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省政協委員聚焦直播電商 多角度建言獻策促規範

浙江省政協委員聚焦直播電商 多角度建言獻策促規範

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式。 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8日電 (張茵 王題題)如何促進直播電商産業規範發展,這是浙江省兩會期間多位委員關注的熱點。

1月18日,在此間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政協委員謝志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從健全相關法規、強化平台治理、構築共治格局、建立誠信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入手,促直播電商産業規範發展。

浙江省政協委員聚焦直播電商 多角度建言獻策促規範

浙江省政協委員謝志堅。 浙江民盟 供圖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線下經濟受挫,“宅經濟”刺激大批電商開啟直播模式,目前,直播電商整體的交易規模已超萬億元,占網購整體10%以上。

萬物皆可直播,人人都能帶貨的背後一系列問題頻發,例如此前雪梨、林珊珊、薇娅等直播主播的偷逃稅事件,還有虛假宣傳、僞劣産品、資料摻假、退貨率高、維權難等侵蝕商家與消費者利益。

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浙江直播電商交易規模占中國三分之一,穩居中國榜首。而這些頻頻發生的直播電商行業亂象,也倒逼着整個行業規範化。

對此,謝志堅也深有感觸。謝志堅表示,以義烏市為例,市場監管部門在2020年共收到涉及直播電商虛假宣傳、産品品質差、不發貨等投訴舉報近5000條,且近一半難以妥善處理,對直播電商的監管和執法“四難”問題凸顯。

針對上述問題,謝志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健全相關法規。在廣泛調研直播帶貨行業問題基礎上,及時修訂《廣告法》和《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可通過制定實施條例或下位法的方式,厘清相關經營者主體的權利和責任,壓實平台、經營者和主播的法律責任,積極打造健康有序的法治環境。

同時,他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強化平台治理。加大對平台和主播的監管力度,明确直播帶貨準入門檻和準入要求,嚴禁未經平台稽核備案就進行直播帶貨的行為,将直播帶貨納入有法可依的監管範疇,確定消費者在發現商品問題時不會投訴無門。

浙江省政協委員聚焦直播電商 多角度建言獻策促規範

浙江省政協委員田甯。 徐彥 攝

據悉,電商直播講究“人”“貨”“場”,而“人”在直播産業中無疑是連接配接“貨”與“場”的關鍵一環。而浙江省政協委員田甯則關注到了直播電商人才的缺口。

“主播看似門檻低,其實學問也很深。”田甯說。

他告訴記者,随着中國網絡化程序的推進和消費更新的推動,很多行業領域對直播電商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國民教育系列中缺乏直播電商對口專業,且層級也不夠完善。這緻使了直播電商人才缺口出現,也引起了部分直播電商亂象的發生。

為填補這一缺口,田甯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鼓勵浙江省内高校與企事業機關合作,設立教學實踐基地,幫助高校學生了解直播電商,将直播電商相關崗位技能和素養的培育從入職前提前到離校前,培養更多高品質的直播電商領域應用人才。

同時,他還提議,由浙江省政府出資指導、高校企業共同參與,搭建浙江直播電商人才教育交流服務平台,建立直播電商人才教育訓練教育目錄資料庫和師資資料庫,重視培育和留用本土直播電商人才,大力引進國際創新直播電商人才,對資質互認的高端直播電商人才和緊缺人才,通過平台協調引導,實作企業、高校間共享共用,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用人成本。(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