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育兒育己個案解析,上學遲到是否要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

育兒育己個案解析,上學遲到是否要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

日記作者:1号圈友

今天早上我們去幼稚園遲到了。遲到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想要去改變,可是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事情還要從昨晚說起。昨天晚上大女兒邀請同學來家裡玩,同學媽媽來接的時候,好朋友不願意走,要留在我們家過夜,因為事先沒有和媽媽商量,她媽媽自然是沒有同意。好朋友在和媽媽僵持的時候,開始鬧情緒,說在我們家吃了糖果和冰激淩,要求媽媽也給她買棒棒糖才回家,我猜她媽媽是覺得孩子在談條件,是以說:“回家和吃棒棒糖有什麼關系,你意思是每天你回家還得給你買個棒棒糖請你回家”,“對啊”孩子說。好朋友的情緒不好,和媽媽僵持着,大女兒不合時宜地給好朋友媽媽說:“我媽媽每天放學給我買個冰激淩放在冰箱裡。”說的時候有一種炫耀的感覺。阿姨就說:“那你就能攢一冰箱的冰激淩了。”女兒很開心,好像真擁有那麼多的冰淇淋。我昨天确實給她買了一個冰激淩放在冰箱裡,是因為上周給妹妹買了一個冰激淩,姐姐也想吃但是因為感冒不能吃,答應這周買回來補給她。

她跟同學媽媽說完,我沒有當即否定她,但是也沒有否認她說的話,我覺的孩子也就是那麼一說,沒當真。結果今天早上一起床,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要買一箱子的冰激淩,可以嗎?”她滿懷期待地看着我, “你做夢了呀”我覺得大女兒在說夢話,因為她知道我對于冰激淩的态度是能不吃就不吃。

我比較認可中醫的說法,寒涼的食物會引起脾胃虛弱。我基本上是不買的。今年買冰淇淋開頭也是因為上周有小朋友給大女兒和妹妹分享,之後她們管我要,我買了兩次,就有了今天女兒管我要一冰箱冰激淩的事。

我考慮了一下,問:“買了你能不吃嗎?”

女兒:“能,可不可以媽媽?”

我又問:“那你一個人吃還是大家都能吃?”

女兒:“大家都能吃,我還要給同學分享呢!”

我想了一下,買了的話終究還是要吃完的,放時間長了也不好了,重要的是真的沒營養而且太涼了,我提建議:“等你請同學們的時候我們再買,放時間長了就不好了,”女兒:“冰激淩又不會壞。” 我說“會的。”

我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要去幼稚園了,于是提醒孩子們穿衣服洗臉。大女兒在床上哼哼唧唧,一臉的不高興,還有點憤怒,我沒想到她這麼失望,看到她這樣子我心想又要遲到了,真的沒有時間去陪她處理情緒,我也很無奈。

妹妹看到姐姐那樣,在低落情緒的渲染下,想起來昨天我不同意給她買新裙子的事。也開始哼哼唧唧,念叨着:“媽媽給我買裙子。”此刻的我真的很想發脾氣,我說:“你們非得要我發脾氣是吧?每天早上不發點脾氣你們都覺得缺了點啥!”我的語氣不耐煩,嚴厲、冷冰冰。我感覺自己真的到了臨界點,不過孩子們可能是害怕了或者其他,倒也不再說什麼,去洗臉換衣服。

出門的時候8點半了,我隻能說那時我隻是控制着自己不發脾氣,沒有辦法給到孩子更多的了解和愛。在路上騎着電動車,妹妹提出要買薯片吃,我知道自己沒精力處理她的事情,就說“好的,我考慮一下”。路上,大女兒一直在想辦法,說“你可以買兩個冰激淩,你自己吃一個,給我一個”等等,我說“我感冒了,不吃”還是回絕了她。我真的是不想讓她在幼稚園帶着對媽媽的失望度過一天,到了大女兒幼稚園,當她又提出:“媽媽,能給我買冰淇淋嗎?”我說:“媽媽好好考慮一下,對于你提出的要求,媽媽回去了認真考慮一下,下午放學接你時給你個答複。”大女兒滿懷期待地進了教室。

而女兒用她自己的零花錢買了薯片,她說要給小朋友們分享。而且我告訴她不買裙子的原因是家裡已經有很多條了,她說知道了。在買冰淇淋和裙子這些事情上,我突然想起來“匮乏感”這個詞,對于孩子的需求,是物質需求還是心理需求,物質得不到滿足會不會影響到心理,這個度不好把握,有點理不清了。我的想法是放學了和大女兒聊一聊關于吃冰淇淋這件事。

【我的回報】

先說我的感覺:你的猶豫不決,給了孩子能夠獲得的希望,是以她才會變着法地素取。

而你的猶豫不決,來自兩種對立沖突的觀念。

一種觀念,是涼寒之物,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另一種觀念是,要是不給孩子滿足,長大了會讓孩子心裡充滿匮乏感,這種觀念或許還和“女兒要富養”的觀念糾纏一起,加強了這種感覺。

你發現了嗎?你的内心有兩種聲音在互相拉扯。是以你在行為上,表現出了猶豫不決。

但,問題來了,我們剛說了,這是你内心的兩種對立的觀念導緻的結果。

觀念是什麼?

