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百年百将168:黎玉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敵後抗日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先後建立了19個根據地。

抗戰勝利以後,這些根據地合并為陝甘甯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和華中等五大戰略區。山東根據地是唯一以一個省為主的根據地,也是唯一不是依賴八路軍、新四軍,自己從零開始獨立建立的根據地。山東根據地和山東縱隊的創始人,就是黎玉将軍。

黎玉受命于危難之際,單槍匹馬重建遭到嚴重破壞的山東組織;策劃上司了十大抗日武裝起義,發展了近3萬武裝力量;在抗戰、解放時期,先後搭檔張經武、朱瑞、羅榮桓和陳毅,無論資曆還是戰功都足以授上将,卻意外地與軍銜擦肩而過。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黎玉

黎玉,原名李興唐,乳名玉人,1906年生于山西崞縣(今原平縣)。

李家是當地農村的一個富戶,不但有七八十畝地、雇有長工,在冬閑時節還做點煤炭生意,經濟條件較好。黎玉的父親在鎮上雜貨店做店員,農忙時回家幫忙。黎玉是李家的獨子,10歲進入私塾,14歲考入大牛鎮高小,後又考入縣中學并成為特别支部書記。

1928年3月,閻錫山配合蔣氏、汪氏開始“清黨”,李興唐、李三樓、郭從周等7名同學拘捕,後查無實據3個月後釋放,為工作友善,李興唐取李姓諧音“黎”和乳名“玉”字,化名“黎玉”。

1929年,黎玉、郭從周、李三樓等人陸續考上政法大學俄文經濟系。1931年3月,天津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河北書記殷鑒派黎玉任天津臨時書記。7月傳回北平後,由于廖劃平和吳正庭叛變,河北地下組織遭到破壞。殷鑒被捕,新任書記馬輝之派黎玉到石家莊開展工作。

1932年夏,警察在黎玉住所搜出宣傳單和檔案,黎玉遭到逮捕關押在北平。他的朋友們輾轉找到到東北軍53軍軍長萬福麟。1933年3月,萬軍長取保,黎玉被關押7個月後獲釋。不久,出任平西書記,與陳少敏、王魁生等組織開灤大罷工。

1936年4月,山東黨組織遭到破壞,黎玉臨危受命出任書記重建山東組織。

5月1日,黎玉躲開叛徒、特務的監視,在濟南四裡山以北的柏樹林墳地裡,群組織部長趙健民、宣傳部長林浩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接着在全省建構新的組織機構,濟南有趙健民、王文軒等人,魯西北有劉晏春、徐運北、劉仲瑩等人,魯東有鹿省三、景曉村、陳少卿等人。

衆人拾柴火焰高,經過一年的努力,中斷3年的山東各級組織得以恢複。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山東抗日武裝起義

1937年4月,到延安參加會議的黎玉,第一次見到了毛、朱和許多著名的紅軍将領,聽到黎玉關于山東情況的彙報,主席感慨:山東有基礎,要搞好統一戰線打好基礎。

全面抗戰爆發後,從延安回到濟南的黎玉正式擔任書記,組織部長張霖之,宣傳部長林浩,秘書長景曉村。同時,決定把山東劃為十個地區,積極準備抗日武裝起義。

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黎玉帶着機關從濟南轉移到泰安。11月16日,日軍逼近濟南,韓複榘10萬大軍不戰棄城南逃。12月24日,黎玉在泰安城南篦子店召開“十人會議”,決定在日軍侵占泰安時組織和發動徂徕山起義。

1937年的最後一天,日軍占領了泰安。第二天,徂徕山起義打響。

這是山東抗日的第一槍,起義部隊成立了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黎玉兼任政委。幾個月後,起義部隊發展到4000多人,徂徕山起義與黑鐵山起義、天福山起義三足鼎立,建立了魯中、渤海、膠東根據地,隊伍發展到萬餘人,但也暴露出幹部缺乏、武器落後、經驗不足等問題。

黎玉決定再赴延安搬兵,請主席派一個八路軍主力團到山東。

1938年3月8日,作了一番準備的黎玉,帶着馮平、郅潤清和2名會功夫的警衛員,扮作賣景芝燒酒的商人,從蒙陰出發到達徐州,坐火車跑了2天2夜到達西安,又在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安排下,搭乘裝大米的汽車到達三原,最後徒步奔赴延安。

到達延安當天,黎玉立即向張聞天和北方局劉書記做了彙報。

第二天,主席擺了一桌菜,用黎玉帶來的景芝燒酒“借花獻佛”,招待一批八路軍将領,酒到半酣,主席站起來示意大家安靜,然後手指一陌生面孔:“黎玉,你站起來,讓大家認識認識!”

