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的時候,在開國上将韓先楚的幫助下,徐海東終于找到了在1928年大屠殺中中幸存下來的親侄徐文彬,侄孫徐德明以及侄孫女徐群驕。對此徐海東非常高興,因為當年自己的親人因為自己遭到了滅門,險些被趕盡殺絕。這在他心中一直是非常大的愧疚,而如今找到了自己家族的後人,他也如釋負重。這位大将66位親人因革命犧牲,建國後要修墓,他拿出僅有的1000元。

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後,徐海東在黨組織幫助下離開武漢,傳回黃陂家鄉開展革命活動。由于徐海東出色的組織能力和革命能力,他在家鄉很快就産生巨大的影響力,很多有志青年都在他的影響下積極投身革命隊伍,給國民黨反動派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也正是是以,徐海東很快就成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眼中釘,恨不得将其殺之後快。後來在叛徒的出賣下,徐海東的隐匿地點被國民黨得知,反動派随即召集了大量兵力想要拿下他,卻被他提前得知消息逃走。撲了空的國民黨怒不可遏,便将徐海東的家人全部都抓了起來,後來在逼問無果之下,反動派将徐海東家族共66口人全部殘忍的殺害。
也正是如此,徐海東一直心懷愧疚,想要尋找自己家族的幸存者。而在他的堅持之下,幾個子侄終于被找到,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後來在侄孫徐德明的提議下,徐家準備為犧牲的66位親人修建烈士陵園,徐海東也是非常支援。不過徐海東卻表示自家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國家。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共1000多元,然而這卻遠遠不夠。後來侄孫徐德明還是找到了政府,向政府說明緣由以後,負責官員很快就給出了答複,還表示修建烈士陵園本來就是國家的事,政府一定不遺餘力予以落實。
很快,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徐家的烈士陵園就建了起來,十裡八鄉的鄉親們聽聞後也自發前來公祭。不過在徐海東得知以後,他卻暴跳如雷,狠狠斥責了自己的侄孫。不過事已至此,他隻得一遍遍的自責,覺得自己麻煩了國家。