的又一次反法大同盟軍,抗擊拿破侖帝國,

拿破侖在1815年被擊敗,英國成為歐洲頭号諸侯,取代了之前的神聖羅馬皇帝、拿破侖皇帝,統率歐洲各家諸侯。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七年戰争以前,歐洲列強在北美的領土,其中,黃色大片地區為法屬北美

喬治三世晚年倍受精神問題困擾,後來演變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喬治三世在1810年最後一次病發後,其太子、威爾士親王喬治,任攝政王,代為統治。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後,威爾士親王繼位,是為喬治四世。

話說——

1738年,喬治出生于倫敦諾福克府,父親是威爾士親王弗雷德裡克,母親是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公國的奧古絲塔,祖父是國王喬治二世。

1751年,威爾士親王英年早逝,喬治王子遂成為王位的法定繼承人,繼位、威爾士親王、愛丁堡公爵。

1756年春,喬治的18歲生日将至,即将成人,喬治二世賞賜他入住規模宏大的聖詹穆斯宮。

1760年,祖父喬治二世駕崩,享壽 七十六歲,二十二歲的喬治,遂繼承祖父的王位,是為喬治三世。

為喬治覓得合适的妻子變成一件愈益迫切的首要任務。

1761年,喬治三世在聖詹穆斯宮的王家禮拜堂,迎娶了與不列颠王國同為帝國諸侯的密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公國的女公爵蘇菲娅·夏綠蒂為妻,

兩人在婚禮上首次次見面,兩星期後,兩人就一同在1761年9月22日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國王、王後。夏綠蒂王後常被認為相貌平凡,但喬治沒有情婦,很愛妻子,這和他的前兩任國王、及他的兩位繼位的兒子有很大分别,夫婦兩人享受了真正快樂的婚姻生活,喬治與妻子共育有十五名子女,包括九子六女。

1762年,喬治三世購入白金漢府(今白金漢宮),作為王家成員的住宅及辦公場所。

在治國過程中,喬治三世日益寵信及信賴托利黨官員,使得一直在政界占主導地位的輝格黨十分不滿,甚至于譴責喬治三世的行徑無異于獨裁者,與斯圖亞特朝的查爾斯一世如出一轍。

1763年,七年戰争勝利結束,英國奪取印度、加拿大,而法國失去了所有北美領土,為了報複,開始挑唆并扶持美獨運動。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七年戰争前後,北美大陸的變化

輝格黨政府發出《1763年王家公告》,限制北美南部領土的白人不斷向西擴充的情況,迫使他們不要去惹印第安人,但這卻造成北美南部與輝格黨政府出現紛争,是後來北美南部獨立戰争的原因之一。印第安人因不滿白人入侵,而頻頻發動起義,原先,美洲南部隻向不列颠島的政府繳納較低的稅捐,但現在,不列颠政府不得不在北美南部部署大批軍隊,鎮壓印第安人的起義,并且防範法國企圖卷土重來,這就使得英屬北美南部的軍費開支負擔十分沉重,不列颠政府頗感吃力,

為了增加收入,格倫維爾政府在1765年,通過《印花法案》,向北美南部的每份檔案,開征印花稅,由于當時連報紙也征收印花稅,是以使得反對征稅的宣傳在北美南部廣泛流傳,深入人心。

1770年,托利黨上台,新任托利黨首相諾斯勳爵及其政府,為了安撫北美南部的i領土,撤銷了向北美南部所征收的絕大部分稅項,但卻獨留茶稅一項,喬治三世說,茶稅是不列颠島“保持向北美南部征稅權利的一種稅”。

1773年,波士頓的美獨分子,為了反對茶稅,而登上停泊于波士頓港的運茶貨船,将茶葉傾倒入海,以作示威,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

不列颠政府将有關事件定性為刑事案件,“無疑具刑事性質”。諾斯勳爵在茶葉事件發生後,頒布各種措施加以報複,包括關閉波士頓港、修改馬薩諸塞憲法,使當地立法機關的上院,由英王委任産生,而不再由下院選舉産生。這些措施進一步激起不滿。