和主席單獨彙報情況時,黎玉提出向山東派一個主力團。主席得知山東已經有近3萬武裝,不禁有些詫異,連聲說:“一個團太少了,要多派幹部去山東。”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胡奇才、黎玉、廖容标在山東

主席說到做到,很快派出廖容标、韓明柱、趙傑等8名老紅軍。

此外,還有大隊紅軍幹部,第一批有郭洪濤、段君毅、楊國夫、錢鈞等50餘人,兩部電台和一批急需的醫療裝置;第二批有彭雪楓、江華、吳克華、胡奇才帶領抗大、陝北公學學員160餘人。第三批,幹脆直接派陳光、羅榮桓率115師師部和686團挺進山東。

黎玉和張經武率領的就是第二批,原來主席是讓黎玉到武漢找周公,要百戰百勝的羅炳輝将軍到山東,但是羅炳輝協助周公做統戰工作,實在離不開,于是另派張經武同黎玉赴山東。

1938年9月,黎玉和張經武率幹部隊到達聊城。範築先将軍聞訊率抗日軍民夾道歡迎,黎玉把捎來的主席親筆信,送給年近花甲的範築先,範築先老人看到主席贊譽他和魯西人民抗日,高興不已。幹部大隊臨走時,黎玉把主席的《論持久戰》送給範築先等人。

讓人扼腕的是,黎玉、張經武等人走後,日軍很快就對魯西抗日隊伍發起了大舉進攻,範築先與張郁光、姚弟鴻等700壯士血戰到底、為國捐軀。

黎玉得知後,為失去一位愛國志士而心痛不已。黎玉和張經武回到濟南,立即按照主席的訓示和韓複榘談判,據理力争讓這個山東“土皇帝”釋放關押的趙健民、宋澄、理琪等400多人。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1938年12月,山東縱隊八支隊騎兵進入沂蒙山

抗日戰争相持階段,日軍将主要兵力對付敵後根據地,山東八路軍不足6萬人,不僅分散而且各自為戰缺少協同,在編制上也是五花八門。既有八路軍,還有地方起義部隊、遊擊隊,與正規國軍、土匪魚龍混雜。

為此,主席訓示,我方的隊伍一律使用八路軍名義,為強化上司,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1938年12月,山東縱隊在沂蒙山腹地沂水縣王莊成立,司令員張經武,政委黎玉,下轄10個支隊2個團2.45萬人。

1939年3月31日,羅榮桓到達王莊,和黎玉相識。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軍第一縱隊也進入山東,統一指揮山東、蘇北八路軍、新四軍和遊擊隊。1941年9月,由朱瑞為書記,朱瑞、羅榮桓、黎玉、陳光組成山東分局,山東抗日武裝名義上統一由115師上司。

但是,115師、山東縱隊和第一縱隊的磨合出了問題,幹部互不相容。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1942年夏,山東朱樊鎮,黎玉、劉書記、肖華、羅榮桓等

1942年4月10日,奉主席訓示的劉書記抵達115師駐地臨沭縣朱樊村。

劉書記和朱瑞談了三天,和陳光、羅榮桓談了一天一夜,又和黎玉談了一天。還和各個部門了解情況,一頁頁翻看資料。經過半個多月的調研分析,劉書記找到了問題症結。

4月27日的會議上,劉書記當面批評了三方的不團結,要求他們向延安的主席發電報檢讨。随後,山東分局書記朱瑞被調回延安。1943年3月,山東實行一進制化,羅榮桓任司令員兼政委,後兼任山東分局書記,黎玉任副政委,蕭華任政治部主任,山東八路軍真正實作了統一指揮。

解放戰争時期,黎玉任山東野戰軍副政委,是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的助手。如此資曆,在建國後足以授上将,但由于在土改中被批評為“富農路線”,黎玉受到打壓,

遠離核心層,徹底與軍銜無緣。但是,黎玉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沒有反駁。

1986年3月,黎玉病重之時,組織經詳細調查,撤銷了扣在黎玉頭上的帽子,為這位功臣徹底恢複了名譽。

山東根據地“三元分立”,軍令不一,主席決策:羅榮桓一進制化上司

解放時期,山野的黎玉(左二)、陳毅、張雲逸等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