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起相機,側着耳朵聽,"溫德斯說,他在世貿中心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記者 程曉軒

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曾執導過《天空下的柏林》(Berlin under the Sky)和《德克薩斯州巴黎》(Paris, Texas)等作品,除了拍電影外,他還喜歡攝影。他的圖形日記《Once》和《Polaroid Movie Notes: Instant Images》也被介紹并出版。其最新的攝影展"Wim Wendes:拍攝世界貿易中心遺址"将于明年9月10日至1月9日在倫敦帝國戰争博物館免費舉行。

維姆·文德斯于1945年8月出生于德國杜塞爾多夫。在這個城市裡,80%的建築物被盟軍的轟炸摧毀,他小時候很少看到破碎的牆壁,也沒有任何與之相關的噩夢。當他56歲時,電視新聞中關于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倒塌的場景提醒着他溫德斯小時候所看到的一切。

"拿起相機,側着耳朵聽,"溫德斯說,他在世貿中心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維姆·文德斯:世貿中心遺址拍照"将在攝影展上展出

"9/11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那天,像其他人一樣,我在電視上看到了現場直播,"先生,我相信每個人都感到震驚,但對我來說,它重新開啟了一系列噩夢,就像我在世貿中心,在倒塌的建築物裡一樣。我非常渴望擺脫這些想法,以至于我不得不自己去紐約,親眼看看廢墟,也許這會有用。"

是以,Pinsoe喜歡攝影,用專業的大畫幅相機,從柏林到紐約。當時,雙子塔的區域完全關閉,隻有紐約著名街頭攝影師喬爾·梅耶羅維茨(Joel Meyerowitz)獲得了紐約市政府的正式許可,可以進入禁區拍照,為世界留下了圖像記錄。

文德斯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多年,他認識比他小七歲的梅耶洛維茨,有着密切的私人關系。根據法律,Meyerowitz可以帶一名助手到世界貿易中心網站。就這樣,文德斯隐藏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走進警戒線,成為攝影師大師的小助手。

"拿起相機,側着耳朵聽,"溫德斯說,他在世貿中心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文德斯攝影

"這就像一個巨大的墓地。二十年後,76歲的文德斯通過Zoom接受《衛報》采訪時回憶說,"這是一條死胡同。當每個人都互相交談時,他們是在竊竊私語,而不是大聲說話。時不時地會發出哨聲,是以每個人都會脫下帽子,因為哨聲意味着另一具屍體被挖出來了。"

那天,文德斯在現場停留了大約六個小時,更頻繁地觀察,實際按下快門的頻率并不是很高。結果,展出的照片隻有五張,但都是巨大的,觀衆可以找到許多細節。他說,他希望從周圍環境中發現一些東西。"作為一名攝影師,我通常不會拍攝肖像,主要是在環境中。我總覺得環境其實是健談的,會告訴我們一些關于我們自己的事情。是以作為一名攝影師,我拿起相機,在耳邊聽。"

"拿起相機,側着耳朵聽,"溫德斯說,他在世貿中心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他仍然記得有一刻,太陽突然出來,光線照射在相鄰的摩天大樓上。喬爾·梅耶羅維茨(Joel Meyerowitz)已經拍攝了好幾天的廢墟,他告訴我,這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第一次在這裡看到太陽。它提醒我,這個地方一定試圖告訴我們一些非常特别的東西。這一刻似乎提醒我們,治愈比繼續發瘋更重要,而不是流血更多。"

在現實世界中,文德斯承認,當時的總統喬治·W·布什本可以走一條和平的道路,"但最終他選擇了舊的、殘酷的回應方式——複仇,這是最糟糕的。

同樣讓文德斯感到有問題的還有好萊塢電影中越來越逼真和災難性的場景,這些場景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的今天。當時,他認為好萊塢CG特效圖像,如炸毀白宮的獨立日,與9/11幾乎沒有關系。

他還天真地以為,9·11事件會讓好萊塢覺醒到某種特效場景和災難片。出乎意料的是,近幾年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這樣的場面絕非少見,也讓文德斯徹底失胃口。

"我不看這樣的電影,我對創造這種效果不感興趣,除了給人一種啟示錄的感覺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呢?"他一邊說話一邊歎了口氣。

"拿起相機,側着耳朵聽,"溫德斯說,他在世貿中心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米歇爾·威廉姆斯(左)與溫德斯在《失落天使城》拍攝現場

2004年,溫德斯拍攝了《失落的天使之城》(Lost Angel City),這部電影通過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的英雄和她越南位資深叔叔之間的公路旅行,為當代美國人尋求救贖。影片結尾,兩人看向雙子塔的廢墟,這也代表着對文德斯廢墟的暫時告别。

從那時起,文德斯的關注點已經從好萊塢和傳統劇情片轉移了。"相比紀錄片,現在的劇情片太過模式化,回顧我過去的電影經曆,越是沒有具體的劇本,制作就越成功。《柏林天空下》是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拍攝的。我提前想過這個故事,隻做了一次,這并不是我喜歡的電影制作方式。不幸的是,我喜歡拍電影的方式變得越來越難以實作。"

責任編輯:張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