北美獨立戰争因不列颠王國的官軍,與北美南部的民兵,在1775年4月發生武裝沖突而爆發。經過一年的戰鬥,北美南部于1776年7月,宣布從不列颠國王獨立,建立北美聯邦,頒布《獨立宣言》,

對不列颠國王、立法機關及全體國民提出多項指控。在戰事中,不列颠王國軍隊曾在1776年成功攻陷紐約市,

但北美民兵在法國的大力支援下,越戰越勇,

不列颠陸軍中将約翰·伯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兵敗投降,導緻英方從加拿大反攻北美南部的大計以失敗告終。到1778年,法國與新生的美國公開結盟,使英方形勢更為嚴峻。

喬治三世執意要不列颠軍隊與美國的革命軍戰鬥到底,他下了決心“永不承認美國獨立,以永無休止的持久戰争懲罰他們的叛亂”。喬治三世計劃以加拿大及佛羅裡達的英軍三萬官兵,進攻美國,為了懲罰美國人,他又計劃要破壞他們的沿海商港、炸毀他們的碼頭、劫掠與焚燒他們的沿海城鎮,以及解除對印第安人的管制,讓他們襲擊美國人。喬治三世認為,這些措施可以“持續地使造反者感到煩擾、不安和困乏,終有一日,更将不滿和失望自然及無可避免地轉化為忏悔和自責”,進而乞求由他重新作出管治。

如果沒有法國的支援,這些計劃無疑可以得逞,但是,法國公開出手,使得喬治三世的計劃化為泡影,法、西兩國計劃組織聯合艦隊,進擊不列颠群島,進而置倫敦于險境。

1781年,英方主将康斡利斯勳爵,在約克城之圍兵敗投降的消息傳到倫敦後,諾斯勳爵在議會的支援度急降,結果在翌年辭任首相。經諾斯勳爵勸說後,喬治三世打消了退位的念頭,而且還接受了不列颠在北美南部落敗的事實,決定授權舉行和談。

《巴黎條約》、《凡爾賽條約》兩和約在1783年獲得确認,标志着美國獨立戰争的正式結束,不列颠王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5年,美國的約翰·亞當斯,成為首任美國駐不列颠公使,這時的喬治三世已順從于世界局勢,接受了英、美兩國的新關系,他對亞當斯說:“我是最後一個同意英、美分開的,但我将第一個去迎接美國作為獨立政權的友誼。”。

諾斯勳爵内閣在1782年垮台後,1783年,威廉·皮特二世接任首相,他是查塔穆勳爵皮特一世的次子。

對喬治三世而言,任命皮特二世為首相是一個勝利,因為這證明了他可以透過自己對公衆輿論與民意的影響,來選擇首相,而無須依從下院的意願來標明首相人選。

皮特在任首相期間,喬治三世支援他不少的目标,更史無前例地冊封了不少新貴族,好讓他在上院能夠取得足夠的支援。皮特在任首相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喬治三世聲望甚高,公衆普遍支援他認可的太平洋探險,這使得不列颠王國在1788年,于澳洲建立新南威爾士省。

1793年,喬治三世派遣特使馬戛爾尼勳爵和副使斯當東爵士,帶領使團到達滿清,谒見了乾隆,雖然沒有達到通商的目的,但英國人卻窺破了滿清貧窮落後的虛弱本質,為半個世紀後發動鴉片戰争做好了心理準備。

在國内,喬治三世樂于動用自己的私人資金,大力資助王家藝術學院等學術機構,而不列颠王國的科學及工業也在當時得到很大的發展。英倫大衆,大多都贊賞他們的國王能夠對其王後忠心不二,這與他前兩任的君主形成很大對比。

此後,喬治三世的身體出現狀況,而且還出現了精神問題。1788年,他尚可以神志正常地在9月25日宣布國會休會,可是此後他的病情卻急轉直下,到11月的時候,他有時甚至連續數小時不停自言自語。

在醫生的多方治療下,有驚無險,喬治三世病愈,英人歡呼,喬治三世與首相皮特的支援度不斷上升。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法國王室被推翻。