首先,觀念不等于事實,而且很有可能是虛假的、錯誤的。

其次,觀念是虛幻的東西,是想象的産物。

我覺得,關于是否要滿足孩子的某一個欲望或者需求,要從事實出發,而不是觀念出發事實就是,如果有以下兩種情況,可以堅決拒絕孩子:

第一,确實對身體有害。比如隻要孩子吃了冰激淩,就會拉肚子,當然,這必須是孩子經驗過的,而不是你的推測。

第二,沒有多餘的錢去買冰激淩(我小時候,就是想吃沒錢買,當然我相信現在城市的孩子很少會存在這種情況)。

以上兩點就是事實。

如果都不滿足,那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拒絕呢?難道僅僅是因為觀念上認為不好或者号碼?

是以,關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方

面,如果事實上對孩子沒有危害且經濟負擔得起,當然孩子也确實需要,那麼我的建議就是直接滿足她。反之,如果對身體有害,或者經濟不支援且沒那麼需要,直接拒絕。

不過,從孩子特别渴望想要一口冰激淩這件事來看,說明你平時在孩子吃冰激淩上控制比較嚴格,這一點你也說了,是以她才會對冰激淩有這麼大的渴望。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關于要不要買一筐的問題,你來自行決定,前提是不要制造沖突和痛苦。當孩子要求你給她買一筐的時候,你可以跟她說:可以,你自己挑,挑完我給你付錢(孩子了解的一筐可能并沒你想得那麼多);或者,你可以跟孩子說:是這樣,咱們也不用買一筐,我決定以後隻要你想吃冰激淩,如果我有錢,我就給你買,怎麼樣?

1号圈友回複我:1、因為她有過吃了冰激淩就咳嗽的情況,是以我不願意給她買。

2、她經常有不明原因的肚子疼,有時是早晨起床就疼,有時是吃飯的時候。去醫院檢查過一次,醫生說是“腸系淋巴結腫大”可以吃益生菌,但是不要吃涼的東西。

3、在養育她的過程中,因為我最開始不懂,在七個多月時開始給大女兒喝涼酸奶、牛奶等,造成她的脾胃不好,個頭和體重比同齡人都偏低、偏矮。

是以我感覺自己很難放開讓她吃冰激淩。

我回複1号圈友:可能我們忽略了孩子,我覺得孩子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如果是我,我不會做太多限制,我相信孩子不會因為沒限制就會肆無忌憚地吃。另外,如果真的對她身體有影響,我也可能會讓她體驗一下自然後果。

1号圈友 回複我:1、在我看來“限制”本身沒有問題,在她六歲這個年齡,是需要建立一些關于零食的規則。主要是那天早晨我拒絕她時忽略了她的感受,隻顧着處理自己的擔心,而和她斷了連結,我認為這個是關鍵。

2、還有關于經濟能力這塊,一個冰激淩便宜的一塊錢就可以買到,我覺得隻要不是到了買了一根冰激淩就揭不開鍋的地步,家長都可以負擔。其實在于父母的接納度,父母從内心願不願意買,可能像我擔心孩子脾胃受影響就不同意,現在想想我忽略了孩子吃冰激淩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幸福和快樂。

3.我自己本身不喝涼水,體質偏涼,我的經驗是吃涼的會不舒服,是以當孩子在不停地要求我買冰淇淋的時候會引發我的焦慮,對于生病的焦慮。這個是我自身的問題。

我回複1号圈友:看到你的思考和反思,我打内心由衷地點贊和欣喜。因為我感覺到你覺察到了關鍵點。而且在發了日記之後,一直在覺察和思考這件事。是的,我很認同你覺察到的點——“主要是那天早晨我拒絕她時忽略了她的感受,隻顧着處理自己的擔心,而和她斷了連結。”

我給你回報的時候,把重點放在處理你内心的沖突和沖突了,忽略了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我需要傳回去再看看你的日記,結合你的思考和反思,我也反思一下。

今天中午我在發“和小孩子相處之道:一切都是遊戲”這個系列話題的時候,也想到了你記錄的這個日記。我在想如果用遊戲的方式處理,或許會更有效。但是,我一下子也想不到用什麼樣的遊戲去處理。既然你想明白了,我想你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解決辦法。

1号圈友 回複我:謝謝老師的肯定和鼓勵。

其實昨晚,我放下了自己的擔心和顧慮,采用了你說的那句話:“你想吃什麼冰激淩,你自己挑,挑多少我給你掏錢”,娃說:“媽媽,我就買兩個。”

因為上完舞蹈課有點晚,是以我們決定今天買,我也沒來得及問她為什麼“一箱”變成了“兩根”。可以肯定的是,我前期的做法确實阻止了孩子對于吃冰激淩的體驗,我聯想到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有,隻是沒發現,如果把“吃冰淇淋”這件事換成是“騎自行車”我肯定是支援并且多多益善的。

我回複1号圈友:不客氣。共同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