英法同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以前發生戰争,是諸侯之間的貴族戰争,但法國推翻王室,建立共和國,無疑是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共和國成為獨立于帝國之外的革命勢力,對于皇帝及其諸侯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威脅,是以,皇帝與包括英國國王在内的諸侯,皆對法國革命持敵視态度,而企圖挽救法國王室。

革命的法國無所畏懼,1793年,對英國宣戰,喬治三世遂下令首相皮特,提高稅率,擴充軍隊,以及臨時在戰時終止“人身保護令”。皇帝所在的奧地利,與不列颠、普魯士、西班牙,組成了曆史上又一次反法大同盟軍,但同盟很快就因為普魯士與西班牙私下與法國媾和,而在1795年瓦解。奧地利、不列颠、俄國及奧斯曼帝國,在1799年又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大同盟軍,但在1800年被擊潰,隻剩下不列颠王國繼續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第一執政拿破侖作戰。

1800年5月15日,喬治在特魯裡劇院遭宗教狂行刺未遂,在此之前,他亦曾在1786年及1790年先後兩次被狂熱人士行刺未遂。

喬治三世對這些瘋子刺客,予以原諒,他的敦厚,提升了國民對他的支援度。

愛爾蘭曾在1798年發生起義,起義被鎮壓後,

不列颠議會與愛爾蘭議會通過了《1800年聯合法案》,在1801年1月1日,不列颠王國,愛爾蘭王國,組合為“不列颠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喬治三世也借此機會,放棄了法國的并立國王的稱号,因為法國已經是共和國。自愛德華三世以來,曆任英國國王皆兼任法國國王,使得法國長期形成兩王并立的局面。

皮特計劃在不列颠及愛爾蘭合并後,解除一些對國内羅馬天主教教徒在法律上的限制,不過喬治三世卻指稱,解放天主教,将違反他在加冕時立下捍衛新教的誓言。

最終在1801年3月14日,皮特不再任首相,并由下院議長亨利·阿丁頓接任。阿丁頓任内,反對天主教解放,創立周年賬目制度、開始裁軍。1801年10月,他與法國和解,并在1802年簽訂《亞眠和約》。

喬治三世本人并不相信可以與革命法國保持真正的和平,英國繼續破壞革命法國的經濟,于是,1803年,兩國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公衆輿論普遍不信任由首相阿丁頓帶領國家作戰,公衆的目光重新投到了皮特身上。1804年,阿丁頓宣布辭職,并再度由皮特出任首相。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威廉·皮特二世

皮特上任後,專注于與奧地利、俄國及瑞典,組成第三次反法大同盟軍,1805年,拿破侖在奧斯特裡茨會戰中大勝,奧地利與俄國大敗,同盟瓦解。此後拿破侖更乘勝追擊,試圖率軍入侵英格蘭,不過這個計劃很快随着法國在史上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敗于皮特任命的英國海軍将領納爾森勳爵,而告吹。

不過,海戰雖然取勝,但是歐洲大陸戰事的失利,仍然使得皮特失望至極,于1806年憂憤而亡。1809年,财政大臣斯賓塞·頗西瓦爾,任首相,率領英國繼續抗擊拿破侖帝國。

說說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及美國獨立

拿破侖在奧斯特裡茨

1810年,随着拿戰的進行,英國率領各國繼續抗擊拿破侖帝國,喬治三世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但實際上,他已經因白内障而近乎失明,同時備受風濕病的困擾,他晚年的病是因為其最疼愛的幼女阿米莉亞于1810年病故而誘發的。據阿米莉亞的護士記述,喬治三世探望他疼愛的女兒時,“每天都是悲痛與嚎哭的場面,令人沮喪得難以形容”。喬治三世徹底瘋了,根據《1811年攝政法案》,其長子威爾士親王喬治,自1811年起擔任攝政王,直到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為止。到1811年年底,喬治三世已陷入永久性精神失常的狀态,并被安排到溫莎堡,過着與世隔絕的孤僻生活,直到駕崩。

喬治三世完全失常後,首相斯賓塞·頗西瓦爾,在1812年被刺殺身亡,

此後由利物浦勳爵接任首相,率領英國在拿破侖戰争中取得最後勝利,而緊随的維也納會議也使漢諾威的領土得以擴充,并由選侯國更新為王國。

喬治三世不知道自己被宣告成為漢諾威國王,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在1818年過世。在1819年聖誕節前後,他甚至曾持續地自言自語達58小時,在去世前的數星期也喪失了步行的能力。

1820年1月,喬治三世在溫莎堡去世,年八十二歲,結束了長達六十年的統治。臨終時,他最喜愛的次子約克公爵弗雷德裡克與他在一起,在喬治三世駕崩前六日,他的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奧古斯特,亦因病去世。喬治三世的遺體被安葬于溫莎堡聖喬治禮拜堂内。

喬治三世身後,王位先後由他的兩名兒子,即喬治四世及威廉四世繼承。由于兩人身後都沒有在世的合法子女,是以王位由他們的侄女維多利亞繼承。

維多利亞是肯特公爵唯一的合法子女,她成為漢諾威朝的末代君主。

為紀念喬治三世及其子喬治四世,英國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不少都被命名為喬治城。

喬治三世曾被諷刺作家戲稱為“農夫喬治”,以嘲笑他喜愛處理單調平凡的瑣事多于政治。但久而久之,這個稱号漸被用來形容他樸實無華與節儉的性格,

喬治三世本人十分喜愛農業,在他的鼓勵下,使英國農業革步入高潮,也令鄉間人口史無前例地上升,為日後緊接着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喬治三世的官方稱号為:“喬治三世——托上帝洪福:不列颠、法蘭西、愛爾蘭國王、信仰捍衛者等”,意思是,有國王、信仰捍衛者等很多頭銜。1801年,不列颠與愛爾蘭合并,喬治三世趁機放棄了曆任英國國王所兼任的法國并立國王的稱号,同時省去自伊麗撒白一世以來,在後面所加的“等”字,意為,隻保留國王、信仰捍衛者兩個頭銜。是以,自1801年起,其稱号改為“喬治三世——托上帝洪福:不列颠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信仰捍衛者”。

喬治三世,一個妻子,九子六女。英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家諸侯,是以,喬治三世的子女皆與其它諸侯國聯姻:

喬治四世

, 1762到1830年, 1795年迎娶不倫瑞克-呂讷堡公國的卡羅琳,兩人有一女,早亡

約克公爵弗雷德裡克 ,1763到1827, 1791年迎娶普魯士王國的弗蕾德裡克·夏綠蒂,兩人沒有子女

威廉四世

,1765到1837,1818迎娶薩克斯-曼甯根公國的阿德萊德,兩人無活下來的合法子女

夏綠蒂, 1766到1828, 1797下嫁符騰堡國王弗裡德裡希,兩人沒有子女

肯特公爵愛德華·奧古斯特 ,1767到1820,1818迎娶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的維多利亞,兩人有子女,即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

奧古斯塔·蘇菲娅, 1768到1840,終生未婚

伊麗撒白, 1770年到1840, 1818年下嫁黑森-洪堡伯爵弗裡德裡希,兩人沒有子女

漢諾威國王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

,1771到1851, 1815迎娶密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公國的弗雷德裡卡,兩人有子女

蘇塞克斯公爵奧古斯都·弗雷德裡克, 1773到1843,曾兩次結婚,但兩次婚姻是與平民女子結婚,違反《1772年王家婚姻法案》而被未被承認。

劍橋公爵阿道弗斯, 1774到1850,1818年迎娶黑森-卡塞爾公國的奧古斯塔,兩人有子女,女兒瑪麗·阿德萊德,嫁給符騰堡王國的王子,生女兒瑪麗,瑪麗嫁給喬治五世,他們的孫女即今英國女王伊麗撒白二世。

瑪麗,1776到1857,1816下嫁格洛斯特和愛丁堡公爵威廉,兩人沒有子女

蘇菲娅 ,1777到1848

屋大維, 1779到1783

阿爾弗雷德,1780到1782

阿米莉亞, 1783到181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